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四、新精神分析学派 五、对精神分析的评价,第八章 精神分析心理学,一、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 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导致大量精神疾病 犹太人家长制和性道德压抑造成的社会病态,,(二)哲学背景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莱布尼茨微觉学说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概念 费希纳的“冰山”理论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 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三)科学背景 物理学:能论 生物学:进化论 医学:通磁术、催眠术,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奥]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生平及主要著作 《梦的解释》(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 《性学三论》(1905) 《图腾与禁忌》(1913) 《精神分析引论》(1917) 《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 《自我与本我》(1923)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两个时期 1、早期(1895-1913) 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理论;心理地形学;压抑和抵抗;梦的解释;泛性论 2、晚期(1914-1939) 本能理论的发展;人格结构学说;社会文化理论,,(二)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1、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核心) 早期的心理地形学 潜意识(unconscious):被压抑的冲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意识(consciousness):同外界接触的心理现象 晚期的三部人格结构 本我(id):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 自我(ego):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超我(super-ego):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2、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
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既是先天的又是遗传与早期经验的沉淀物 人的本能有四个特点:根源性、目的性、对象性和动力性 早期认为人的本能有自卫本能和性本能;晚期修改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3、矫正人格障碍和保持人格完整的焦虑论 本能与文明的冲突总使人处于被压抑中,从而形成焦虑 焦虑的来源有三种: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人通过自我防御机制缓解和防止焦虑的精神压力: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移置、升华、认同、合理化、倒退、固着,,4、以性欲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说 性欲,即获得身体各区域快感,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的原因 力比多(libido)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性冲动,是推动人一切行为的原始动力,表现为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 根据力比多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划分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性潜伏期、生殖器期,,5、了解潜意识活动的最重要途径——梦 梦的形成源于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满足,通过释梦可以发现精神疾病患者被压抑的欲望 人的梦境有两种:显性梦境(梦的表面现象)和潜性梦境(潜意识动机) 梦的工作就是把隐意变作显梦的过程有四种工作方式:凝缩、移置、象征化、润饰,back,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一)[奥]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的个体心理学 1、生平及主要著作 《神经症的性格》(1912) 《理解人类本性》(1918)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 《生活的科学》(1927)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 《神经症问题》(1932),,2、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体系 追求优越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自卑与补偿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 生活风格是人在早期社会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即性格类型;创造性自我是按照自己的创造性建构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是一种塑造人格的有意识的力量 社会兴趣是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二)[瑞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的分析心理学 1、生平及主要著作 《力比多的转化和象征》(1912) 《心理类型》(1921) 《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 《集体潜意识的原型》(1936) 《人格的整合》(1940) 《心理治疗的实践》(1954)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 《记忆·梦·反思》(1961) 《人及其象征》(1964),,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体系 (1)人格结构论 心灵(人格)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灵是一个整体人,包含一切意识到的、潜意识的内容 人格的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 人格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通过自我实现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2)人格动力说 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只有成熟以后力比多才有异性爱的形式 用心理能取代力比多,心理能服从于能量定律和熵定律,,(3)人格类型说 两种人格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 四种人格功能类型:感觉型、直觉型、思维型、情感型 八种性格类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back,四、新精神分析学派,(一)新精神分析的内涵 广义的新精神分析 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上并未脱离佛洛伊德的体系,而又对其有所变通、修正和扩充。
包括: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自我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派、对象关系论、存在主义分析学派 狭义的新精神分析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的社会文化学派,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为代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精神分析,,(二)新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二战的残酷现实使精神病患者增加 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融合 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和治疗技术的结合,,(三)新精神分析的主要特点 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的功能 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强调自尊心的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 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back,荣格的原型理论,人格面具(persona)是人格最外层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阿尼玛(anima)是男性中的阴性原型 阿尼姆斯(animus)是女性中的阳性原型 阴影(shadow)是具有兽性的低级的种族遗传 自性(self)是先天存在的整体性和代表人格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渗透,back,,,,,back,,,,,,,back,荣格的人格结构,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知觉的部分,使个人适应环境,其中心是自我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由情结,即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观念群构成,包括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梦、幻想等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其内容由本能和原型组成,back,,,back,《梦的解析》,1900年以前关于梦的研究 梦的解析方法 梦是愿望的达成 梦的改装 梦的材料与来源 梦的运作 梦的过程心理学,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