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 军外语学院学报年第期总第期全一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日本文化史的时代划分 及各时代的文化特征王军彦世界各国人民在各 自不同的地区,作为各自历史活动的产物,创造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日本民族也以亚洲大陆东端的岛国为其历史舞台数千年来创造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灿烂文化一般认为日本民族,于扭取性,具有德健、小巧的性格,而且带有岛国的孤立性这可以说是其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造成的以下仅就日本文化史的时代划分及各时代的文化特征谈一点个人学习研究后的粗浅认识一、日本的原始文化日本原始时代的社会特征是人的身分和阶级差别 尚不明显,采集经济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基础原始时代的文化大致可以划分 为三个阶段,即 先陶器文化阶段、绳文文化阶段和弥生文化阶段先陶器文化 廿夕卜午了夕力也称无肉器文化或旧石器文化这时尚处于冰河时代末期,无肉器存在,人们尚过着穴居生活,生产方式 尚处于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狩猎、捅捞、采集的阶段一般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由居住在距今一、两万年以前从大陆分离的日本列岛的人群与后来从大陆及南方和北方移居日本的人群混血形成的绳文文化夕,巾壬夕了夕力阶段是从公元前约七千年到公元前、世纪,称为绳文时代一般认为绳文时代人才是原日本人。
这时人们采用竖穴式居住社会生产仍是 狩猎、捕捞、采集方式,而使用的工具除打制石器旧石器外,还有磨制石器新石器以及绳文式陶器和骨角器等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平等,由于主要依靠获取 自然物作为经济手段,所以人们崇拜 自然,有咒术风俗之所以称作绳文文化只是 由于 当时所使用的肉器都是绳文式陶器绳文文化持续了数千年几乎没有进步,其原因之 一在于它在与亚洲大陆隔绝的孤岛上几乎不受外国的影响,而单靠 自己的力盆慢慢地建立起了生活文化,很 晚才赶上世界原始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绳文文化的研究主要靠对这一时代的部落遗址及其附近以“贝家”力才、了力②为代表的遗迹的研究,这大概可以说是绳文文化的一大特色弥生文化个日才了夕力阶段是指公元前、世纪到纪元后、世纪,称为弥 生时代这一时代生产及生活工具除继 承 了绳文时代的打制和磨制石器以外 开始使用弥生式肉器及青钥器、铁器等金属器具生产方式上除以前的狩猎、捕捞、采集外开始了农耕经济、水稻种植社会发展人们开始定居并由部落聚集最后 产生小国家的萌芽贫富之差以及阶级开始出现弥生文化由当时所使用的弥生式内器而得名这 一时代由于受中国汉朝势力扩大的影响,日本文化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
其中水稻种植技术及金属器具等的发展都是由中国大陆及朝鲜传入日本后开始的以九州北部为中心的铜剑、铜矛文化圈和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铜铎文化圈的存在至少说明这一时期先进文化的中心主要在日本西部这可以说是这 一时期的文化特色二、日本的古代文化日本古代即日本的奴隶制社会,其社会特征是以 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统一国家体制最后是以律令国家小夕今口、,力④形式完成的豪族和贵族的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人民的大多数起初作为“部民”叹之夕,大化改新”夕才力力了夕夕后作为“公民”口巾 三夕或‘·班田农民”,、夕尹夕巾三夕,⑧而庄园成立后又作为“庄民”夕巾三夕或称庄园农奴被统治以宫廷为中心以接受大陆先进文化的贵族为主体的都市文化兴盛繁荣文化方面分为大和时代的古坟文化、飞鸟文化、白凤文化和奈良时代的天平文化以及平安时代的弘仁贞观文化、藤原文化国风文化 等,兹分述如下古坟文化口夕了夕力时代是指公元、世纪到、世纪,这一时代也是大和国家的发展时期在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起各地就有一些小国家开始形成,经过公元世纪的邪马台国,到世纪中叶成立了统一的大和国家大和 国家是以天皇大王为中心的氏族的联合政权,其政治、社会组织的中心是 氏姓制度。
