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点介绍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8.01KB
约40页
文档ID:71712281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点介绍_第1页
1/40

文法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是在原社科系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于2001年4月组建而成,是集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28人,另聘有多名客座教授,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教师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学院现有原理、概论、基础、公共文学艺术4个公共课教研室,承担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文学艺术课的教学任务;有法学、行政管理、广告学、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6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工业设计是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为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学专业为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近年来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教学基础夯实,获批教育部“欧克特”软件支持计划、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以及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获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多项;科学研究方向明确、富有特色,发展优势突出,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百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2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9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期刊检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在“红点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硕士研究生130多人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成立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且注重文本研究,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2001-2005年曾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本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研究、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党的建设近五年来,学科点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并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探究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等崭新学术话题和理论热点,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执政的规律性以及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性,集宏观、微观、对策研究于一体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学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础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党史研究专题、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专题3、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学科目前已经建成了一直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学科点共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大多具有博士学位赖章盛:教授,男,1955年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专业系江西省高校2003—2008年度学科带头人,省思政课名师,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环境哲学与生态伦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著作《我的外公陆定一》、《家族档案》、《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法治与伦理》、《红色无际》等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文学作品百万余字,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多次转载获江西省第九次、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王经北:博士,副教授,男,1976年出生,毕业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中国环境伦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民主政治与党的建设主持“地方政府博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等省部级项目数项,参与编著《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篇曾获江西省思政课教学竞赛二等奖及学校教学公开赛三等奖 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本硕士点教师目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近几年来承担省级课题五十余项,纵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本学科还紧密结合江西特别是赣南的红色与客家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5、二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条件介绍本硕士点具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教研水平高、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7人拥有专业图书2万余册,学术期刊30余种有专供研究生使用的计算机房,拥有电脑20余台,总面积40平方米,总投入近20万元具有完善的教学与科研设备,能为广大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介绍 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它既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又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它肩负着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民族化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学科载体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等领域学科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从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及基本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入手,形成了以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为内容的“五位一体”研究构架。

特别对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有深入研究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主要课程:基础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党史研究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3、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本专业现有专职导师6人,兼职导师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段 勇,教授,男,1964年5月生,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共产党执政规律与党的建设近五年主持《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问题研究》、《和谐社会视野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问题研究》、《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土地执法联动机制研究》等7项省级科研课题和横向科研课题,课题经费55000元;在《江西社会科学》、《求实》、《当代青年研究》、《农业经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等中心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6篇。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获2011年江西省第1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邓显超,副教授,男,1972年2月生,2010年江西理工大学青年科技标兵,2011年获第七批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3年获江西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发展战略现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各一项,出版专著1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近年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在《长白学刊》、《理论探索》、《探索》、《东南亚研究》、《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等中心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篇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本硕士点教师目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近几年来承担省级课题40余项,纵向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六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本学科还紧密结合江西特别是赣南的红色文化、区域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重要课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对策。

5、培养条件本硕士点具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教学科研水平高、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该学科点拥有专业图书2万余册,学术期刊40余种有专供研究生使用的连接校园网的计算机房,拥有电脑28台,总面积近80平方米,总投入近40万元具有完善的教育与教学设备,能为广大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主要二级学科之一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公民道德与社会工作研究和体育文化与道德研究四个领域学科点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和艺术,结合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开展高校、企业、社区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开展公民道德研究同时,本学科点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下,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人文和社会现象二、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本硕士点的目标是:培养对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坚定信念,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分析解决现实中的思想、道德、心理问题,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企事业单位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培养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

基础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心理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党史研究专题三、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本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20名专兼职教师其中,8名教授和10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2人,协作导师5人拥有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秦秀清、女、教授,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十大教师、优秀硕士生导师、地市级三八红旗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劳动部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心理健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