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可修改)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7KB
约7页
文档ID:297413980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可修改)_第1页
1/7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陶渊明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创作背景 陶渊明任官十三年,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归园田居·其一译文及解释 译文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解释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颠:顶端 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三十年”应该是“十三年”,他从开始作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前后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误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适俗韵”无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现了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被束缚的鸟池鱼:水池里养的鱼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这两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笨拙自谦之词,与世俗的机巧相对而言这两句是说,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这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前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的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这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

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