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鹦鹉曲·夷门怀古》译文及鉴赏 《鹦鹉曲夷门怀古》是由冯子振所创作的,诗中表面上是抚今追昔,实质上却布满了年光飞逝的沧桑之感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鹦鹉曲夷门怀古》,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鹦鹉曲夷门怀古》 元代:冯子振 生只合梁园住,愉快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鹦鹉曲夷门怀古》译文 人生能居住在开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几位白发老头,谈笑风生,欢乐何似他们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过惯了京城的平稳日子老头儿们闲谈起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城花团锦簇,繁华之至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们都涌上御街去欣赏灯市从马行街直转至州桥,到处火树银花,耀如白日;更有几处灯楼非常壮丽,坐落在那闻名的大相国寺 《鹦鹉曲夷门怀古》解释 夷门:战国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东城门,后遂成为开封城的别称 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园囿,位于今开封市东南 胭脂坡:唐代长安地名 宣和:宋徽宗年号,即1119年至1125年 辇路:天子车驾常经之路。
此指汴京御街 马行街: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地名州桥:又名汴桥、天汉桥,在汴京御街南,正对皇宫 相国寺:原为北齐建国寺,宋太宗朝重建,为汴京闻名建筑,其中庭两庑可容万人 《鹦鹉曲夷门怀古》赏析 起句“人生只合梁园住”,是仿照唐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纵游淮南》)的故作奇语接着,以“几个白头父”的闲谈和回忆,来支持这一结论这其实就同唐诗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样,表面上是抚今追昔,实质上却布满了年光飞逝的沧桑之感 上片消失了“胭脂坡”的地名,这原是唐代长安城中的一处所在移入“夷门”,正是为了影射出此地在北宋时期作为全国都城的事实同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曲中强调“他家五辈风流”,这“风流”无疑是属于宋代汴京的全盛时期换句话说:“白头父”们是在演说和追念前朝,他们虽不是遗民,但父祖辈对于故国的爱国情感却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在元代是忌讳的,所以曲中的“愉快煞”三字,只是使用的障眼法 白头父谈话的主题是“说宣和”,而且着眼于其时的“锦片繁华”作为具有典型性的例证表现,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观灯北宋汴京的元宵灯市,是天下著名的,其时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金吾不禁,连大内前的御街,也任由百姓和行人来往欣赏。
辇路”、“马行街”、“州桥”、“相国寺”“白头父”们如数家珍,表现出剧烈的缅怀和神往宣和”是“靖康”前的年号,也就是宋徽宗在禅位做太上皇前的最终几年,下距北宋的灭亡已近在咫尺老父们对他荒政失国的过失未予责怪,却津津乐道他在元宵灯节的与民同乐,并以此作为“人生只合梁园住”的一则论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汉族百姓的民族心情锦片繁华”在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诗人“夷门怀古”的用意与心情,可以想见 《鹦鹉曲夷门怀古》介绍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灵敏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