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数学各地优质二模试题分项精品】专题四 三角函数与三角形一、选择题1.【2018衡水金卷高三调研卷二模】已知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函数图象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间的距离为,则函数的—个对称中心为( )A. B. C. D. 【答案】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以及其性质,包括周期、对称轴、对称中心等关系,属于基础题;解决此题中需注意由的图象得到的图象时,需平移的单位数应为,而不是.2.【2018安徽安庆高三二模】已知函数( )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那么函数的图象( )A. 关于点对称 B. 关于点对称C. 关于直线对称 D. 关于直线对称【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因为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所以关于轴对称,即,所以关于点对称,选A.3.【2018湖南益阳高三4月调研】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函数的图象,若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 )A. B. C. D. 【答案】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对称性等性质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属于中档题型,也是常考题型.一般此类问题常涉及三角函数的知识点两个或两个以上,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的基础上,要对三角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有时还需要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4.【2018东莞高三二模】在中,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因为,所以,即,即,即,由正弦定理,得,由余弦定理,得,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又易知,即.故选D. 5.【2018东莞高三二模】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的值不可能为( )A. B. C. D. 【答案】C6.【2018广东惠州高三4月模拟】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再往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在下面哪个区间上单调递增( )A. B. C. D. 【答案】C【解析】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可得的图象,再往上平移个单位,得函数的图象.∵的单调区间与函数相同∴令,解得: .当时,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故选C.点睛:由的图象,利用图象变换作函数的图象,要特别注意:当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的先后顺序不同时,原图象沿轴的伸缩量的区别.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平移的量是个单位;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平移的量是个单位.7.【2018衡水金卷高三二模】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在区间上的值域是( )A. B. C. D. 【答案】A故, ,即即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故选8.【2018陕西咸阳高三二模】已知是函数图象上的一个最低点, , 是与相邻的两个最高点,若,则该函数最小正周期是( )A. B. C. D. 【答案】D9.【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已知函数,把函数的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2倍, 再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函数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把函数的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再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 ,所以由 ,因此为函数的一条对称轴方程,选D.点睛: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常出现在题目中,所以也必须熟练掌握.无论是哪种变形,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而言. 函数是奇函数;函数是偶函数;函数是奇函数;函数是偶函数.10.【2018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一模】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则的值可以为( )A. B. C. D. 【答案】C11.【2018重庆高三二诊】设函数与的图象在轴右侧的第一个交点为,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函数的图象于点,则线段的长度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 由方程组,即,即,即, 又,联立得,解得或(舍去),则,又因为,故选C.12.【2018广东茂名高三二模】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且,则( )A. 1 B. C. D. 4【答案】D【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 ,解得 故选B.13.【2018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二、填空题14.【2018安徽安庆高三二模】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sin(A-B)=,sinC=,AB=6,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点睛:应用三角公式解决问题的三个变换角度(1)变角:目的是沟通题设条件与结论中所涉及的角,其手法通常是“配凑”.(2)变名:通过变换函数名称达到减少函数种类的目的,其手法通常有“切化弦”、“升幂与降幂”等.(3)变式: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变形,使其更贴近某个公式或某个期待的目标,其手法通常有:“常值代换”、“逆用变用公式”、“通分约分”、“分解与组合”、“配方与平方”等.15.【2018湖南衡阳高三二模】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若,则的大小为_________.【答案】16.【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监二】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的面积,则的周长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得或(舍去),∴,又∵,,∴,∴,由余弦定理得,即,∴的周长为,故答案为.17.【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 ,且,则__________.【答案】(或30°)【解析】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的18.【2018陕西榆林高三二模】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__________.【答案】19.【2018山西太原高三二模】已知点是的内心, , ,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意得,在中, , ,即,所以,当OB=OC时取最大值。
填【点睛】内心性质,本题关键要找到与的关系,再结合余弦定理,结合面积公式可求20.【2018四川德阳高三二诊】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 , ,若为的内心,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答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包括海伦公式及有关内切圆的面积公式.首先根据,及,得到,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化简这个式子可求得的值.利用海伦公式可求得面积.21.【2018云南昆明高三二模】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若, ,且,则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意得,所以A=B,即,,所以 ,填【点睛】(1)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一般是根据正弦定理求边或列等式.余弦定理揭示的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的一个角之间的关系,若题目中给出的关系式是“平方”关系,此时一般考虑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2)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题目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适合,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够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3)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中要注意根据这个定理确定角的范围及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防止出现增解或漏解.三、解答题22.【2018黑龙江大庆高三质检二】已知.(Ⅰ)求的值域;(Ⅱ)若为的中线,已知,求的长.【答案】(Ⅰ).(Ⅱ).【试题解析】(Ⅰ),化简得. 因为,所以, 当时, 取得最大值1,当或时, 取得最小值, 所以, ,所以的值域为. (Ⅱ)因为, ,由(Ⅰ)知, ,又因为,根据余弦定理得,所以.因为,所以为直角三角形, 为直角. 故在中, ,所以.23.【2018广东东莞高三4月模拟】已知, , 分别为△三个内角, , 的对边,且.(1)求角的大小;(2)若,且△的面积为,求的值.【答案】(1) ;(2) .试题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 ∵ ∴ ,即. ∵∴ ∴ ∴. (2)由: 可得. ∴ ∵∴由余弦定理得: ∴ 24.【2018河南郑州高三质量预测二】内接于半径为的圆, 分别是的对边,且.(Ⅰ)求;(Ⅱ)若是边上的中线, ,求的面积.【答案】(Ⅰ);(Ⅱ) .试题解析:(Ⅰ)由正弦定理得, 可化为 即.(Ⅱ)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在中,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 ,解得, .故.【点睛】(1)正弦定理揭示的是两边及其对角关系,一般是根据正弦定理求边角或列等式.余弦定理揭示的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的一个角之间的关系,若题目中给出的关系式是“平方”关系,此时一般考虑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2)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题目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适合,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够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3)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中要注意根据这个定理确定角的范围及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防止出现增解或漏解.(4)注意向量关系与边角关系的转化及面积中边角关系的应用。
25.【2018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区间上递增,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点对称,且,求点的坐标.【答案】(1) (2) 结合, 取特殊值即可得结果.试题解析:(1) , 当时,则,又函数在上递增,则,即,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点对称,则, 即(),则 , 由得,则点的坐标为.26.【2018河南商丘高三二模】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且.(1)求证:成等比数列;(2)若的面积是2,求边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试题解析:(1)证明:∵ ,,∴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则∴成等比数列; (2) ,则 , 由(1)知, ,,联立两式解得 , 由余弦定理得, ,∴.27.【2018东北三省四市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