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猪的育种方案》ppt课件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3MB
约56页
文档ID:67994279
《猪的育种方案》ppt课件_第1页
1/56

如何开展猪育种工作,如何开展猪育种工作,我国的猪肉产量(FAO),猪的育种目标,猪的育种目标,猪的育种目标是改良猪种,实现养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 是由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决定的,它强调了三点: ●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 ●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 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 ●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猪的育种目标—过去与现在,,猪的育种目标—未来,具体如何制定育种目标? 育种的技术方法和步骤? 如何实施?,育种主要过程:,,制定目标,组建基础群,测 定,分 析,选 留,选 配,遗传评估,调 整,,,,,,,,,猪的配套系培育--- 华农温氏配套系I号猪培育,●,育种方案,总体目标,● 是培育各具优秀特点的、杂交配合力好的4个专门化品系 充分重视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同时注重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改良肉质和提高适应性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HN111 系: 体型外貌:前后躯特发达,头型小,腰背平阔、腹平,四肢有力,毛色花白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00g,母猪750g以上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4.0mm,母猪15.0mm。

胴体瘦肉率大于68% (4) 群体氟烷应激基因频率控制在0.15以内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HN121 系 体型外貌:前后躯发达,头中等大,腰背平阔,腹平,四肢粗壮有力,毛色以棕红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20g,母猪78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0mm胴体瘦肉率大于63%HN151 (1) 体型外貌:头清秀,后躯较丰满,体型中等高、体长,四肢健壮,呈流线型体型,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40g,母猪79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5mm胴体瘦肉率大于62%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45kg以上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5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3kg以上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HN161 (1) 体型外貌:前后躯结实丰满,头中等大,双背明显,四肢健壮,中等高,肢蹄粗壮结实,毛色全白,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整齐匀称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50g,母猪80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5mm,母猪16.5mm胴体瘦肉率大于62%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45kg以上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5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2kg以上,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终端公猪育种目标,HN212 (1)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前后躯肌肉发达,背宽,皮毛浅棕色带黑斑、额部中央有白斑,腹平,四肢粗壮,群体均匀一致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达880g;饲料转化率2.50以下;达100 kg日龄150天以下 (3) 胴体性状:胴体瘦肉率大于66% 无纯合氟烷应激基因 (4) 繁殖性状:公猪精神活泼,性欲强、精液品质好终端母猪育种目标,HN201 (1)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皮毛全白,前后躯结实、肌肉紧凑,四肢健壮,有效乳头数不少于6 对,排列均匀,群体均匀一致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850 g,饲料转化率2.55以下;达100 kg日龄155天以下 (3) 胴体性状:胴体瘦肉率62%以上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数10.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45kg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数1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2kg。

肉猪育成目标,体型外貌:头中等大,体较长,前后躯发达丰满,腹微收,四肢结实,皮毛大多为白色,少数带花斑,群体均匀 生长发育:商品仔猪达16kg的日龄平均为49d以下;商品肉猪达100 kg体重的日龄小于155d,达100kg体重时的活体背膘15.5mm以下,饲料转化率2.55以下 胴体品质:100 kg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4%以上,眼肌面积35cm2以上,瘦肉率64%以上,后腿占32%以上, PSE肉或DFD肉发生率0.1%以下配套系杂交生产模式,曾祖代 母系母本 母系父本 父系母本 父系父本 ↓ ↓ ↓ ↓ 祖代 A B C D ♀(HN161) × ♂(HN151) ♀(HN121) × ♂(HN111) ↓ ↓ 父母代 AB × CD ♀(HN201) ♂(HN212) ↓ 商品代 ABCD,品系选育,品系选育方法,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开放式的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BLUP评估和现场综合评估来选育核心群,然后进行合理的选配。

应用常规育种技术,采用新设备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性能测定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开展母系ESR基因和父系HAL基因的检测和应用,选育各具特色的专门化品系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推广优秀种猪基因,逐步建立起瘦肉猪持续改良的良种繁育体系基础群的组建方案,(1)首先普查全场各纯种猪的来源,并逐个登记; (2) HN111以法国皮特兰为主,HN121以台湾省和美国杜洛克为主, HN151以丹麦、美国长白猪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HN161以丹麦、美国大白猪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各品种要求符合各自特征; (3)入选公猪查清系谱,并调查所配母猪的产仔情况及后代的生产性能,如果后代有遗传缺陷,则该公猪不能入选,重视肢蹄和睾丸发育情况; (4)调查入选母猪的繁殖记录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入选母猪应乳头发育良好,无内陷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明显外形缺陷,配种受胎正常; (5)核心群的种公猪,保证独立的血统,血统可多至15个以上种母猪也应尽量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血缘关系入选的公、母猪之间要求最好无血缘关系遗传评估和测定,1.1评估和测定的主要性状 达100kg体重日龄和30――100kg日增重 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总产仔数(TNB) 21日龄窝重(LW21) 1.2评估和测定辅助性状 肥育性状:饲料转化率,活体眼肌面积 繁殖性状:产活仔数,繁殖间隔,初产日龄,产仔间隔 胴体性状: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