由于当时位于朝鲜半岛最南端而未受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统治的小国家群即加罗日本称“任那”已被日本侵占并设“日本府”,大和朝廷积极经营半岛,主要通过朝鲜半岛接收大陆传来的儒教、佛教、汉字、医、易、历,并且从许多大陆及半岛来定居的外来人那里学到了养蚕、织布、灌溉、酿酒、造船、制陶、冶金、土木建筑等各种生产技术尽管佛教已经传人日本,但当时日本固有的神灵信仰及农耕、神教礼仪还是根深蒂固的这个时代的文化之所以称为古坟文化,是 因为这一时代统 治者的坟墓建筑即古坟最盛行,当然古坟便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文化特色了飞鸟文化尹又力了夕力是指从圣德太子夕巾卜夕夕才夕摄政到“大化改新”这一时期的文化世纪中叶到世纪初,大和朝廷在国 内由于各强大氏族之间的权力争夺,中央政权大大动摇在国外由于中国大陆成立 了统一国家隋朝 朝鲜半岛上新罗势力扩大,本属于日本势力范围的加罗被新罗夺去,也使日本受到很大打击为了对付这种内外的危机,圣德太子开始替推古天皇摄政他为了建设一个以天 皇为中心的强有力的中央 集权国家,首先在内政方面制定了以积极录用人材为目的的“冠位十二阶”力夕才少二今二力才和说明为政者准则的“宪法十七条”份夕求巾少二巾少千少日巾,。
而在对外方面积极派遣遣隋使以图引入大陆的文化和制度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最繁荣的飞鸟文化是以 飞鸟地方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它受到以信奉佛教的圣 德太子为中心的朝廷的大力保护通过派遭遣隋使广泛吸收了当时东亚诸文化的精妞 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掌握这一文化的主要是外来人和积极接受佛教的以圣徽太子 为代表的皇族及有势力的氏族等阶层法隆寺可以说是飞鸟文化的中心遗产它包括寺院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等,不仅反映 了中国北魏、六朝的文化,甚至渗透着希腊、波斯、印度文化的影响,而这 些都是经过 消化吸收后以日本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白凤文化夕木 巾了夕力是指世纪后半以夭武于夕入天皇、持统沙卜今夭皇时期为中心的文 化,白凤是天武天皇时的年号这一时期正是“大化改新”到迁都平城京、才少巾午日巾为止的余年白凤文化反映了律令国家荃础不断巩固的时代气息,充满了清新的活力它受到 了初唐文化的强烈影响,“大化改新”后先后有次派遣遣唐使,其影响主要在美术方面最为显著另外隋朝灭亡前后朝鲜半岛的百济和高句丽的移民也起了很大作用这时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以佛教为中心的飞鸟文化,特别在佛教美术方面非常繁荣另外,国史编纂开始,汉诗文、和歇也很兴盛天平文化于夕匕,巾了夕力是指以圣武夕日巾入天皇时代年号为天平的世纪 中叶为中心而萦盛的文化,也就是奈良时代的文化。
这一时期律令国家已经趋于完善,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整个日本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平城京因此,也就形成 了平城京城市文化和以生活在这里的中央贵族 为中心的高度的贵族文化,可称为贵族和城市文化由于继白凤文化时期之后不断有遣唐使前往中国,所以受盛唐文化影响极大,国际色彩更浓国家以圣武夭皇为代表,大力保护佛教,希望它成为起到镇护国家作用的国教国家和各地方都纷纷修建寺院这时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国家以佛教为中心的政策,显示出强烈的佛教色彩另外这一时期也 出现 了《万叶集从和歇的发展以及为记述和歌而使用的“万叶假名”甲夕日巾方的出现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日本特有文化的萌芽此外,古事记《日本书纪》的完成、《 风土记 》 的编共、汉诗文的流行、大学和 国学等教育机构的设立,以及儒教经典和法律、数学等学间的教授都无不休现了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国际色彩弘仁贞现文化口今二夕少,巾方夕了夕力是指迁都平安京 今京都以后到世纪末期“摄政关白政治”七,夕二巾力夕,考夕七才少开始的约年间盛行的文化,也就是平安时代初期的文化弘仁和贞观分别是磋峨天皇廿 方于夕巾和清和天皇七才于夕巾时的年号这 一时期政治上是在新都平安京开创新时代再建律令制度的时期,不用说唐文化的影响极大 也是唐文化的消化期,而且也由于受新传入的天台、真言二宗的影响,成为密教色彩很浓的文化。
