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瑜相遇阅读及答案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1.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简要概括这一细节的作用4分) 12.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人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13.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2)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14.有人说这篇小说展示了温情又忧伤的情怀;也有人说,这篇小说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11.(1)用“烧艾草”的情节营造了与周瑜相见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因为“艾”与“爱”谐音,这里用来象征友爱、家庭和睦3)小说多次写到“艾草”还表现了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 12.(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2)①便于进行心理描写,抒发情感,更能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更能表现“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②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拉近与读者的情感③“我”也成为故事叙述的线索,便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13.(1)战争有时靠战争制止,和平有时需要流血来换取暗示我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追求。
(2)村妇钟意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脱下了铠甲的周瑜才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英雄”,而是村妇心中英气逼人的偶像 14.观点一:小说展示了温情又忧伤的情怀小说写的是一帘幽静而丰富的梦,梦的背景是明月染白的旷野,有帐篷、篝火、还有艾草味儿,朦胧而浪漫我”梦到的主人公是剑眉如飞、英气逼人的周瑜,“我”为之“发抖”、“颤抖不已”、“说不出话”,离开时“恋恋不舍”,想要抓住他的手,梦醒来泪流满面,小说正是写一个女人的遥远、温情而又优伤的梦 观点二:小说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村妇面对身披铠甲、英气逼人的英雄周瑜的时候,她宁愿这样的英雄倒下,成为一个布衣,她更不喜欢神,她只钟情于平凡的'人生她不想听鼓角声,不喜欢周瑜穿铠甲她喜欢“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她喜欢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人生,即便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也会诗意于是.她走了,为“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村妇是千百年来向往和平的百姓的代表 观点三:小说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村妇不理解战争,但“只有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换句话说只要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周瑜周身散发出的不可抗拒的英气正是在不断的战争中铸炼的。
可是“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隆隆的战争淹没了无数活生生的生命,而历史也无情地淹没了战争 观点四:小说表现了对英雄和凡人的思考周瑜是个英雄,他要用出征证明英雄的价值他不理解村妇的凡人情怀村妇是个平凡的人,但她所心仪的是一个历史英雄,她盼望着周瑜能够成为布衣,过平凡的人生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又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与周瑜相遇阅读及答案2 与周瑜相遇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声去了,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着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了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8.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2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我”见到周瑜→→ 9.请简要赏析下面的语句。
3分) 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10.结合文末划线的语句,联系全文,说说“我”心目中的周瑜是一位怎样的英雄?(3分) 11.试分析小说开头和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开头: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结尾: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2.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颤抖不已”“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 B.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对“我”的态度由不以为然到深有触动 C.小说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文中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 D.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参考答案: 8.(2分)“我”和周瑜交谈;“我”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