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 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4.46KB
约3页
文档ID:91410390
实验  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_第1页
1/3

实验 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一、引言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因此,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二、实验目的掌握血涂片的制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等试剂:瑞氏染液、0.9%Nacl溶液、蒸馏水等四、 实验步骤1、消毒与采血先按摩采血部位(人的指腹),使血流通畅,采血前用70%酒精消毒人的指腹,干燥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第一滴血不要)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注意手指持载玻片的边缘,不触电及表面,也不能使载玻片接触取血部位的皮肤2、推片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做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º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图1)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然干燥 图1 推片示意图3、染色用特种玻璃铅笔在血膜两侧画两条线,防止染液外溢。

再将瑞氏染色液(伊红-亚甲基蓝)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没全部血膜,染30秒加等量蒸馏水与染色液混合后再染5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把染色液洗掉,用吸水纸吸干,自然干燥后,即可观察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五、结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结果如图2所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1、红细胞:小而圆,没有细胞核,血涂片中最多,常被染成淡红色,细胞的边缘厚,中间薄,使细胞边缘的颜色比中间的深2、白细胞: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1)嗜酸性白细胞:数量较少,但在血涂片中可以找到细胞质中存在粗大的嗜酸性颗粒,胞质常被染成红色或玫瑰花色,细胞核分叶形,染成紫红色2)嗜碱性白细胞:数量最少,在血涂片中很难找到细胞质中存在粗大的嗜碱性颗粒,胞质常被染成兰紫色,细胞核分叶形,染色较深,但常被粗大的兰紫色颗粒掩盖3)嗜中性白细胞:在有粒白细胞中,它的数量最多,很容易找到细胞质染成淡红色,胞质内含有细小的颗粒,一般不易看清,细胞核为兰紫色,核分杆状、蹄形和分叶形4)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数目是最多的,大小不等,可分为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较少,占淋巴细胞的1/4~1/18细胞质所占的比例较小,但随细胞体积增大而相应增多,核周围细胞质,染成天兰色,细胞核大,圆形,染成紫兰色5)单核细胞:数目不多,是血细胞中最大的细胞核为肾形或马蹄形,颜色比淋巴细胞较淡,细胞质为淡灰兰色3、血小板:为不规则的细胞质小块或碎片,形状象雪花,在血小板中有细小的紫兰色颗粒血小板常聚集在红细胞之间(注意: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染料、渣子和细胞及血小板等的区别)图2 血涂片中血细胞观察结果五、注意事项:1、 载玻片的清洗:新玻片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然后再清水和蒸馏水清洗2、使用玻璃片时只能手持边缘,切忌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无油腻3、血涂片制好后,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细胞溶解和发生退行性变3、血膜必须要干燥,以免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5、染色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染色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色液浓度越淡,室温越低,细胞越多,所需要的染色时间越长,或适当增加染色液6、染液不可过少,以防止蒸发干燥染料沉着于血片上难冲洗7、冲洗时应用流水将染色液冲去,不能先倒掉染色液,以免染料沉着于血片上六、作业 说明红细胞在不同渗透环境中的变化情况并讨论原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