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
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大抵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
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改动)相关链接: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1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历史上的今天》)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答案填在答卷横线上)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6分)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是神经病请你结合对“神经病”内涵的分析,谈谈你对章太炎的这种态度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E给2分,A给1分,答B、D不给分解析:A项,“志在流血”前有“且”字,表明原因并非一个;B项,“唤醒民众意识”无依据;D项,“看到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与“性格开通”和“不固执己见”没有关系。
2)①有助于了解章太炎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②章太炎因为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而受连累,这就自然简捷地引出了主人公③展示邹容的思想倾向,有力地烘托了章太炎先生的形象(衬托他勇于斗争、支持革命的精神)每点2分)解析:先立足全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题干要求思考答题;可从塑造形象角度,结构角度考虑其作用;注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定要有分析3)①在苏报案中,因为事业在身,且志在流血,不仅不肯逃离,还要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②在法庭上受审时不顾生死,而大声斥责清廷的腐败③在审讯结束回牢房的路上向沿路的围观群众高声吟诗 ④准备执丧杖,穿麻衣,到国门痛哭,以哀共和将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①审题目——明确鉴赏的方向:章太炎身上“革命行为”;②审要求——明确鉴赏的角度③审文本——找出答题区间4)①为追求进步与真理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 ②面对牢狱之灾仍能表现从容的乐观精神③在艰难困苦面前要具有百折不回、孤行己意的顽强精神 ④能想能说“非常议论”的无畏精神 (以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⑤我认同他的这种态度1分)要想成就非常之事业,当然要有非常的精神和行为,(1分)章太炎正是在别人不理解他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最终成为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学者。
他的这种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借鉴意义2分) (最后一点,有其他理解,只要不脱离这种精神,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①审题目的明示——了解探究的角度是对章太炎的看法;②审题目的暗示——作者写此文的意图,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苦难与误解 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上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上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
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选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话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选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时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 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 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D.“小散文一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上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B.“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