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为“ “轻松轻松” ”复习出点招复习出点招——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复习海州区苏光中心小学 张彦红又是一年复习时, 几多欢喜几多愁 “轻松”意味着习惯成自 然 “轻松”意味着扎实 “轻松”意味着高效 “轻松”意味着自主 “轻松”意味着开放 一、关于拼音与汉字[教材知识] 本册语文书共安排生字347个,会写 227个 [常见题型] 看拼音写词语;选择加点字的正确 读音;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常见问题] 南京口音容易读错的一些字,如: 前后鼻音、翘舌平舌音、轻声音节,其中特别 要注意一些多音字读音、变调读音和特殊读音 这些读音学生容易错,而且会反复错[特别提示] 1、字音 前鼻音:隐、认、占、顽、吩、惭、欣…… 后鼻音:睁、苹、政、省、牲、惩、瓶…… 翘舌音:枕、尘、址、撞、蜘、蛛…… 平舌音:增、辞、俗、残、碎、责…… 鼻 音:恼、努、脑、扭、凝…… 边 音:劳、螺、列、历、漏、厘…… 其 他:嫉妒、侮辱、笨拙…… 多音字:埋、磨、担、卷……2、字形 形近字:历——厉 栋——拣 罐——灌 贴——帖…… 易错字:冒、悬、偶、尤、啄、厘……独体字:史、斤、尤、丈、尸、 义、斥、氏 部首字:斤、尸[例题索引] 1、读拼音,写词语zēng tiān yān mò táo qìlíng hún xiāo hào jī chǔ cān kuì chéng fá mǐn jié 2、我会读,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注意字的读音哦!)各奔(bèn bèng)东西 心血(xiě xuè) 似(shì sì)乎 酿(liàng niàng)造 苏辙(ché zhé)二、关于词语[教材知识] 本册语文书中关于词语的练习:选 词填空、填关联词、按要求写词、反义词、按 要求写成语等[常见题型] 选词填空、填关联词、按要求写词 、词语搭配、反义词、按要求写成语、成语归 类此外还有解释成语中重点的字、词语排序 、补充成语、照样子写词语等[常见问题] 在考试时不允许查字典,孩子遇到 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三种办法,一是回忆曾经 查过的解释;二是结合生活解释;三是联系上 下文解释,由于学生已有经验不同,容易发生 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提示] 1、成语的活用:本册每个练习均安排了七 组成语歌,包括: (1)形容人才的成语(有四个末尾是“人” 的成语) (2)表现英雄人物无私无畏、坚持正义的 成语 (3)描绘山水景色的成语 (4)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成语 (5)与学习有关的成语 (6)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互助、亲 密合作的成语 (7)与春联用语有关、包含新年祝愿的成 语2、词语的搭配 (什么样)的(什么); (动词)得(怎么样); (怎么样)地(干什么); (动)(宾);一(量词)(什么)。
3、特殊形式的词语 六畜兴旺(含有数字或动物的词语) 千门万户(含有千、万的词语) 刀枪箭斧(字之间存在并列关系的词语) 欣欣向荣、文质彬彬(AABC或ABCC式词 语) 不由自主(以“不”打头的词语)博古通今(含有反义词、近义词的词语) ……[例题索引]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成语 诗情画( ) 丰富多( ) ) 同舟( )济 亲( )无间 2、请写出两个反映知识丰富的成语,如: 满腹经纶 3、今天是期末考试,请用两个词语形容你 的心情 4、今天的天气怎样,请用两个词语形容5、《九色鹿》中的调达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 课文中的成语来形容请你用读过的名言警 句来教育调达 6、李时珍在寻访药材的过程中过得是什么样的 生活?请用课文中的成语来形容 你还能用 哪些成语来形容? 7、请用你喜欢的词语、诗句来赞美吉林雾凇奇 观 8、对对子:古木参天——( )千帆竞发——( )9、对号入座,填字组成词语,并为所填的字选 择正确解释 高低( )落 ①不正确 ②差、坏 ③交叉着 珍禽( )兽 ①不相同 ②特别 ③另外的 变化万( ) ①开头 ②项目③平拿④端正 相得( )彰 ①好处 ②增加③更多④姓 绿意( )然 ①器皿 ②洋溢③重量单位 10、照样子,连一连 手足 亲信 中秋节 九月初九 心脏 兄弟 元宵节 正月十五 心腹 首领 重阳节 九月十日 臂膀 中心 端午节 八月十五 头目 助手 教师节 五月初五三、关于句子 [教材知识] 本册语文书关于句子的练习有 :修改病句、补充句子、用关联词造句 、修改一段话。
[常见题型] 照样子写句子,按要求写句子 ,有关名言、警句等的练习,有关古诗 词的练习,设计广告语,文明用语等[常见问题] 1、修改病句是一个难点 2、关联词语[特别提示]1、造句 决心—— 决定—— 只好—— 竟然—— 渐渐地—— 慢慢地—— 轻轻地—— ……2、关联词 虽然……但是…… 由于…… 即使……也…… 只有……才…… 不仅……还……常见关联词分类有8种 : (1)并列句 (2)承接句 (3)递进句 (4)选择句 (5)转折句 (6)因果句 (7) 假设句 (8)条件句 [例题索引]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要…就… 无论…都…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有……才…… (1)( )没有你的帮助,我( )不可能取 得这么好的成绩 (2)这次秋游,我们( )去雨花台,( ) 去栖霞山 (3)( )它是第一次上台表演,( )显得 有些紧张 (4)( )到了傍晚,( )看见有人驾着小 船过来,坐着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5)广场上( )游人不断,( )鸽子一点 也不害怕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连起来你浇灌了路边的鲜花主人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 3、照样子,接着再写两句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穿紫袍;4、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残 