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作业工序及操作规程,采油四厂井下作业大队工程组,第一节 起下管柱,起下管柱是指用吊升系统将井内的管柱提出井口,逐根卸下放在油管桥上,经过清洗、丈量、重新组配和更换下井工具后,再逐根下入井内的过程 一、作业准备 1资料 (l)施工设计 (2)井内油管规格、根数和长度,井下工具名称、规格深度及井下管柱结构示意图 (3)与起下油管有关的井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犁、实物图片及铅印图第一节 起下管柱,2施工设备 (1)修井机或通井机必须满足施工提升载荷的技术要求,运转正常、刹车系统灵活可靠 (2)井架、天车、游动滑车、绷绳、绳卡、死绳头和地锚等,均符合技术要求 (3)调整井架绷绳,使天车、游动滑车和井口中心在一条垂直线上 (4)检查动力钳、管钳和吊卡,应满足起下油管规范要求 (5)作业中的修井机或通井机都应安装合格的指重表或拉力计 (6)大绳应使用22mm以上的钢丝绳,穿好游动滑车后整齐地缠绕排列在滚筒上游动滑车放至最底点时滚筒余绳不少于15圈第一节 起下管柱,4.搭油管(钻杆、抽油杆)桥 (1)油管(钻杆)桥离地高度不小于0.3m,不少于三个支点 (2)抽油杆桥离地高度不小于0.5m,不少于四个支点。
(3)油管(钻杆)桥和抽油杆桥距井口2m,并留有安全通道第一节 起下管柱,二、起下井下管串技术要求 (一)起管串 1、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固定牢靠,符合技术要求,并安装合格的指重表或拉力计 2、大绳必须用22-25mm的钢丝绳,当游动滑车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至少留半层钢丝绳(不少于15圈),当大绳在一股一捻距断丝超过3根时要更换大绳 3、起油杆时,遇卡不许硬提,必要时用倒扣办法起出起出的活塞应卸下来,擦洗干净,对上下凡尔状况,是否齐全,有无堵塞物及表面是否拉伤等做出描述记录后妥善保管 4、起出油管和抽油杆按规范每10根一组,整齐排列在油管桥和抽油杆桥上,两端外露长度相等并不着地第一节 起下管柱,5、根据动力提升能力、井深和井下管柱结构的要求,管柱从缓慢提升开始,随着悬重的减少,逐渐加快提升速度 6、油管螺纹全部松开后才能提升油管 7、井口操作及拉油管人员要逐根检查油管、抽油杆外表及丝扣的腐蚀、破裂、磨损、裂缝、孔洞、砂眼、变形、缩径、弯曲、漏失及结垢情况,不合格的油管、杆标上明显记号单独摆放,同时要注意观察井筒液面位置 8、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升速度要小于5m/min,防止碰坏井口、拉断拉弯油管或井下工具。
9、起立柱时,起完管柱或中途停止作业,井架工应该从二层平台将管柱固定 10、盖好井口,对油管、抽油杆按进行逐根校核第一节 起下管柱,(二)下管串 1、油管、抽油杆的规格、数量、钢级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管、杆若有弯曲、变形、缩径、磨损、腐蚀、结垢严重、裂缝、孔洞、砂眼、螺纹损坏者不得下井 2、下井油管、抽油杆要清洗干净,油管要用通径规通过3、丈量油管、抽油杆必须用10m长的钢卷尺,反复丈量三次,累计复核误差每1000m小于0.2m 4、所选用的工具及其附件的规范、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 5、涂料油管的涂料层要均匀、无掉块、不起皮、丝扣部分无涂料 6、下井工具要附有合格证,按说明书使用 7、所选用的井下工具要与套管内径、井身结构、施工压力、排量相适应 8、封隔器座封位置必须避开套管接箍,座封位置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误差的范围 9、入井油管、抽油杆丝扣必须清洁、上正、上满、旋紧,下井前要涂抹密封脂第一节 起下管柱,第一节 起下管柱,7、所选用的井下工具要与套管内径、井身结构、施工压力、排量相适应 8、封隔器座封位置必须避开套管接箍,座封位置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误差的范围 9、入井油管、抽油杆丝扣必须清洁、上正、上满、旋紧,下井前要涂抹密封脂。
