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填空版)

陶**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48.49KB
约12页
文档ID:343096091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知识梳理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态系统(1)概念:由 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等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组成: 物质:如 等;能量:如 ②作用:是生物群落和的最终来源,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者①营养方式:属于 (自养/异养)生物②生物类群:主要是 ,还包括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化能合成菌(如 )③作用a.物质方面:b.能量方面:(主要) 。

④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必备成分)(3)消费者①营养方式:属于(自养/异养)生物②生物类群:捕食性 、寄生生物(如 )③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植物的和的传播④地位: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分非必备成分)(4)分解者①作用:能将,供生产者重新利用②营养方式:属于(自养/异养)生物③生物类群:主要是腐生性 (如枯草杆菌)、 (如食用菌)及动物(如 )④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不可缺少和四种成分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思考: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桥梁是和两种成分4.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字母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生理过程)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①表示: 或 ②表示: ③表示: ④表示: 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与类群的关系(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2)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但不一定都是动物,如寄生生物菟丝子、病毒等。

3)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但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等4)植物可作为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菟丝子)5)动物可作为消费者(捕食性动物)和分解者(如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等)6)细菌可作为生产者(化能合成菌,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等)和分解者(腐生菌,如枯草杆菌、泥土及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等)5.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 植物——————→蝗虫———————→青蛙————————→蛇————————→鹰生态系统成分: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营养级别: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①食物链中只有和两种成分,不出现和②食物链的起点是(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营养级)③第一营养级是;植食性动物是消费者,属于 营养级④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相差级,即:营养级别=消费者级别+⑤在食物链中,箭头相连的两种生物种间关系是⑥食物链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即后一个营养级以前一个营养级为食。

⑦各种动物所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上述食物链中,若鹰直接捕食青蛙,则属于营养级⑧一条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个营养级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①形成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食物;b.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吃 植物,也可能被肉食性动物所食②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是和的渠道,③食物网相关分析a.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终点是不能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营养级,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实物链b.食物网中箭头相连的两种生物种间关系是,具有共同食物的两种生物种间关系是c.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的营养级b.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而不是生物的④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分析a.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相关生物数量都b.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c.食物网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生物数量,作为其天敌的数量d.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实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实例分析(右图):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 ,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因此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故鹰会过多捕食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 。

练习: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①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和②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分解成无机物的是③该食物网中包含条食物链,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④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⑤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 个营养级,它们是营养级⑥青蛙和昆虫的关系是,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⑦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能量流动的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2. 能量的输入(1)能量的源头: (2)能量流动的起点: 0 作用0绿色植物、光合细菌(3)相关生理过程: (主要途径)0 作用0硝化细菌 (4)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注:流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3. 能量的传递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遗体遗体遗体枯枝败叶(起点)未固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太阳能生产者(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分解者(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图5-7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不定时分析)(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2)各级消费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各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同化量=-。

3)传递形式:4)传递途径:4. 能量的转化和散失5.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定时分析)图例分析:能量流动图解分析(见右上图)(1)W1表示,W1= 2)D1表示,D1= 3)A表示,B表示,(3)C表示,D表示4)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6. 能量流动的特点(1)原因:能量只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 作用以 形式散失大部分能量,无法再利用②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即 部分③少部分能量被 分解利用7.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公式: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0%计算:赛达伯格湖中:流入赛达伯格湖的总能量为 J/(cm2·a)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某一湖泊的能量金子塔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8. 能量金字塔(1)概念: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所得到的 ,由 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能量金字塔。

2)分析①金字塔中,每一台阶的大小代表该营养级生物所含的 储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 ,属于 营养级;储存能量最少的是金字塔的顶端,属于 营养级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 ,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 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知识拓展: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有机物总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特殊形状无如一棵树与树上昆虫及鸟的数量关系:如人工养殖的鱼塘,生产者的生物量可以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9.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规律(重在理解)(1)正推型:知低营养级(A营养级净重M),求高营养级(D营养级增重多少)D营养级最多增重:选最 食物链,按 计算。

D=D营养级最少增重:选最 食物链,按 计算2)逆推型:知高营养级(D营养级增重N),求低营养级(消耗A营养级多少)最多消耗A营养级:选最食物链,按 计算最少消耗A营养级:选最食物链,按 计算练习: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4)若猫头鹰的体重增加0.5kg,至少消耗绿色植物 kg,最多消耗绿色植物 kg5)若绿色植物有1000kg,则鹰最多增重 kg,最少增重 kg10.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 ,从而提高能量的 2)帮助人们合理地,使能量 11. 利用能量流动特点确定食物链(网)(1)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能量含量越多,其营养级别越低;能量含量越少,其营养级别越高2)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10倍,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为同一营养级。

写出下列各图表中的食物链(网):表一营养级ABCD固定的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