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控制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92KB
约3页
文档ID:517792706
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控制_第1页
1/3

新型干法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控制(lizemi)操作好预分解窑,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喂多少料,需要烧多少煤,也就决定了系统排风量根据窑内物料的煅烧状况,窑速该打多 快,窑操作员必须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1 窑和分解炉风量的合理分配 4 }6 Y3 k/ s1 @/ s" {" D2 K; C   窑和分解炉用风量的分配是通过窑尾缩口和三次风管阀门开度来实现的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控制氧含量在窑尾为1%左右,在炉出口为3%左右如果窑尾O:含量偏高,说明窑内通风量偏大其现象是窑头窑尾负压比较大,窑内火焰较长,窑尾温度较高,分解炉用煤量增加时炉温上不去,而且还有所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在喂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应关小窑尾缩口闸板开度(当三次风管阀门开度较小时也可开大三次风阀门,以增加分解炉燃烧空气量,也有利于降低系统阻力)与此同时,相应增加分解炉用煤量,以利于提高人窑生料CaCO3分解率如果窑尾O2含量偏低,窑头负压小,窑头加煤温度上不去,说明窑内用风量小,炉内用风量大这时应适当关小三次风管阀门开度需要时增加窑用煤量,减小分解炉用煤量 2 窑和分解炉用煤分配比例 2 x7 g  G3 V) o2 |( _* R   分解炉的用煤量主要是根据人窑生料分解率、C5和C1出口气体温度来进行调节的。

如果风量分配合理,但分解炉温度低,人窑生料分解率低,C5和C1出 口气体温度低,说明分解炉用煤量过少如果分解炉用煤量过多,则预分解系统温度偏高,热耗增加,甚至出现分解炉内煤粉燃尽率低,煤粉到C5内继续燃烧, 致使在预分解系统产生结皮或堵塞    窑用煤量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生料喂料量、人窑生料CaCO3分解率、熟料升重和fCaO来确定的用煤量偏少,烧成带温度会偏低,生料烧不熟,熟料升重低,fCaO高;用煤量过多,窑尾废气带人分解炉热量过高,势必减少分解炉用煤量,致使人窑生料分解率降低,分解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窑的热负荷高,耐火砖寿命短,窑运转率就低,从而降低回转窑的生产能力 : P. B; E1 f2 Q& s% L    窑/炉用煤比例取决于窑的转速、L/D及燃料的特性等一般情况下,控制在(40%~45%):(60%—55%)比较理想生产规模越大,分解炉用煤量也应按 高比例控制 3 窑速和窑喂料量成正比关系    回转窑的窑速随喂料量的增加而逐渐加快当系统正常运行时,窑速一般应控制在3.0r/min,不过近年来又有提高的趋势,最高已达4.0r/min,这是预分解窑的重要特性之一窑速快,窑内料层薄,生料与热气体之间的热交换好,物料受热均匀,进入烧成带的物料预烧好。

如果遇到垮圈、掉窑皮或小股塌料,窑内热工制度稍有变化,增加一点喂煤量,系统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假如窑速太慢,窑内物料层就厚,物料与热气体热交换差,预烧不好,生料黑影就会逼近窑头,窑内热工制度稍有变化,极易跑生料这时即使增加喂煤量,由于窑内料层厚,烧成带温度回升也很缓慢,容易出现短火焰逼烧,产生黄心料,熟料fCaO也高同时大量未燃尽的煤粉落人料层造成不完全燃烧,还容易出现大蛋或结圈 ( r2 k4 p! x* J: k! I' ~# e4 J" C: ]4 r& n& u" h4 风、煤、料和窑速合理匹配是烧成系统操作的关键 7 C" k( c8 G0 \8 q% Q1 y   窑和分解炉用煤量取决于生料喂料量系统风量取决于用煤量窑速与喂料量同步,更取决于窑内物料的煅烧状况所以风、煤、料和窑速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对于一定的喂料量,煤少了,物料预烧不好,烧成带温度提不起来,容易跑生料;煤多了,系统温度太高,物料易被过烧,窑内容易产生结圈、结蛋,预热器系统容易形成结皮和堵塞;风少了,煤粉燃烧不完全,系统温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再多加煤,温度还是提不起来,CO含量增加,还原气氛下使Fe203变成FeO,产生黄心熟料。