10、液压钳的操作:压力6-8Mpa,对于62mm、 J-55钢级的非加厚油管扭矩1450-1800Nm; 对于62mm、 J-55钢级外加厚油管扭矩2300-2850Nm,人工先用管钳上2-3扣后再用液压钳上扣,禁止慢挡冲击,卸扣后空转小于1圈第一节 起下管柱,油管推荐上扣扭矩,第一节 起下管柱,11、油管下到设计井深的最后几根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5m/min,防止因长度误差蹲弯管串 12、下入井内的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段时,下钻速度不得超过5m/min,防止卡钻和工具损坏 13、管串未下到预定位置遇阻或上提遇卡时,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校对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14、管串下完后座好井口 15、对下井管串的总要求,下入井下管串要组配合理,达到保护套管、卡准油层之目的井下管串要下得去、封得严、耐得久、起得出,坚决执行“五不下井”(油管杆不清洁不下井、油管杆变形弯曲损伤不下井、油管杆丈量不清不下井、油管通径规通不过不下井、下井工具无合格证不下井)的原则 16、下钻要平稳,防止碰、挂,严禁溜钻、顿钻第一节 起下管柱,三、安全、质量、环保 1、起下管串前要检查指重表的灵敏度 2、井口要有防掉防喷装置,严防井下落物。
3、随时观察动力系统、井架、绷绳、游动系统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工整改 4、油管滑道应顺直、平稳、牢固;管串外螺纹必须放在小滑车上或戴上护丝拉送,拉送油管的人员应站在油管侧面 5、遇卡遇阻时应缓慢上下活动,分析原因,妥善处理,不得猛提猛顿 6、严禁挂单吊环操作 7、施工前必须有防火、防爆措施,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第一节 起下管柱,8、施工现场整洁、规格,作业中的污油要及时处理 9、对下井油管、油杆及附件应严格三丈量,三检查,三过手三丈量:首次丈量、换向丈量、复查丈量;三检查:查内径是否畅通,丝扣是否完好,是否弯曲,变形,残裂,砂眼等三过手:资料员、班长、技术员或跟班干部三个岗位各自丈量、检查、计算,确认无误方可下井 10、当下入管柱的底部有封隔器、通井规、铅模、卡瓦等不可刮、碰的工具时,下到射孔井段应该限速下入,下入速度不得超过5m/min当管柱底部接近人工井底时,也应该限速下入 11、下油管时螺纹要上紧上满,余扣不超过2扣第一节 起下管柱,四、应取资料 1、起管串 (1)起出油管的规范、根数、长度; (2)起出井下工具名称、规范、长度、数量; (3)施工过程描述 2、下管串 (1)下入油管的规范、根数、长度; (2)下入井下工具名称、规范、长度、数量、下入深度(入井工具草图); (3)管柱结构示意图。
第一节 起下管柱,五、注意要点 (1)下井油管螺纹要清洁,连接前要涂匀密封脂 (2)油管外螺纹要放在小滑车上或戴上护丝拉送拉送油管的人应站在油管侧面,两腿不准骑跨油管 (3)用管钳或动力钳上紧油管螺纹要防止上偏扣,应上满旋紧 (4)油管下到设计井深的最后几根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5m/min,防止因长度误差顿击人工井底,顿弯油管 (5)下入井内的人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5m/min,防止卡钻和损坏井下工具 (6)油管未下到预定位置遇阻或上提受卡时,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复查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7)油管下完后上紧油管挂(装有密封圈),平稳坐入四通上,上紧顶丝 (8)按设计要求安装采油树 (9)油管、抽油杆(钻杆)要整齐排放在油管桥上 (10)起下油管过程中严禁损伤油管 (11)油管下井前要进行检查,严禁有缺陷的油管下入井内 (12)下井油管要涂抹密封脂,上紧上满螺纹,保证管柱密封第一节 起下管柱,第二节 组配管柱,组配管柱是指按照施工设计给出的下井管柱的规范、下井工具的数量和顺序、各工具的下入深度等参数,在地面丈量、计算、组配的过程采油、采气、注水、油层改造和修井施工都要下入不同结构的管柱,并通过下入井内的工具来完成施工设计目的。
