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 《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5年同步教学 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认识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认识近代殖民扩张对人口迁徙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探究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对人类移民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理解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感悟华人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教学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情景创设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相结合 教学设计: 1.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影响更多表现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碰撞融合形成了新的区域文化而近代以来由殖民活动所推动的人口迁徙,在范围上扩大至全球,在程度上表现为强势的输出欧洲文化,破坏美洲和大洋洲本土文化这种人口迁移一方面是对美洲和大洋洲原有文化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的文化,推动了殖民地的社会转型 2.通过高一年级《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对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的全球范围移动、殖民扩张等相关史实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本课涉及的“人口迁徙带来的文化重构和文化认同"这一主题比较陌生,对于从文化角度认识和分析殖民时代人口迁徙,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材料,主要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探究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系统地进行认识。
在学生初步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主题学习任务,进行历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为什么这个报告会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呢? 它们觉得在新疆采摘棉花的工人都是被强制劳动就像历史上美国的黑奴采摘棉花一样 图中的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这使得近代美洲族群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天通过学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来解答这些问题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欧洲的殖民扩张: 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 1.背景: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英、法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过程: 3.影响: ①对非洲: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②对欧洲: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 ④对世界:客观上推动了欧美非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二)美洲族群变化 1.族群的概念: 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
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 2.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一 1600年到1800年间,大约有100万的法国、英国、徳国、荷兰、爱尔兰及苏格兰的移民度过大西洋,来到北美洲,他们想方设法取代当地人,以获取经济利益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导致印第安人数锐减……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耕耘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 ?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 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 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弱,被天主教打击迫害,一些新教徒们被迫来到了北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自发移民);14到16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持续开展圈地运动,争夺农民的土地,农民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人,欧洲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陆生存 归纳为: (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
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非洲黑人的激增 原因: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3)欧洲白人的增加 原因:很多欧洲人因为政治迫害、宗教信仰等因素移居美洲 知识拓展1: 美国政府与印第安人 (1)印第安人: 主要是指除爱斯基摩人之外所有的美洲土著,是一种统称,而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早期印第安人曾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然而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曾遭受大量屠杀,现在美国的印第安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 (2)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政策: ①总统华盛顿:先从臀部往下剥皮,可以制作出高的长筒靴来 ②总统麦迪逊:只要上交一张成年印第安人的头皮就可以获得100美元,妇女和小孩50美元 ③总统林肯: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只要年满21岁的美国人向政府缴纳10美元,就可以在西部获得160英亩的土地但真正获得土地所有权就需要将土地上的所有印第安人杀死 ④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知识拓展2: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为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而设。
感恩节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早期 "五月花(May Flower)"号是英国3桅盖轮船,1620年,该船载着102躲避政治迫害的人到达美洲,其中35人为清教徒,67人为“陌生人”(非清教徒人员),由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前往今天的马萨诸塞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饥寒交迫,仅有50多人活下来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友好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作物最后,移民们获得了丰收,为感谢上天,感谢印第安人移民们举行庆祝活动之后,庆祝丰收的纪念日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全国性节日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1941年,感恩节的时间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3.影响: (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2)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历史解释: 文化认同 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
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可具体分为对世界不同文化圈的认同,如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等的认同 核心素养: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解读: (1)代表: ①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代表了阿兹特克文化,是墨西哥文化传统的根源; ②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代表西班牙殖民文化,虽然破坏了阿兹特克文化、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墨西哥的进步 ③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议会大厦,代表墨西哥现代文化,象征现代墨西哥人:面向世界,兼容并包,浴火重生! (2)寓意: 今天的墨西哥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样的融合,体现了当今墨西哥的文化精神是面向世界的、可包容多种文化的 教材学思之窗: 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材料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
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现代拉丁美洲》 提示: (1)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大肆屠杀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 (2)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侵略活动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发展 (3)同时印第安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美洲出现了以欧洲宗主国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 (4)三者共同形成了新的族群,在世代共同的生活中,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4.美洲人口结构差异及原因: (1)北美: ①概况: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紧保留地生活 ②文化认同:以殖民地统治者英国文化为基础,多种文化融合,强调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 ③原因:北美主要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达, 大量欧洲人移民北美 (2)拉丁美洲: ①中美洲:黑人占人口多数。
原因:中美洲气候炎热,经济落后 ②南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③多元文化认同:以宗主国文化为基础,融合欧洲白人文化、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 ④原因:南美洲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一)大洋洲的发现和开发 1.地理位置: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2.发现和开发: (1)考古发现,3万年前,澳大利亚就有人类居住英国人到来前,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发展程度低 由于与其他文化相对隔离,没有文字与金属制造 (2)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