在风、煤、料一定的情况下,窑速太快生料黑影就逼近窑头,易跑生料;窑速太慢,则窑内料层厚,生料预烧不好,容易产生短火急烧形成黄心熟料,熟料fCaO含量高 & S6 w2 a8 E- ]  E' B( z 4 n# Q0 O7 }% J" ` 由此可见,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是稳定烧成系统的热工制度、提高窑的快转率和系统的运转率,使窑产量高、熟料质量好及煤粉消耗少的关键所在回转窑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lizemi)1、回转窑看火操作的具体要求:     1)作为一名回转窑操作员,首先要学会看火要看火焰形状、黑火头长短、火焰亮度及是否顺畅有力,要看熟料结粒、带料高度和翻滚情况以及后面来料的多少,要看烧成带窑皮的平整度和窑皮的厚度等  - e& R" _, k' o! r$ G    2)操作预分解窑要坚持前后兼顾,要把预分解系统情况与窑头烧成带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要提高快转率在操作上,要严防大起大落、顶火逼烧,要严禁跑生料或停窑烧  & y- W2 h$ K6 P6 e( [! e    3)监视窑和预分解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废气中O2和CO含量变化和全系统热工制度的变化要确保燃料的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

尽量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      4)严格控制熟料fCaO含量低于1.5%,立升重波动范围在±50g/L以内   # _& l9 o5 R% o$ x; n* h) N    5)在确保熟料产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降低燃料消耗   6 E  a0 d+ u$ U3 T! O5 y: h    6)确保烧成带窑皮完整坚固,厚薄均匀,坚固操作中要努力保护好窑衬,延长安全运转周期       2、预热器系统的调节       2.1 撒料板角度的调节       撒料板一般都置于旋风筒下料管的底部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排灰阀的物料都是成团的,一股一股的这种团状或股状物料,气流不能带起而直接落入旋风筒中造成短路撒料板的作用就是将团状或股状物料撒开,使物料均匀分散地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口管道的气流中在预热器系统中,气流与均匀分散物料间的传热主要是在管道内进行的尽管预热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较大差别,但下面一组数据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旋风筒进出口气体温度之差多数在20℃左右,出旋风筒的物料温度比出口气体温度低10℃左右这说明在旋风筒中物料与气体的热交换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撒料板将物料撒开程度的好坏,决定了生料受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换热效率。

撒料板角度的太小,物料分散效果不好反之,极易被烧坏,而且大股物料下塌时,由于管路截面积较小,容易产生堵塞所以生产调试期间应反复调整其角度与此同时,注意观察各级旋风筒进出口温差,直至调到最佳位置  & ?4 b$ F+ J4 G1 s; B9 T5 \/ }. _    2.2  排灰阀平衡杆角度及其配重的调整   . Z5 Z2 A- S! n0 c% B, O8 g    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的下料管都设有排灰阀一般情况下,排灰阀摆动的频率越高,进入下一级旋风筒进气管道中的物料越均匀,气流短路的可能性就越小排灰阀摆动的灵活程度主要取决于排灰阀平衡杆的角度及其配重根据经验,排灰阀平衡杆的位置应在水平线以下,并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有人作过计算,最好能调到150左右因为这时平衡杆和配重的重心线位移变化很小,而且随阀板开度增大上述重心和阀板传动轴间距同时增大力矩增大,阀板复位所需时间缩短,排灰阀摆动的灵活程度可以提高至于配重,应在冷态时初调,调到用手指轻轻一抬平衡杆就起来,一松手平衡杆就复位热态时,只需对个别排灰阀作微量调整即可      2.3 压缩空气防堵吹扫装置吹扫时间的调整       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根据其位置、内部温度和物料性能的不同,在锥体一般都设有1~3圈压缩空气防堵吹扫装置。

空气压力一般控制在0.6—0.8MPa系统正常运行时,由计算机定时进行自动吹扫吹扫时间可以根据需要人为设定一般为每隔20min左右,整个系统自动轮流吹扫一遍每级旋风筒吹扫3—5s当预热器系统压力波动较大或频繁出现塌料等异常情况时,随时可以缩短吹扫时间间隔,甚至可以定在某一级旋风筒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吹扫当然无异常情况,不应采取这种吹扫方法因为吹人大量冷空气将会破坏系统正常的热工制度,降低热效率,增加系统热耗      3、新窑第一次点火及挂窑皮期间的操作方法   5 ?9 m8 n1 ]; S: s7 n+ {    新窑耐火衬料烘干结束后,一般可以继续升温进行投料运行但如果耐火衬料烘干过程中温度控制忽高忽低波动较大,升温速率太高,则最好将其熄火,待冷却后进行系统内部检查如果发现耐火衬料大面积剥落,则必须进行修补,甚至更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