体型性状有:体长,体高,体型评分,,遗传评估数据记录系统,个体记录,见附件,遗传评估模型,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为: yijklm=µi+hyssij +lik+gil+aijklm+ eijklm 其中:i指第i个性状(背膘厚和日增重),yijklm为个体生长性能的观察值,µi为总平均数,hyssij为出生时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lik为窝随机效应,gil为虚拟遗传组固定效应,aijklm为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eijklm为随机剩余效应 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为: yijkl=µi+hyspij+ljk+aijkl+pijkl+eijkl 其中:yijkl 为第i个性状的观察值(总产仔数和21日龄窝重),µi为总平均数,hyspij为母猪产仔时场年季胎次固定效应,ljk为母猪出生的窝效应,aijkl为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 pijkl为母猪永久环境效应,eijkl为随机剩余效应种猪选留和选配,父系HN111和HN121以生产肥育性状为主选性状;HN111注重应激和体型的选择,HN121则注重体型选择; 母系HN151和HN161除主选日增重和瘦肉率外,特别重视繁殖性状、适当收腹和肢蹄结实度的选择。

根据专门化品系选育目标,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后备种猪依据综合选择指数选留种猪选留和选配,综合选择指数为I= Y1×I1 + Y2×I2, 式中I1 、I2和Y1、Y2分别为生产性能指数、繁殖性能指数和其经济加权值其中, 生产性能指数: I1 = 100+ SD×[ W1×EBVadg / SDadg +W2 × EBVfat / SDfat] 繁殖性能指数: I2 = 100+ SD×[ W1×EBVtnb / SDtnb +W2 × EBVlw21 / SDlw21] 上式中,SD,SDadg,SDfat,SDtnb ,SDlw21 分别为总体,日增重,背膘,产总仔数和21日龄窝重的]标准差;W1,W2,W3,W4分别为日增重,背膘,产总仔数和21日龄窝重的经济加权值;EBVadg,EBVfat,EBVtnb,EBVlw21 分别为日增重,背膘,产总仔数和21日龄窝重的育种值种猪选留和选配,对于有遗传缺陷和不符合品系特征的独立淘汰,对于肌肉品质的选择主要监测猪群氟烷基因情况,剔除群体中有害的氟烷基因对于体型明显缺陷的种猪严禁留作种用 选配上,在育种初期采用避免近交的随机配种,各血缘公猪保障与配母猪在5头以上。

育种过程中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采用电脑选配和人工跟踪结合,监控家系的动态,及时调整各家系的纯繁比例,种猪留种时要求注意公母、家系或血缘结构之间的平衡核心群成年公猪淘汰更新标准,疾病问题: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后备公猪;因肢蹄病而影响配种或采精的公猪;发生严重传染病的公猪;发生普通疾病治疗两个疗程未康复,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性情暴躁、攻击工作人员的公猪 配种问题: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后备公猪;性欲低、配种能力差的公猪;精液品质不合格(五周四次精检法)的公猪 种用问题:采用动态淘汰,生长性能落后、综合指数低于后备公猪;体型评定为不合格的公猪;核心群配种超过80胎的公猪或使用超过2.0年的成年公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或畸形率高的公猪;不符品种特征、外形偏离育种目标的公猪;体况极差的公猪,例如过肥(超过4分膘)或过瘦(低于2分膘);因其它原因而失去种用价值的公猪核心群成年母猪淘汰更新标准,疾病问题: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后备母猪;因肢蹄病久治未愈而影响配种或分娩的母猪;发生严重传染病的母猪;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未恢复的母猪;先天性骨盆狭窄、经常难产的母猪;好斗、有伤人倾向的母猪;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母猪。

配种问题:超过8月龄不发情的后备母猪;断奶后49天不发情的母猪;配种后连续两次返情、屡配不孕的母猪 种用问题:生长性能落后、综合指数低于后备公猪的采用动态淘汰1/4,连续两胎活产仔数窝均5头以下的青年母猪;连续两胎或累计三次产活仔数窝均6头以下的经产母猪;有效乳头少于10个、哺乳能力差、母性不良的母猪;连续两次、累计三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经产母猪;核心群超过5胎的种母猪,繁殖群超过7胎的种母猪;体况极差的母猪,例如过肥(超过4分膘)或过瘦(低于2分膘);因其他原因而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专门化品系选配方案,(1)在控制近交的随机选配的前提下,做好每个家系公猪的年度配种数量计划,对优秀公猪要多配种,育种技术员随时跟踪计划的实施情况 (2)家系内适当筛选优秀的公母猪进行少量近交提纯 (3)公猪站存栏公猪的家系及数量要足够,每个家系至少2头可用公猪,满足选配需要 (4)在电脑选配的基础上,做好各阶段的家系跟踪,监控家系的动态,及时调整各家系的纯繁比例如果某头公猪后代表现都很优秀,有足够母猪供选配的情况下尽量多配种专门化品系选配方案,(5)公猪方面:做好核心群种猪特别是公猪的选择,确定进入核心群;及时跟踪公猪精检情况,及时选好核心群后备公猪,保证优秀后代能及时用上来;分析母猪的血缘结构,往往繁殖性能好生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