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78.58KB
约25页
文档ID:142843520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_第1页
1/25

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 年年 11 月月 29 日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一、训诂与训诂学一、训诂与训诂学 1.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何谓“训诂”? (1)训、诂,散言时,都是“解释”之意,析言才有区别; (2)由于散言无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言“诂”或单言“训” ,也可连 言为“训诂”或“诂训” ; (3) “训”和“诂”本身兼具动词、名词两种用法,解释词义叫“训诂” ,解释 的词义也叫“训诂” 浅显的说, “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 3.何谓“训诂学”?何谓“训诂学”? “训诂学”即是指以解释词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 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 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 4.“新训诂学” 20 世纪 40 年代王力先生便提出要建立新训诂学的想法,主要目标就是让训诂学 能从历史上观察语义的变迁 二、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二、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 1.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 2.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3.辨析词义,使人们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4.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的统一; 5.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

三、三、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1.先看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地位 现代语言学根据语言三要素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 ,此外还包括方言 学、语源学、修辞学、词典学等学科,其中与词汇学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训诂学” 了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三部分,分别就汉字的形、音、 义三方面进行研究, 是一门以研究语言意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有实用意义的 学问 2.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关系 第一,与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义学的关系最密切,但不等于说训诂学就是 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 年年 11 月月 29 日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 语义学,只能说训诂学属于语义学范畴因为训诂学和语义学还有比较明显的区 别:训诂学经常要涉及语法结构、篇章大意、修辞手段等,而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语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 第二,与语源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源学关系也比较密切,理由有二:一是语源 学从本质上说是研究语义发展变化的;二是语源学研究要借助许多训诂学资料 第三,与语音学的关系。

语言的音和义是互相依存关系,不能分离的,所以可以 “因声求义” ,寻着语音的线索来发掘语义的可能 第四,与语法学的关系古人的语法观念是伴随着训诂学而同时产生的一般来 说,词义有概括义和具体义, “概括义”又多是脱离具体句子而存在的,而“具 体义” 则会受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法构造规律而决定,所以训释词义就不能不考 虑到句子的具体语法特点和结构 第五,与修辞学的关系训诂要讲明大意,必然要涉及各种修辞手段 第六,与文字学的关系欲训释词义,必先认识承载词义之文字形体 第七,与词典学的关系二者原本就是一家 第八,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文史哲 四、信息时代训诂学存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信息时代训诂学存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训诂学作为一门挖掘语言信息的学科, 千百年来都是通过解释语言来实现异时异 地语言信息之交流,尤其当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更是促进了训诂学的研究 开展,同时训诂学的研究进步反过来又会加速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 五、研究训诂学的方法五、研究训诂学的方法 第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第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 第三,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的结合; 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 年年 11 月月 29 日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3 第二章 训诂体式第二章 训诂体式 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

一、文献正文里的训诂一、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我国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的正文里, 远在甲骨卜辞的正文中就已发现有训 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献里含训诂就更多了,不胜枚举总的来说,文献里 的训诂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解释词语 2.串讲句意 3.说明章旨 二、随文释义的注疏二、随文释义的注疏 1.注疏的名称注疏的名称: 传传先秦对经典最初的注解,又分 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 传等; 说说说明、解释,引申为解说; 解解分析语义; 集解集解 1集合众家的解释,2通释 经传; 诂诂 训训常与诂连言,称“诂训” ;也会 与注连言,称为“注训” ; 笺笺注书称笺,始于郑玄; 注注 释释 诠诠具说事理,比如杨树达词诠 述述 学学 订订平议或评议 校校考核古书 证证取“征验”之义 微微微旨 隐隐犹“微”也 疑疑如毛诗释疑 义义义理 疏疏疏通之义 义疏义疏疏通词义,别有“义注、义 章、义证”等称法 音义音义辨析音义的书籍 章句章句离章析句 2.注疏的内容:注疏的内容: 解释词义; 串讲文意; 分析句读; 校勘文字; 阐述语法; 说明修辞手段; 诠解成语典故; 考证古音古义,这种自汉代即有; 叙事考史; 记述山川,地理书的注解,如水经 注 ; 发凡起例,起于上古; 释义释义和和叙事叙事。

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 年年 11 月月 29 日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 3.注疏的分类:注疏的分类: 注和疏, “注”只释经, “疏”兼释注 他人所注或自注, “他人所注”始于先秦, “自注”又名“子注” 补注和集注,补原文(旧注)之缺漏、集合众家注解 4.注疏的驸经注疏的驸经 古代的传、注多是分开的,自郑玄、王弼之后,把传注附在经的后面,形式几经 变化有有把经、传合为一书者,有有以传注分别附于各篇各章之后者,有有句句相 附者,更有更有把注解附于各中本字之下者;经注合刻以后,经文用大字,注文用小 字等等 三、通释语义的专著三、通释语义的专著 通释语义的专著,可以分为“单解语义” 、 “音义兼注”和“形音义结合”等三种, 这一类专著着眼于某词的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义,不同于“随文注疏”的 释义 1.单解语义的专著单解语义的专著 有有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 、 小尔雅 、 广雅 、 经籍纂诂 、 读书杂志 等;有有单释一书语义的,如说雅等;有有解释部分词语的,如通俗文 、 训 俗文字略 、 常用字训 等;也有也有解释方言的, 如方言 、 续方言 、 新方言 、 蜀方言等;还有还有解释少数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的,如羌尔雅 、 番尔雅 等。

