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2 增干 地质 论评 GE OL OG I C AL R E VI E W 2 01 6年 1 1月 Vo 1 . 62 Su pp. No v . , 2 0 1 6 广东省阳春市新屋金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木 汪汝澎 、/ 土汝澎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州 ,5 1 0 0 8 0 关键词:新屋金矿床; 矿床特征; 找矿前景分析 近几年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在广东省阳 春市新屋地区开展普查工作 ,发现一个金矿床 , 前景规模中. 小型该矿床为阳春盆地东缘新发现 的金矿床 ,本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 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 的分析 ,探讨该矿床找 矿前景,试 图扩大找矿线索和范围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 区位于阳春盆地东缘 区域地层 由老至新 依次为震旦系老虎塘组, 寒武系牛角河组和高滩 组, 泥盆系杨溪组、老虎头组和天子岭组以震旦 系和寒武系地层最为发育,地层中 Au 、Ag元素 的丰度较高,是粤西地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据 前人统计,粤西地区 1 4 0余处金矿 ( 床)点中, 7 5 %分布于寒武系及震旦系地层 即该区金矿矿源 层内。
区域构造以东西向构造为基底构造,北东 向断裂规模较大 ,为吴川. 四会断裂东缘部分,为 区内的主要导矿构造区域东部为阳江岩体,围 绕着 阳江岩体有那软、云灵山等金矿点;北部为 新塘岩体;南部为岗美和轮水岩体多期次岩浆 岩的侵入为成矿作用带来 了丰富的物质,其多期 次的热液也为老地层的矿物质充分活化、转移、 交代 、富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区内成矿 的重要 条件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老虎塘组 、泥盆 系的老虎头组和杨溪组 ,岩性为一套浅变质和未 变质 的碎屑岩 ,局部硅化较强 矿区位于高垌背斜轴部和 山平 向斜北翼;区 内断裂构造发育,按断层 的走向可以分为近东西 向、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北东. 北东东向四组 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断裂规模大,构成区内主要 的构造格架 ,是区内重要导矿构造 ;北西. 北西西 向和北东一 北东东向为区内主要的含矿构造 区内出露的岩浆岩分布于正北缘、东北角和 东南角主要为志留世弱片麻状细粒黑云母二长 花 岗岩 、中侏罗世的大朗岩体 中粗粒花岗岩及 同 期小岩体 区内化探异常、矿化蚀变与侵入体 的 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关系,基本分布在侵入体边缘 或侵入体的挟持部位 。
区内围岩蚀变种类较多,类型较复杂 ,主要 以热液蚀变为主,受断裂构造控制,形态上成线 状分布在断裂周围新屋金矿热液蚀变主要为硅 化 、黄铁矿化 、绢云母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蚀 变 脉体类型相对简单,为多期次的石英脉或石 英. 黄铁矿. 毒砂脉, 有复杂多期次构造和热液的叠 加和改造 在矿区新屋区段开展 了 1 4 k in 2 土壤测量,圈 定 了 l 2处异常,其中 1 0处为金异常,2处为钨 异常异常形态主要呈北西向和北东一 北东东向, 与己发现的矿体方向一致 异常中A u 元素异常强 度高, Au 、 As 异常套合好 , 三级浓度分带较明显 土壤异常主要成晕元素为 Au ,次为 B i 、As 、Ag 、 P b ,低、中温元素异常较发育,也有高温元素 B i 、 w 等,表明本区成矿活动 以断裂热液作用成矿为 主 ,岩浆活动对异常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通过 工作在 A P 8 、AP 9 、 AP 1 0等异常规模较小, 强度较 低 的金异常 中己发现延伸较大, 品位较高的金矿 化体其他 7个金异常 AP 2 、A P 3 、AP 4 、 AP 5 、 A P 6 、A P 1 1 、A P 1 2 ,其 A u异常强度规模均比己 ^ 注:本文为广东省地质勘查基金 “ 广东省阳春市新屋金多金属矿普查 ”项目的资助 的成果。
