《伯牙鼓琴》俞伯牙简介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最早见于《列子·汤问》篇《荀子·劝学篇》亦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在《列子》和《吕氏春秋》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