1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也是第一部分类词典,全书共分 19 篇; 尔雅一书的价值尔雅一书的价值: 古人张揖在上广雅表里盛赞此书 为“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 今日之看法,首在于首在于其它我国训诂学 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次其次它保存了很 多词语的故训 尔雅一书的缺点尔雅一书的缺点: 在分类上分类上不够科学;所收词语义项义项不 完备;释义方法多用同义词,致使意 义不够明确不够明确 尔雅注疏尔雅注疏,最早的为“犍为文学” 作的, 流传最广的是清代郝懿行的 “义 疏”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 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解释词语的解释各种名物的 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 年年 11 月月 29 日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 2小尔雅 : 尔雅的一个续篇 3释名 ,东汉刘熙所著,其想以此书达到让百姓知晓“日称之物”的意义来 源,也就是他要推求这些名称的由来,探索语源他所用的方法是“因声求义” , 即利用语音上声同声近的字来探索,此法亦谓之“声训” 评价:评价:此书的优点在于,同样保存了很多古义和各种名物制度的论述,也提供了 一些初始的语源探索的步伐,但免不了的缺点就是由于过分迷信声训这种方法, 致使有些释义陷入到唯心主义里面。

4广雅与广雅疏证 : 广雅为三国魏张揖所著,从篇名上看, 广雅是想“广尔雅 ”之义,故 而体例基本一致; 广雅疏证是清代王念孙所注,汉语训诂学上一部重要著作,在汉语训诂学史 上乃至整个语言学史上都很重要,原因在于原因在于它不仅对广雅进行了系统整理, 还举例详实,运用当时古音研究的最新成果(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 形体) ,为古汉语的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5拾雅 、 比雅 清代学者用来弥补尔雅 、 广雅的缺漏的训诂专著 6经籍纂诂 、 故训汇纂 a.经籍纂诂 ,清人阮元所著,该书收录范围甚为广泛,可以说把唐以前的训 诂网络无遗此书按照 106 平水韵编排,每韵一卷,共 106 卷王引之曾在经 籍纂诂序中称此书, “展一韵而众字必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 可识 ” 然而,缺点自不可免 b.故训汇纂 ,是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宗福邦等学者在经籍纂诂的基础上 用当代辞书编纂法编排而成 它是一部大型的继 辞海 、辞源 、汉语大字典 、 汉语大词典之后的汉语语文工具书,该书最大功绩便是实现了传统故训最为传统故训最为 完整的资料大汇编完整的资料大汇编,它汇集的故训兼包三教九流。

同时,此书体例编排比较易于 检索,方便查阅 “兼容并包兼容并包” 、 “原汁原味原汁原味” ,便成为此书一大特点我们今人对 待这部巨著要本着共时性和历时性眼光,正确利用该书去分析 a.发掘了一些语言史料; b.纠正了前代的一些错误解说; c.对词的词源意义作了一些探索; d.揭示了广雅的体例; e.校正了广雅的讹误 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 年年 11 月月 29 日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6 7转语 、 文始 a.转语 ,戴震所著,此书名称是从扬雄方言中借来的,已经失传,仅存 戴东原集卷四中,原书共 20 章 b.文始 ,近代学者章太炎所著,一部探索语源的著作,提出“立语根、建词 族、列词序”的说法 评价:评价: 该书揭示了汉语词汇的内部联系和系统性, 奠定了汉语语源学的坚实基础, 但也有其缺点,一是该书把说文510 个初文和准初文都确定为汉语语根,是 不妥当的,因为最原始的未必就是语根;一是只为汉字的孳乳勾画出大致轮廓, 尚未逐字进行仔细的研究,也没有广泛征引故训旧说加以论证 8读书杂志 、 经义述闻 a.读书杂志 ,清王念孙所著,是王念孙在阅读古籍时所作的杂记,这些杂记 涵盖文字、音韵、训诂、校勘诸方面内容,十分精彩丰富。

b.经义述闻 ,清王引之所著,王引之乃王念孙之子,与其父一样精通文字、 音韵、训诂之学其能做到“诸说并列,则求其是” ,为了解释一个词,旁征博 引,发千古之奥妙,实乃令人叹服 “字有假借,则改其读”是建立在“古韵廿一部之分合, 说文谐声之义例, 尔雅 、 方言及汉代经师训诂之本原”的基础上因此要了解王氏之学,关 键要懂得王念孙的古韵二十一部和他们的通假学说 评价:评价:杨树达在词诠 序云: “凡读书者有二事焉:一曰明训诂,二曰通文法 训诂治其实,文法求其虚清儒善说经者,首推高邮王氏其所著书,如广雅 疏证 ,征实之事也; 经传释词 ,掏虚之事也其读书杂志 、 经义述闻 则交会虚实而成者呜呼!虚实交合,此王氏之所以卓绝一时,而独开百年来治 学风气者也 ” 9群经平议 、 诸子平议 这两本是清儒俞樾所著,都是训诂考据的书 10毛诗传义类 、 说雅 、 选雅 毛诗传义类 ,又叫毛雅 ,清陈奂撰写,共十九篇,此书为专辑一书开了先此书为专辑一书开了先 河河,后来的说雅 (清朱骏声所著) 、 选雅 (清程先甲所著)都是以他为榜样 的 11通俗文 、 训俗文字略 、 恒言录 、 通俗编 这几部书都是解释俚语、俗语的,作者分别是服虔、颜之推、钱大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