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8页
文档ID:466350924
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介绍_第1页
1/8

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12-5      (一)《学前教育学》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必修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接受专业教育的入门课本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一般发展,理解和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因此,本门课程强调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强调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新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或参加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因此本门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地进行教学和学    2、课程基本内容    本门课程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和“学前教育学”两部分,由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两个部分组成理论部分主要讲授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课程、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以及学前教师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实验实训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开展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见和观察活动,幼儿园幼儿体格、体能、智能、品德等方面的调查活动    3、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分为6学分;共10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学分,90学时,实验(实训)1学分,18学时开课学期为本科第一学年    4、课程学方法    本门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知识系统讲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观察和见在教材重点和难点部分,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自学,通过讨论、答疑、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5、课程选用教材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课程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开设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为考查科目,第二学期为考试科目其中,第一学期成绩60%取期末开卷考试成绩,40%取平时书面成绩;第二学期60%取闭卷考试成绩,40%取平时书面成绩。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热爱儿童并更好地认识儿童、热爱专业,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儿童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即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地与儿童交往、帮助解决早期教育中的一些有关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实际问题    2、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即阐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基本理论、心理现象的基本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即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机制其中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具体内容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在某一具体领域的深化和运用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从事早期教育和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该课程也是学生在相关领域中继续深造和进行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基础    3、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5学分即90学时,实验(实训)1学分即18学时    4、课程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关儿童心理与行为培养、心理与行为问题防治的有关内容,在讲授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具体本意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同时,本课程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如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科研精神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开发和采用网络课程等方式改进教学    本门课程倡导学生关注和热爱儿童,要求学生分别在课余时间追踪观察研究特定儿童,逐渐获取和提高与儿童友善互动的能力,并要求在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尽可能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儿童,解决早期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5、课程选用教材    (1)阴国恩,梁福成,白学军.普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帼眉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由于本课程非常需要学生的平时努力与投入,因此特别建议适当增加本课程平时考核的权重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强调学生对心理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掌握及其对学前儿童的了解,理解教育心理学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自的研究重点和二者间的互补作用,领悟教育心理学有关原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并迁移至对学前儿童的研究与教育    2、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阐明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各种流派的观点及实践研究的最新动向,目前在中国早期教育机构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运用于指导早期教育实践的一般思路和具体方法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从事早期教育和管理、在相关领域中继续深造、进行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3学分,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5学分即45学时;实验(实训)0.5学分即9学时    4、课程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关各流派学理论、学过程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内容,在讲授这些内容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

同时,本课程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如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科研精神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开发和采用网络课程等方式改进教学    本门课程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样地倡导学生关注和热爱儿童、紧密联系早期教育的实践,要求学生分别在课余时间追踪观察研究特定儿童、特定学前教育的教师、定点于某早期教育机构,逐渐获取和提高与儿童友善互动、与幼儿教师顺利交流的能力,并要求在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尽可能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儿童,解决早期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5、课程选用教材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于本课程也强调需要学生的平时努力与投入,因此亦建议适当增加本课程平时考核的权重     (四)《学前卫生学》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了解保护儿童、增进儿童健康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关心和教育好孩子的理念,仔细了解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营养、疾病预防、急救等儿童保健知识,并初步掌握一些儿童急救与护理、科学育儿、改进和优化儿童抚育的本领。

        2、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阐明如何保护儿童、增进儿童健康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介绍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营养、疾病预防、急救与护理等儿童保健知识,并渗透一些重要的科学育儿、改进和优化儿童抚育本领的知识、理念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适时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具体体现为适时需要课堂讲授、同伴讨论以及对儿科医生、学前儿童教师和家长等特定对象的访谈、对人体骨骼标本、人体模型的观摩等的有机结合初步掌握一些科学育儿、改进和优化儿童抚育的本领    3、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分为3学分,共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为2.5学分即45学时;实验(实训)为2.5学分即9学时    4、课程学方法    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关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健康评价、营养、疾病预防、急救等儿童保健知识,在阐释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加观摩、讨论、练、答疑等教学环节同时,本课程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如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科研精神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开发和采用网络课程等方式改进教学。

本门课程倡导学生关注和热爱儿童、紧密联系早期教育和喂养和护理的实践,要求学生分别在课余时间追踪观察研究某家庭中的特定儿童、特定的早期教育机构,定点于某早期教育机构,逐渐获取和提高与儿童及其监护人友善互动、与早期教育机构人员顺利交流的能力,并要求在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尽可能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儿童,解决早期教育与喂养、护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5、课程选用教材    朱家雄.学前卫生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于本课程也强调需要学生的平时努力与投入,因此亦建议适当增加本课程平时考核的权重     (五)《学前教育史》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中、外学前教育的萌芽、产生及发展,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的理论探讨、重要教育家及幼儿园师资培养等内容    2、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以及国外以外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史、社会和公共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实践和学前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和以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试着运用教育史的实际经验,去提高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水平    3、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课程总学分3学分,学时数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5学时,实训9学时    4、课程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主要以文献法来进行学,即通过查阅文献获取大量资料,并通过阅读、理解和把握各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史和思想史    5、课程选用教材    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和期终闭卷考试     (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