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 (商务星球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地球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等高望远、微波传 送等 2.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一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 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极半径是 7357 千米,相差 21 千米,说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二.经纬网知识二.经纬网知识 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 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 北两个半球纬线都是圆圈,长度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以赤道为界,分为北纬(N) 和南纬(S),越向上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下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 90°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长度约 为 2 万千米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界限,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3.经度以 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E)和西经(W) ,越往右度数越大是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是 西经,经度最大是 180° 4.将纬度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5.20°W 和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 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 6.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说明:经度小于 20°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 160°的东经也在东半球;其余在西半球小小 在东,大大在西) 7.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 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 8. 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三.地球的运动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24 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 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 1 年,约 365 天地球自转时, 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现象有:昼夜现象、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地 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 度带的划分、季风 4.地球上的时间东边比西边早,东西方向上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5.经度每隔 15°划分 1 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 该时区的区时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以中时区为界,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东 12 区和西 12 区合并为一个时区示意图如下: 说明:(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2)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 西时区;(3)北京时间就是东 8 区区时,纽约在西 5 区 6.时间计算: (1)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 区时=已经时区区时±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 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 (2)已知某地经度,求它所在时区: 时区数=(度+7.5°)÷15(结果取整数) 7.二分二至日:(1)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 回归线23.5°N 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 23.5°S 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 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之外地区没 有太阳直射。
(2)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 长;在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之 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在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又一次直射 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在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 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 (3)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 3、4、5 月作为春季,6、7、8 月作为夏季,9、10、11 月作为秋季, 12 月及次年 1、2 月作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 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 示意图: ①箭头的两层含义:“↑”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表示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 ②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上半年:春分日后 1 天到秋分日前 1 天(3、22—9、22) ,昼>夜 下半年:秋分日后 1 天到次年春分日前 1 天(9、24—次年 3、20) ,昼<夜 8.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 5 个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温带月寒带的分界线。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9.夏至日光照图的判读: ① 先作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为昼、夜半球 ② 阳光照射纬线的长短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长短关系以此得到: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 ③ 光照图的化繁为简判读法:看北极地区(或北极点)出现极昼则为夏至、出现极夜则为冬至 ④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图地图 一.地图一.地图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 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东西方用经度来判断: ①都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②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③一个东 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 180°,西经在东,和小于 180°,东经在东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 3 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大 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 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 二.地形图二.地形图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 的垂直距离A 与 B 的相对高度等于 A 的海拔减去 B 的海拔(或者高减低)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 5 种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P24)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 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4.掌握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 5 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25) 5.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 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 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 29%,海洋占 71%,简单的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 地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 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 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面 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 3.重要的州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②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⑤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4.要掌握的内容: ①七大洲的形状辨别; ②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乌拉尔河、青藏高原、 落基山山脉、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的位置;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 红海 ④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5.陆地地形之最(P38) ①里海是最大的湖泊②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 属于北美洲,在美洲版块,是丹麦的属地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 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④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⑤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 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 二.海陆面貌二.海陆面貌 1.各大洲地形特征:①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②非洲:以高 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③欧洲:以平原为主;④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⑤大 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⑥南极洲:冰雪覆盖。
2.海底地形复杂多样,高低起伏,由大陆坡、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组成陆地最低点是死 海,位于亚洲西部;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 3.东西半球图: 三.海陆变迁三.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是指地 球内部的力;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 作用的表现;流水、风力、海浪、人类活动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 1915 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 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这 6 大板块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有两种,挤压和张裂挤压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或者海沟;张裂的 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原因: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所以不断扩张) 、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地中海不断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现 象 5.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凡是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两 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气候与生活一.天气、气候与生活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雾、霜 冻等来描述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 素,所以气候用气温和降水情况来描述 2.考点:能够区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句、识别常见天气符号 3.天气、气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1)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气候 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 ①南船北马、南水稻北小麦、南柑橘北苹果等例子的解释; ②灾害性的天气、气候异常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例: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冰雹、 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 成大范围急剧降温,气温在 24 小时内迅速下降达 8℃以上;并伴随偏北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 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 (2)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 当会导致气候恶化。
重要内容:三大气候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