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讲西方政治文化与中西政治文化比较资料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1KB
约66页
文档ID:99103314
第七讲西方政治文化与中西政治文化比较资料_第1页
1/66

第七讲 西方政治文化及中西政治文化比较,,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思想 多元主义 法律至上,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思想,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化的内核 个人主义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他确认个人利益 ,尊重公民权利 个人主义最旱是由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提出 ,强调个人自由及个人自主与尊严不受外来的约束在个人权利中 ,自由、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 ,自由平等既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社会公认的政治原则个人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精神基础 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和典型表现 ,它把个人视为国家的基础和终极价值 ,把国家视为服务于个人的工具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划出界限 ,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 ,维护个人权利在西方政治文化的价值序列中 ,毫无疑问 ,自由是第一位的正如有学者指出 :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 ,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西方社会公民政治心态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古希腊人认为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自由意味着公民的公共生活中的自主与自治 古罗马的西塞罗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人民只要有参政的机会便是得到自由 可见 ,古希腊人与古代罗马人对自由的理解相近到了近代,自由和平等同时被当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自由与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自由便意味着“自由的平等” ,平等是自由的当然之义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 ,自由主义认为人们是为了保护自由、平等等天赋人权才组建了国家: 1 、个人权利是前提 ,国家权力是结论;个人权利是因 ,国家权力是果;个人权利是原始和先在的、自然的 ,国家权力是后发的、派生的、约定的2 、个人权利是目的 ,国家权力是工具 ,国家权力因个人权利而存在;个人权利限定了国家权力的范围 ,设定了国家权力的界限 ,在个人权利的范围内 ,国家权力是无效的3、 个人权利取最大值 ,国家权力取最小值 ,国家权力是单个人走到一起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权力 ,是组成群体的个人的权利相互加减乘除之后的剩余权力康德曾以一句名言概括了自由主义的一个基本信念 :“这样行动 ,无论是对你自己或对别的人 ,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 ,决不只当作工具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唐镶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 ,第43页),,“人是目的”这一命题 ,确认了人是终极价值 ,最集中地表达了个人主义的信仰这是古典自由主义始终不渝的信念 ,也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石多元主义,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密切相关 ,多元主义坚持这样的信念 ,多样性和异见都是价值 ,它们使个人及他们的政体和社会变得丰富多采。

内涵: 社会——政治结构多元化 利益多元 权力多中心 权利分配多元化,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思想的体现 ,而法治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核 法治是以法律为最高和最终的权威 ,以法治国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唯法是从古希腊是西方法律思想的发源地 ,也是法治观念的诞生地苏格拉底主张城邦的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志 ,遵守法律就是公民的一种美德晚年的柏拉图讲 :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权威 ,我敢说 ,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 ,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 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系统地论述了法治的思想他说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政治学》第199页),,“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即便有是国政仍须依仗某些人的智虑(人治) ,这总得限止这些人们只能在应用法律上运用其智虑 ,让这种高级权力成为法律监护官的权力 《政治学》 168页),“谁说应该由法律遂行其统治 ,这就有如说 ,惟独神祗和理智可以行使统治;至于谁说应该让一个个人来统治 ,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

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 ,虽最好的们(贤良)也未免有热忱(柏拉图认为人性善恶混杂 ,有低级生物的低劣性情 ,其次是高级动物的高贵性情 ,最高层次的是包含理智的人性这里的热忱指的是中间层次的高贵性情 ,即狮性 ,即激情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 《政治学》第169页),,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马可·图利乌·西塞罗继承了古希腊斯多葛派的自然法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要受到约束 ,国家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在国家管理方面 ,要依法治国他坚决反对人治 ,认为要真正使公民获得幸福 ,国家应当实行法治 ,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全体公民包括执政官在内 ,在法律面前应一律平等到了近代 ,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对法治思想作出重要的贡献 ,他们提出各种法治思想和立法的原则 ,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法治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政治文化的性质和特征,西方政治文化的性质是公民文化(参与者文化) ,是民主政治政治体系中的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是权利平等 ,正因为有了权利平等的普遍意识 ,才有民主、法治、多元化和选择自由 ,才有相应的一系列制度架构。

因此 ,西方政治文化的特征就是权利、平等、自由和法治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中国和西方政治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亦有某些相通之处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之一:政治观,中国政治人视政治为好事而西方政治人视政治为坏事 之所以形成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原因在于对政治的目的和功能看法不同在中国,政治的目的和功用在中国是扬善 ,而在西方则是抑恶张明澎 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中国(孔子) :人之初 ,性本善西方(汉密尔顿)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 ,就不需要政府”具体表现,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关心政治或者说是 最政治化的民族《尚书》中说 :道洽政治 润泽民生自古以来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政治便是大家的事;“学而优则仕” ,读书好的人一定要去做官” ,从事政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至今日,关心国家大事 ,关心时政 ,仍然是对一个人肯定的评价扬善的政治观使政治成为最高尚的事情 ,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成为人的最大美德因此中国政府拥有极强的政治动员能力中国政府可以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群众运动、社会运动。