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改为陈述句(2)春天,小草从地里长出来了, 绿油油的改成拟人句)四、关于标点符号 [教材知识] 综合运用学过的常用标点:句 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冒号、 引号、省略号、书名号本册书出现了 双引号的用法 [常见题型] 加标点[常见问题] 1、书名号的用法: (1)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 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读〈 石钟山记〉有感》 (2)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 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苟子·劝学》《 史记·项羽本纪》 (3)写文章时,题目不要加书名号 (4)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 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 、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5)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6)使用书名号时,不要将书名号后面的普通名词插进 去例如:《读者》杂志,就不能写成《读者杂志》 2、省略号的作用 (1) 表示引文的省略; (2) 表示列举的省略; (3) 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 (4)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 (5) 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6) 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 (7) 表示语言中断的省略; (8) 表示含糊其辞的省略; (9) 表示沉默的省略; (10) 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 (11) 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等等3、双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语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 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 词、音译词 (2)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 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 日等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特殊含义指 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 生了新的意思 (4)表示否定和讽刺 [例题索引] 1、本学期,你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 ( ),喜欢的原因是: ( )。
2、下列标点起到了什么作用?“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五、关于课文背诵[教材知识] 课本中要求全篇背诵的有6篇,分别 是《老师,您好!》、《古诗两首》、《秋天 》、《泉城》、《雾凇》、《古诗两首》要 求部分背诵的有6篇,分别是《但愿人长久》 、《天安门广场》、《九寨沟》、《田园诗情 》、《开天辟地》、《珍珠鸟》、其中包括 古诗词6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江雪》、《元日》、《水调歌头》、《风》 ;春联3对;关于诚信、学习的名言10句;歇 后语5句[常见题型] 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常见问题] 死记硬背的现象比较多应鼓励孩 子熟练背诵,可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注意 调节复习期间孩子“写”的作业比较多的弊端1、填空 (1)新春佳节就要来临,读着《元日》这 首诗,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一种欢 乐祥和的气氛之中元日”指 ,“元旦”指 诗歌描 写了诗人在 这一天中看到的有 趣风俗,如: 、 “一岁”指 ,“曈曈”形容 ,“桃”和“符”在这里都指 ,请你为2007年的新春写一幅“春联”:2、《江雪》的作者柳宗元是“ ”之一。
诗歌中“绝”的意思是 ,“灭”的意思是 ,“千山”与“ 万径”和“ ”“ ”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表达了诗人 诗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你还想到用哪些词语来 形容这样的景象? 、 、 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洞庭湖 美景的诗歌,诗名叫做《 》 诗中,“和”的意思指 ,“镜” 的意思指 ,在这里把 比 作了 诗中还有一处比喻,诗 句是 , ,把 比作了 4、学习了《九寨沟》一文,我们认识 了( )的金丝猴,( )的 羚羊,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 )的小熊猫五、关于阅读[教材知识] 课文重点段落:表达文本的 主要内容对理解文章其决定性影响的段 落,学生阅读期待最大、课堂阅读生成 最丰富的段落,是教师在课堂中用时最 多、研读对话最着力的段落。
[常见题型] 填空、问答等[常见问题] 阅读习惯不好,静不下心来 读文章,做题比较草率;表达不准确[特别提示]1、课内阅读应特别注意知识点的迁移,要关注 课文与练习、古诗、生活的联系,要适当拓展 ,注意实践2、课外阅读的选文应注意选择孩子愿意读的文 章在答题时,要注意习惯的培养和技巧的训 练,如先做容易的最后做难题;文章的题目、 开头或结尾往往会提示你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