由于世纪末期停止 了遣唐使的派遣,日本对唐文化的消化越发深入,并为以后的所谓“国风文化”口夕巾了夕力发展奠定 了基础神道和佛教的“晋合”即融合、天台宗真言宗等密教的美术 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和汉女学以及书法的盛行等也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总的来说白凤、天平、弘仁贞观文化时代是日本古代文化的中心时代其特点是第二,都是贵族文化 第二,由于派遣遣唐使而受唐文化的影响很大第三,都是以佛教文化为中心藤原文化少口于丫夕力也叫“国风文化”,它是指世纪“摄政关白政治”开始以后到世纪末“院政期”才夕七才午开始以前盛行的文化这一时期,藤原氏在连连击败竞争对手的其他贵族之后与皇室结成亲戚关系,加强 了自己的势力并掌握政治实权实行“摄政关白政治” 世纪末停止遣唐使的派遣,后来唐朝灭亡,经五代进入宋朝当时日本国内政 治形势混乱和宋之间无正式外交,连商船来往也逐渐减少文化方面是将先前流 人并消化吸收的大陆文化特别是唐文化和日本的固有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并发展了适合日本风土和日本人喜好的独特的“国风文化” 这种文化是以贵族为中心以贵族生活为背景而产生的带有华丽优美趣味的文化假名文字发明出来,和歌、“物语”毛方夕、日记、随笔等日本国文学 的兴盛,书法的日本化、日本独特的绘画“大和绘”个卜工的诞生、漆器描金工艺“漪绘”,钾工等构成的“国风艺术”习夕巾丫才少二少的发展,净土教和净土教艺术的兴起,生活方面的衣着、食物、房屋建筑、礼仪等的日本化,神佛习合思想的发展以及“御灵信仰“之夕夕夕口今。
的流行等都很值得注意此外,平安末期即“院政期”,由于贵族衰退武士抬头 文化向地方传播,并显 出向庶民阶层普及的倾向也是一大特色文学方面的以历史故事为内容的“历史物语”、以战争故事为内容的“军记物”犷夕午毛、广收民间故事的“说话集,’七少,夕二巾、诗歌民谣为主的“歌谣集”力刁巾夕二巾的产 生,民间艺术的流行净土教的扩大和渗透都是体现了这一特征三旧本的封建文化日本的封建社会是指封建领主对农民进行农奴式统治的社会,也就是从世纪末的平氏政权、才少七才少夕到世纪后半的江户幕府灭亡为止的武士统治社会镶仓时代和 室盯时代为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前期时代称为中世,织田、丰臣政权以后到江户时代则为中央集权式封建制度建成的后期时代称为近世中世的社会特征是武士的势力与皇家贵族势力并存,而且逐渐壮大,不仅在政治方面也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确立了统治权这些武士统治是以封建制度的形式实现的,其统治体制的闭关自守性也波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中世特有的现象文化从地域和阶层上都更广泛深入地传播,形成了日本文化所具有的各基本要素近世的社会特征是完成了坚强巩固的中央集权式封建体制商业资本明显抬头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包括中世的镰仓文化和室盯文化北 山、东山文化以及近世的桃山文化和江户文化元禄、化政文化。
幼仓文化力夕 予’夕力是指世纪末到世纪初的镰仓时代的文化镶仓时代的文化是以平安时代的所谓“国风文化”的传统 为基础,以新兴武士社会为背景而形成的文化首先,这一时代尽管皇家贵族统治力量强大,但新兴的武士势力 不断壮大,政治和社会、经济也就都带有这种双重性格因此,文化方面也具有浓厚的贵族和武士的双重色彩在初期 贵族社会中也曾存在着企图以积极推进政治来和新兴的武士势力对抗的风尚,重视传统的京都贵族中也有积极的文化创造活动,反映了这一风尚新古今和歌集》《方丈记等就是其典型但在“承九之乱,’夕二巾午二巾于夕以后,随着贵族 失去积极推动政治的欲望,文化方面的创作欲望也逐渐淡薄另一方面,随着贵族势力后退武士势力发展,文化方面也由武士成为新的主宰者,在吸收传统贵族文化的同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武家文化”即武士文化军记物”的发展、金槐和歌集 》和 强烈反映武士风尚的雕刻作品等的出现就是极好的例证到了后期“武家文化”已经压倒贵族文化第二,文化的庶民性越来越强曾经作为统治阶级君临天下的皇家贵族和僧侣势力开始衰退,而曾经是被统治阶级的武士势力取而代之,把被皇家贵族及僧侣垄断的文化解放给武士和农 民,使庶民文化得以发展。
地方出现小城市,地方的武士为了去守备京城和镶仓 来往于京都与镶仓之间僧侣和商人、“琵琶法师”匕口尔巾夕等也来到各个地方,起到了将中央文化普及于地方而培养庶民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