各种不同的下井管柱都需要在地面预先组配好,并严格按照下井顺序编号,在油管桥上摆放整齐,按顺序下入井内第二节 组配管柱,一、刺洗油管 (1)用蒸汽刺洗油管,清除油管内外的结蜡、死油、泥砂和杂物 (2)清洗油管螺纹,检查螺纹是否完好无损坏 (3)检查管体是否有裂痕、孔洞、弯曲和腐蚀 (4)用内径规逐根通过油管73mm普通油管用59mm800mm内径规通过;89mm普通油管用73mmlO00mm内径规通过 (5)将不合格的油管抬出油管桥2m以外第二节 组配管柱,二、丈量油管 (1)使用经检测后标定合格的钢卷尺丈量油管,钢卷尺的有效长度要大于 15m (2)丈量时拉直钢卷尺,防止钢卷尺产生弧度 (3)丈量油管时不得少于三人,反复丈量三次,做好记录,做到三对口 (4)三人三次丈量的管柱累计长度误差不人于0.02% (5)丈量时,钢卷尺的零点位于接箍上端面,另一端对准油管螺纹根部(普通油管余2扣,抽油杆丈量与油管相同,但去掉扣)读出油管单根长度,做好记录 (6)将丈量好的油管整齐排列在油管桥上,每十根拉出一根油管接箍长度,以井口方向按下井顺序排列第二节 组配管柱,三、组配管柱 (1)管柱结构应满足各种施工设计和施工目的要求、密封可靠,施工作业方便。
注水井在射孔井段顶界以上10-15m处设一级保护套管封隔器 (2)封隔器卡点应选择在套管光滑部位,避开套管接箍和射孔炮眼及管外窜槽井段,满足分层管柱的要求 (3)封隔器卡点符合设计深度 (4)按照施工设计精确配出封隔器卡点、卡距、油管的下入深度卡点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不超过0.2m (5)下井管柱要有下井工具、管柱结构示意图,注明各种下井工具的名称、规范、型号及下井深度第二节 组配管柱,(6)管柱配好后要与下井工具出厂合格证、作业设计书、油管记录对照,核实无差错方可下井 (7)注水管柱完成深度应在油层射孔井段底界lOm以下计算方法:完成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油管挂短节长度+油管累计长度+工作筒长度+喇叭口长度+其他工具长度 (8)找水管柱:完成深度应在射孔井段顶界以上5-lOm计算方法同(7) (9)机械采油井管柱接设计的泵挂深度和尾管完成深度组配计算方法: 泵挂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油管挂短节长度+油管累计长度+泵筒吸入口以上工具长度第二节 组配管柱,(10)分层管柱: 单级封隔器管柱: 完成深度=油补距+油管挂长度+油管挂短节长度+卡点以上油管累计长度+配产器长度+封隔器长度+配产器长度+卡点以下油管累计长度+丝堵长度。
多级封隔器卡距间管柱: 卡距长度=上封隔器密封件上端面以下长度+中间下井工具长度+中间油管累计长度+下封隔器密封件上端面以上长度第二节 组配管柱,(11)偏心配水管柱: 偏心活动式管柱自上到下由封隔器、偏心配水器、封隔器、偏心配水器、撞击筒、挡球短节及底部球与球座组成 底部球座(挡球)深度必须安装在射孔井段底界lOm以下,对使用撞击筒的偏心管柱,撞击筒深度应在射孔井段底界5m以下 偏心管柱相邻两级偏心配水器之间距离不小于8m,下面一级偏心配水器与撞击筒之间距离不小于10m,撞击筒与尾管底部距离不小于5m 上面一级配水器与油管工作筒的距离大于8m以上第二节 组配管柱,四、注意要点 (1)下井管柱规范、下井工具型号、深度应与施工没计相符 (2)下井油管有油管记录和管柱示意图 (3)有缺陷的油管单独摆放,不得下入井内第三节 探砂面、冲砂,探砂面是下入管柱实探井内砂面深度的施工通过实探井内的砂面深度,可以为下步下入的其他管柱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通过实探砂面深度了解地层出砂情况如果井内砂面过高,掩埋油层或影响下步要下入的其他管柱,就需要冲砂施工 冲砂是向井内高速注入液体,靠水力作用将井底沉砂冲散,利用液流循环上返的携带能力,将冲散的砂子带到地面的施工。
第三节 探砂面、冲砂,一、探砂面 (1)探砂面施工可以用两种管柱来完成,一种是加深原井管柱探砂面,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