收稿 日期:2 0 1 6 - 0 7 1 0 ;改回日期:2 0 1 6 - 0 9 — 2 O ;责任编辑:章雨旭 D o i :1 0 . 1 6 5 0 9 0 . g e o r e v i e w.2 0 1 6 .s 1 . 0 2 4 作者简介:汪汝澎,男,1 9 8 9年生,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等方面的工作E ma i l :wr p 5 5 3 2 8 7 2 @1 2 6 . c o rn 4 9 地质论评 2 0 1 6年 6 2卷增刊 发现金矿化体 的异常好 ,推测找金潜力更好 3 矿体地质特征 目前控制的矿体主要发育于 A P 1 0 、 AP 9 、 AP 8 三个土壤异常中,编号 I 、I I 、I I I 号矿化带中,在 三个带中共圈定 8条矿体 矿脉主要受北东东向、 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 ,断裂总体上均具有 先压后张的构造应力特征矿体两侧均未完全控 制 其中 I . 1 、I . 2 、I . 3和 I I 一 1号矿脉产于北东东 向的断裂中,I I 一 2 、 U I . 1 和I I I . 2矿脉产于北西西向 断裂中,I I . 3 矿脉产于北西向断裂中。
矿脉长 3 o 0 ~1 0 0 0 m,产状倾 向 9 ~5 2 或 3 1 5 倾角大多较陡为 6 2 ~8 3 个别 如 I I ~2矿脉局部为 5 0 个别如 3矿脉局部为 4 5 圈定矿体长 2 0 0 ~7 5 8 m,水平厚度 O .4 0 ~ 1 . 5 3 m,真厚度 0 . 3 7 ~1 . 5 0 m,Au 品位 0 . 6 3 %~ 4 . 6 7 %,矿床 品位 3 . 5 4 % 矿石主要类型为金矿石据 民窿采样结果, 一 般 A u :( 1~2 9 .6 ) 1 0 一 金属矿物有黄铁矿、 毒砂 、自然金,少量方铅矿、黄铜矿等 ,脉石矿 物为长石和石英 矿石结构 以半 自形粒状和它形 粒状为主矿石构造有块状和浸染状两种据矿 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为中. 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 据矿脉及矿石特征 ,初步认为该矿床为 中一 低 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4 找矿前景分析 ( 1 )经前期对已圈定土壤异常的初步评价 , 在异常规模较少,强度较低 的 AP 8 、AP 9 、AP 1 0 异常中心发现较大规模民采,通过民窿槽探清理 编录,工程系统采样 ,提供可进一步普查的矿体 ( 脉) 8条, 矿体 Au品位从 0 . 6 3 ~4 . 6 7 g / t , 长 2 0 0 7 5 8 m,目 前长度、延深尚未完全控制。
该异常仅 是一个规模强度都相对较小的异常 ,尚有 7个规 模强度都较大的金异常 尚未查证 ,而且异常 尚未 圈闭,显示出巨大的找矿前景 ( 2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 断层的走向可以 5 0 分为四组 即近东西向 ( F 1 和 F 2 ) , 近南北向( F 3 、 F 4 、F 5和 F 6 ) ,北西. 北西西向 ( F 8 、F 1 2 、F 1 3 、 F 1 4 ) , 北东. 北东东向( F 7 、 F 1 1 、 F 1 5 、 F 1 6和 F 1 7 ) 其中近南北 向及近东西向断裂规模大 ,为区内主 要的构造格架,是区内重要导矿构造;北西. 北西 西向和北东一 北东东向为区内主要的含矿构造 ,具 有先压后张的构造应力特征 ,产状稳定,延伸远 目前主要开展工作 的 8条矿体所处构造均属于北 西. 北西西向和北东. 北东东向含矿构造的局部, 未 完全控制如 I I . 1号矿脉长 7 8 1 m,在其西南侧 走向延伸方向上有 F 7巨大的含矿硅化破碎蚀变 带,出露宽度为 2 3 m,长度约 1 8 0 m,局部打块样 品位为 0 . 4 6 。
因工作程度较低,暂无法证实 F 7 与 I I 号矿带为同一构造带控制,如果为同一硅化 破碎蚀变带控制,则该含矿构造带长达 2 . 3 k m ( 3 )岩体与矿脉的空间关系可以看出,矿体 主要围绕着岩体周边产出, I I 号矿化带中有多期 次矿体的特征,推测矿床类型为低温热液脉型金 矿,可能受志留系和晚侏罗系两期岩体影响 因 此,岩体周边的北西一 北西西向, 北东一 北东东向构 造为找矿 的有利地段 ( 4 )在 AP 3银洒坑异常区中沿岩石片理面 产出有厚度 0 . 0 5 ~O . 3 m 不等的含黄铁矿化石英 脉, 厚度变化较大, 产状较缓, 大致产状为 2 7 0 ~ 2 9 1 1 9 ~3 5 品位 2 . 9 5 ~3 . 1 2 g / t 另外在 银洒坑中见有大型的石英脉滚石 ( 5 IT I 1 2 m) , 推测在银洒坑中存在有较大规模的导矿构造,目 前所揭露的矿体均为远端顺层产出的矿体,距离 导矿 构造较近 的部位可 能存在规模较大 的金矿 体 W ANG Ru pe ng:G e o l o gi c a l c har a c t e r i s tic s a nd p r o s p e c tin g p r o s p e c t a n a l y s i s o f Xi n wu g o l d d e po s i t i n Ya ng c hun, Gua ng do ng Ke y wo r ds:Xi n wu go l d d e po s i t , g e o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p r o s p e c ti n g p r o s p e c t a n a l y s i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