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语文四上第四单元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一.目标与内容 本单元是以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为主题的习作单元在部编版教材中习作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每册一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写作能力进行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与其它单元有较大的区别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 教材在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两篇《麻雀》和《爬天都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这是在提示学生“按顺序”的重要性初试身手”中看图写话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能“瞻前顾后”,把静态的画面还原成一件事,学习按顺序、抓一连串动作把过程写清楚习作例文《杏儿熟了》按说杏、数杏、打杏、分杏把事情写清楚,《小木船》提示学生围绕主要事情来写,不记流水账习作“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单元内四篇选文在叙事结构上都有着相同的结构,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写清楚的在具体叙述的时候,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与猎狗相遇时“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攻击与退缩时”的情形黄亦波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途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把“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后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两篇习作例文叙事的结构同样如此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四篇文章中的共通价值,即发现故事中的转折,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引导学生读出精彩,写出精彩读即发现,发现文章的相似结构,发现文章中动人一瞬的转折,发现每一个背后的温暖与感动,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动人的一瞬写清楚的写即尝试,学习作者表达的奥秘,从身边的事中选择一件,尝试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把我们身边的感动瞬间写清楚二、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爬山,散步,放风筝;分杏,炒菜,擦玻璃;平常小事有时却不平常走进作家记录的生活中的小故事,发现小小的麻雀也有伟大母爱,登上天都峰原因是这样……事情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刻。
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留下生活的美好,丰富心灵的感受2.内容安排任务课时学习内容平淡生活的不寻常事2课文阅读与内容梳理:《麻雀》《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交流平台故事背后有美好2课文主题的品味:《麻雀》《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这些事儿打动我3初试身手习作《生活万花筒》习作交流与修改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进行学习 第一个任务“平淡生活中的不寻常事”,重点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讲讲这四件事,对文章内容有个完整的了解活动一“它们都是身边事”重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这四篇文章都是写的我们的身边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语言平实质朴,学生完全读得懂从单元入手整体阅读,不再是一篇一篇地教,在预习的基础上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概括每件事的内容,这是对前一单元概括的一次巩固活动二“每个故事都动人”,通过四篇课文的结构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类文章的表达密码再细读课文,去咀嚼一下文章中重要的部分,说说印象深刻的段落与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本活动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四篇文章事情发展中都有“波折”,活动一“聊聊峰回路转那一刻”,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波折”都出现在危难与纠结之时,让人觉得出人意料。
作者之所以能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精彩,这中间就隐藏着一种写作的智慧,即善于抓住事情发展过程的变化——“波折”如果仅把这个过程叫做“经过”,文章就不会如此出彩活动二“读出暖人心扉那一瞬”这一个学习活动要让学生读出这种波折背后的温暖,这种转折彰显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每一件事情的转折不是凭生波澜,都让我们觉得出乎意料又都在情理之中,转得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一种多重的教育价值 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有了这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如万花筒,变得炫丽多彩活动一“分享那些动人事”,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类似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的波澜,说说它的精彩在表达的过程中要讲清故事背后让你动心的那一刻,体悟事情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虽感意外但合情合理活动二“写下打动我的一件事”,写之前帮助学生设置学习支架,编列提纲,安排文章的结构引发学生回忆,读出波折,发现事情发展中的动人之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完整并清楚地记叙事情的经过活动三“文章越改越精彩”,强化自我修改,培养良好的习惯小组互评互改,力求把事情说清楚从自读自改到互读互评,再回到自我的修改,不断提高习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