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TRADE 新古典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内容提要本节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理论——要素 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H-O理论,是由瑞典经 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提出的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对 要素禀赋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被后人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并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长期争论本章 主要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内容、“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INTERNATIONAL TRADE 本节主要内容u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u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u要素禀赋理论的推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商品价格变化与收入分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禀赋变化与国际贸易(雷布津斯基定理)u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里昂剔夫之谜)INTERNATIONAL TRADE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差别:1.古典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进行;2.古典贸易理论只包括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要素禀赋理论包括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3.古典贸易理论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不清,而要素禀赋理论中要素禀赋的差异很容易解释。
INTERNATIONAL TRADE • 要素禀赋• 要素丰裕度• 要素密集度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一、基本概念INTERNATIONAL TRADE 1.要素禀赋 是指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这些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和信息等 INTERNATIONAL TRADE 2.要素丰裕度是指是指一国拥有经济资源相对丰富程度,即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 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以下为了简便起见,省略“相对”一词INTERNATIONAL TRADE 图中,EA、EB分别 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故A国为 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 国家 INTERNATIONAL TRADE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 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为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之,则称为 劳动丰富资本稀缺国家要素丰裕度的测度方法:1.以实物单位测度2.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测度可表示为:r/w 或 w/rINTERNATIONAL TRADE 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要素禀赋A国B国劳动1230资本4860例: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INTERNATIONAL TRADE 各国都没有人均资本存量的数据,只有每年的固定投资数据。
计算过程还需要考虑 资本折旧率,并用不变价格进行调整要素丰裕度的实际衡量方 法——人均资本存量困难1:困难2:不同国家的货币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由于这些实际困难,应用于分析时往往根据经验观察,有时会导致错误和不合理结果INTERNATIONAL TRADE 一国究竟是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取决于与谁相比国家或地区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瑞士73 459德国50 116日本36 480美国34 705韩国17 995墨西哥129 00表3.1 部分国家或地区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不变价)INTERNATIONAL TRADE 3.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投入绝对量无关若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 kx=Kx/Lx ,大于Y 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 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INTERNATIONAL TRADE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INTERNATIONAL TRADE 对于要素密集度含义的进一步说明:• 要素之间不可互相替代时: K/L为一固定值可直接确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 要素之间可互相替代时: K/L值不固定K/L值随着两种要素的价格变动而变动:当 PK↑时, K/L值↓PK↓时, K/L值↑不同的要素价格,对应不同的K/L值,当要素价格固定时,要素之间不在存在替代,K/L值固定要素密集度的比较,必须在共同的要素价格下进行INTERNATIONAL TRADE 二、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即H-O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2.1 模型假设条件① 2×2×2 模式,即两个国家(AB),两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KL);②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③ A国为资本丰裕国,B国为劳动丰裕国;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INTERNATIONAL TRADE ④ 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化;⑤ 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⑥ 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相同;⑦ 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INTERNATIONAL TRADE ⑧ 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它壁垒。
⑨ 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⑩ 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任何一个假定条件变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不成立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INTERNATIONAL TRADE 2.2 H-O理论2.2.1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两国生产技术水平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两国X、Y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得供给能力出现差异INTERNATIONAL TRADE 2.2.2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于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差异结论: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INTERNATIONAL TRADE 2.2.3 H-O定理一国应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价格差异成本差异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INTERNATIONAL TRADE 要素禀赋说示例国家产 品资本单 位劳动 力单 位资本 价格劳动力 价格单位 成本美 国布2530 美 元50 美 元钢42德 国布25100 马 克150 马 克 钢42310 美元220 美元950 马克700 马克INTERNATIONAL TRADE 布的相对成本:美国:310/220=1.4091德国:950/700=1.3571所以,德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美国在钢的生产上 有比较优势。
★ 贸易结构:美国生产并出口钢,德国生产并出口布INTERNATIONAL TRADE ★ 各国要素禀赋状况:在美国,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30/50=0.6在德国,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100/150=0.67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国家,德国是劳动相对丰富国家★ 各产品要素密集度:布的要素比例:资本/劳动力=2/5=0.4 钢的要素比例:资本/劳动力=4/2=2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贸易结构:美国生产并出口钢,德国生产并出口布INTERNATIONAL TRADE 建立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由萨缪尔森发展2.3 要素禀赋理论的推理2.3.1要素价格均等定理(H-O-S定理)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INTERNATIONAL TRADE 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1915-2009)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 哈佛大学硕士(1936) 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 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 科书,已再版17次,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 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INTERNATIONAL TRADE 在俄林看来,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是一种趋势,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在特定的条件 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必然的,而不是一种趋势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 和绝对收入,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该定 理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 O-S theorem)1948年-1949年,萨缪尔森进一步发展了要素价 格均等化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会导致各种要素相对价格的完全均等化,是由于在多种要素相对价格有差异的情况下,贸易仍将持续扩大和发展,而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将会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的差异,直到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完全均等化为止,这时就意味着两国国内的要素相对价格也完全均等化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形成的原因:INTERNATIONAL TRADE 国家B是劳动丰富的国家,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相 对较低商品Y具有相对价格优势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上 升国家A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的价格(利率)相 对较低商品X具有相对价格优势对资本的需求增加资本的价格(利率)上 升出 口出 口INTERNATIONAL TRADE Ø 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A国K丰裕,K价格相对较低B国L丰裕,L价格相对较低Ø 国际贸易开展后A国K价格上升B国L价格上升两国生产要素 的价格均等INTERNATIONAL TRADE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在一国不存在完全专业化和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继而影响到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2.3.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因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揭示出了商品价格的变动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INTERNATIONAL TRADE 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出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丰裕要素)需求增加出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丰裕要素)报酬提高进口商品生产萎缩进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稀缺要素)需求减少进口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稀缺要素)报酬降低INTERNATIONAL TRADE 因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自由贸易不利于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本国进口行业总是希望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竞争,提高本国同类产品价格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报酬INTERNATIONAL TRADE 问: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INTERNATIONAL TRADE 自由贸易对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过程 在美国(土地丰富劳动力稀缺)其他国(土地丰富劳动力稀缺) 初始价格小麦便宜,布匹昂贵小麦昂贵,布匹便宜开放贸易—小麦→←布匹— 价格对贸易的反应小麦价格↑,布匹价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