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央银行,,第八章 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体系 本章小结,第八章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实行货币政策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国家的货币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一、中央银行产生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普遍设立 3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信用关系越来越广泛,一、中央银行产生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原因 1银行券发行过于分散 2票据交换矛盾突出 3银行发生挤兑或破产 4解决政府融资问题 5金融业协调、监督等管理问题,二、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瑞典银行最初是一家私人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 1656年设立的瑞典里克斯银行是最早设立的央行 1694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近代中央银行的先驱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三、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等四种类型 (一)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一)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指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如英国、法国、日本等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亦采用一元式组织形式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中央级中央银行和地方级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是统一的,中央级中央银行是最高金融决策机构,地方级中央银行要接受中央级中央银行的监督和指导,但在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有关业务的具体操作方面,地方级中央银行在其辖区内有一定的独立性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抵制建立中央银行 恐惧中央集权 对金融业持怀疑态度 没有最后贷款人为银行体系提供准备金 全国范围的银行业恐慌频频发生 1907年的恐慌使公众认为需要建立中央银行 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 精心设计了一套制约和平衡的体系 分权体系,图 1 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和政策工具的任务,图 2联邦储备体系,Source: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各联邦储备银行,准公共机构(部分私有,部分公有)。
股东来自联邦储备体系在各区的成员私人商业银行 每个储备区从成员银行中选举6名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其他3名董事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 3名A类董事由成员银行选举产生,是职业银行家 3名B类董事同样由成员银行选举产生,是来自工业、劳工界、农业或者消费部门的知名人士 3名C类董事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代表公众利益,不得是银行的官员、雇员或者股东,各联邦储备银行,每个储备区从成员银行中选举6名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其他3名董事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 确保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能够反映美国各界公众的利益 9名董事决定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人选,需要经过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由政府授权专门机构行使对金融业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如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局等 新加坡设立金融管理局 1993年4月1日香港成立了金融管理局(HK Monetary Authority),集中行使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支付体系管理职能,但货币发行由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负责。
票据结算则由汇丰银行负责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型,即由多个国家联合组织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发行共同货币,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办理成员国共同商定和授权的金融事项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最具代表性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属“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e Bank, ECB)四、中央银行的资本类型,(一)资本全部为国家所有 目前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所有的一部分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另一部分中央银行成立时,全部资本金来源于国家 目前,中央银行资本为国家所有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丹麦、俄罗斯等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本组成也属于国家所有的类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8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四、中央银行的资本类型,(二)资本部分为国家所有:日本银行 (三)资本全部为民间所有:意大利、美国 (四)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无资本是指中央银行建立之初,根本没有资本,而由国家授权其执行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运用的资金,主要是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和流通中的货币,自用资金只占很小部分。
韩国的中央银行是目前唯一没有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 (五)资本为多国共有,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既是为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的管理机构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从业务特性来看,中央银行掌管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和再贷款,并提供结算服务,与金融机构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根本性差别 首先,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次,其经营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最后,其经营业务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一般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存在区别: 首先,中央银行在履行各项管理职能时,都是以“银行”的身份出现,而且管理手段也更多地具有银行业务操作的特征 其次,中央银行通常凭借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分层次来实施监督管理职能,行政手段居于次要地位 最后,中央银行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具备较大的独立性二、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一)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是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二、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二)银行的银行 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成为资金清算中心,二、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三)政府的银行 1中央银行代理国库收支 2中央银行向政府融资 3中央银行保管黄金外汇储备 4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5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公开发表相关信息,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 = 负债 + 资本项目,(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中央银行的贷款和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由贴现取得的商业银行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提高或者降低再贴现额度,从而调节信用规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2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 3中央银行经营外汇储备业务 外汇储备管理的原则:安全性第一,流动性第二,盈利性第三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 2存款性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这项负债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 3政府国库资金主要是指政府财政盈余的存款部分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容 组织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是否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与任期是否受到政府的影响; 如:美联储董事局有7名董事,都是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董事的任期为14年,各董事任期的起始时间不同,相互交错.董事局主席和副主席也是由总统指定并经参议院同意,但任期只有四年(可在他们董事任期内连任). 职能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能否抵制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 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无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二、中央银行独立性具有相对性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模式 1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大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和德意志联邦银行 2中央银行与政府(财政)处于平行关系。
日本银行、改革前的英格兰银行 3独立性较小意大利银行六、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含义:中央银行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金融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的定义:中央银行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金融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定义:谁?目标?怎么做?过程?,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即货币政策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首要步骤 货币政策目标的两个层次: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 中间目标是充当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联的能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 最终目标即货币政策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三、货币政策的目标(二),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的总和图 :中央银行工具、政策手段、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联系,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选择中介目标的意义 (二)选择标准 (三)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 (四)充当近期中介目标的变量,(一)为什么要选择中介目标,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程度,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 在中央银行的日常操作中,货币政策工具无法直接作用于远期中介目标,操作目标作为每日每周的短期指标,是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对象,能够将政策工具与远期中介目标联系起来。
二)选择标准,可测性: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有关变量指标的资料数据并做出分析和判断; 可控性: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较准确地控制该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变动趋势; 相关性: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但相关系数越高越好;,(三)充当远期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1.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各国央行都定期对本国货币供应量的不同层次进行统计,并予以公布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而基础货币基本上可以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虽不能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但中央银行可以对它发挥重要的影响所以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强 相关性:一定量的货币供应量代表了当期有效总需求和社会购买力,与最终目标之间直接相关2.长期利率 可测性:数据资料易于获得,并能够经常汇集,央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观察到利率水平和结构,并及时进行分析; 可控性:中央银行对利率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调控权可借助公开市场业务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数量及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短期利率,并引起长期利率的追随性变动; 相关性: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利率对投资有显著的影响,因而与最终目标有很强的相关性。
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不能同时作为目标,Y 或 P Md,,,,,,,Ms,i,,,,,,如果以利率为目标:为维持某一利率水平而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则会影响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如果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当货币供应量既定时,货币需求的变化则会导致利率的变动,l 选择货币总量为目标,l选择利率为中介目标,(四)充当操作目标的变量,短期利率 银行储备 基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