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2KB
约13页
文档ID:408242241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1/13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出自此书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C.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D.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琴棋书画现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甲)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①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②短短几年里,使十多位探险者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③在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④他说自己来自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乙)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丙)太空步(丁)2 .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棱角(líng) 骤然(jù)  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B.棱角(líng) 骤然(jù)  接踵而至: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C.棱角(léng) 骤然(zhòu)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D.棱角(léng) 骤然(zhòu)接踵而至: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3 . 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        ——      B.:       ……     “          ”C.——    !       “         D.,              ——      !4 . 选文中的四个画线句子均有语病,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①近些年来,一股长江考察热骤然掀起,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B.②使十多位探险者短短几年里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C.③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D.④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三、现代文阅读丁香花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5 .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6 . 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 . 如何理解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含义?8 .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9 . 读完全文,从丁香花儿的特点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及链接材料,完成小题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

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链接材料一: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汽车的塑料铸件中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脱沫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另外,铅基涂料会造成铅污染;油漆溶剂的散逸也会造成污染链接材料二:汽车噪声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5%,而汽车在交通噪声中占了85%据调查,全国80%以上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过72分贝;上海西藏路中百一店附近的噪声达91.2分贝,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喧闹的街道。

 链接材料三:汽车拥堵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顽疾汽车拥堵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且加重了空气污染10 . 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11 . 阅读三则“链接材料”,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中汽车对环境污染的表现12 . 请你在选文第②段,找出一句与“链接材料二”中的划线句用了相同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工工整整抄写下来,判断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3 .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14 . 假如我国要走向“汽车社会”,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宣纸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