而在西方 ,政府一不小心可能触犯公民自由和权利公民抗拒政府的过多干预所以西方国家的公众对于中国动员和说服群众的做法 ,视为“侵犯个人自由” , “强迫命令” ,对于政府组织民众参加声势浩大的活动 ,更感到不可理解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之二 :法治观念,差异 :中国——德主刑辅 ,强调自律(人性预设 :性善) 、礼治,实质上是人治;,,西方——法律至上 ,强调他律(人性预设 :性恶) ,实质上是法治 西方从古代法治思想萌芽 ,在中世纪时法治思想继续发展 ,近代更是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法治传统•相同 : 1、礼法合一 ,即道德原则与法律原则的结合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是一种亚文化 ,“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但说的是王子而不是皇帝 ,说明最高统治者还是高于法律的 ,因此只能是皇家法治而不是现代法治 而且即使是犯了斩首罪也往往是以削发代之中国 :“非礼无法”(荀子) ,礼法合一 理论与实践 :道德转化为法律十恶不赦——先秦《齐律》 ,隋朝纳入法典 ,沿用至宋元明清十恶为 : 1、谋反十恶之首 ,谋反朝政,危害社稷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3、谋叛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4、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5、不道杀死一家非死罪三人 6、大不敬触犯皇帝尊严地位的七种犯罪,例如,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 ,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诽谤皇帝,对抗皇帝使臣等7、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 ,丧期嫁娶作乐 8、不睦谋杀五服内的亲属,殴打、控告丈夫,殴打其他亲属等9、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 ,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10、内乱家族内的乱伦,奸淫近亲西方 :西方有着悠久的自然法传统 ,自然法是普遍的道德原则 ,霍布斯称自然法为道德法 ,自然法所体现的道德内容 :正义、自由、平等、博爱、和平、互助、宽恕、守信等等自然法高于实在法 ,是实在法的基础 ,实在法必须合乎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当然 ,实在法很难完全合乎自然法 ,但立法者应不断朝这一目标努力 ,把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法律的价值根据和应然取向理论与实践 :道德转化为法律 首先,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高举人道主义大旗,张扬人性、个性,倡导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捍卫个人权益成为法律的最重要内核心因此,西方近代以来的法律 ,就是人道主义的法律。

其次,西方国家在具体立法尤其是在民法体现了维护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最早体现在《法国民法典》中《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法律家庭伦理方面 :1804《法国民法典》(《拿破伦法典》)第205条 :“父母与其他直系血亲有受抚养的必要时 ,子女负有扶养的义务”第206条 :女婿与儿媳 ,在同样情况下 ,对岳父与公婆 ,亦负扶养义务第371条规定 :“子女不问其年龄如何 ,对父母负尊敬的义务”在社会风尚方面:规定了对见危不救、见义不为等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条款比如 ,《法国新刑法》中的第223—226条第一款规定 ,任何人有能力阻止侵犯他人人身之罪行发生而不对其本人或第三者构成危险却放弃采取这种阻止行动的 ,处5年监禁并科50万法郎罚金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之三 :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国 :整体主义;西方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在西方有悠久的传统政府不得侵犯个人自由和权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 ,政府权威高于个人自由在中国 ,主流意识是个人服从国家;亚文化 :个人主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在西方 ,个人是国家的基础和终极价值 ,国家是服务于个人的工具 ,要维护个人利益 ,限制国家权力;亚文化 :由柏拉图开始的共产共妻思想到现代极权思想及其实践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之四 :一元与多元,中国 :权力一元化;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权力的常态是以宗法伦理为基础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状态权力一元化的思想起源于先秦,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观念,权力一元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则中国传统社会内部即使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也不是西方社会的那种势均力敌的、互相斗争、互相控制、互相妥协、最终定立政治契约而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的多元的利益集团,而是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况:,,要么各集团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敌我关系,最终导致一个集团消灭其他集团而取得大一统的局面和地位;要么以严格的等级制结构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最高和最终的权威集中于君主一个人身上,形成君主专制的局面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力出于一,高于一,一于国家,再由家国一体而一于君主这不但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所信奉的并视为万古不变的法则,而且也被普通老百姓视为理所当然西方 :权力多元化 在西方,政治权力地多元的,即作为个人权利依托和保障的社会上势均力敌的多元利益集团的存在和互控,从而形成网状控权模式。

多元利益集团对下实现保护个人权利的功能,对上则起到消解政治集权和专权出现,成为民主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之五 :民主主义与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从本质上来讲仍是一种王权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民本是以臣民为本 ,民主则是由公民作主;民主主义以公民权为基础 ,民本思想则以臣民附属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