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地理基础 1地球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56MB
约150页
文档ID:606035480
自然地理基础 1地球_第1页
1/15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地 球,,1,,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四节 地理坐标,,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2,,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 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3,,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 宇宙和天体,,,1,、宇宙为何物,?,4,,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的哲学上的定义:,,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5,,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运动,性,宇宙的科学定义:,6,,2,、宇宙中有哪些天体?,7,,恒星,:,恒星是由非,固态,、液态、气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8,,蟹 状 星 云,,星云,:云雾状物质,9,,狮子座流星雨,,流星,:,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10,,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的大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最近的一次回归是,1986,年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11,,,行星,:,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2006,年,8,月,24,日晚上,9,点,世界天文联合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东,1,区)通过决议:冥王星被淘汰,太阳系只有八个行星:,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1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13,,小行星:,,小行星(,asteroid,)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称为小行星带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这片地带称为,柯伊伯带,(,Kuiper Belt,)14,,卫星:,天然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

卫星,体积较小,自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光被看到,绕行星运动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太阳系,已知的天然卫星总数(不算构成,行星环,的碎块)至少有,40,颗土星,的天然卫星最多,其中,17,颗已得到确认,至少还有五颗尚待证实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15,,,有星光闪烁的,恒星,,,有绕恒星运动的,行星,,,有圆缺多变的卫星如,月亮,,,有轮廓模糊的,星云,,,有一闪即逝的,流星,,,有拖着长尾的,彗星,,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自然天体,,16,,宇宙中的天体是有一定的,等级体系结构,的:,银河系,,(含,1500,亿恒星),星系群,,(含,40,个星系),河外星系,,(共约,10,亿个),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月球,人造卫星,星系团,,(含成百上千,,个星系),超星系团,,总星系,,(,120,亿光年半径,含,,10,亿个以上的星系数),1,光年,=94605×10,8,km,17,,,如果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半径,1,公里的大球,银河系则只有药片那么大,而地球则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1,光年,=94605×10,8,km,,,宇宙半径约为,1.419x 10,23,,千米,18,,3,、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由恒星、银河星云(团)及星际物质组成的普通星系。

1,) 银河系的结构、大小和形状,,(,1,)结构:由银盘、核球和银晕三部分组成;,,(,2,)形状,:侧视呈,扁平状,,如铁饼;俯视为,旋涡状结构,;,,(,3,)大小:银盘直径约,10,万光年,中心厚约,1,万光年,核球直径约,1,万光年太阳位于距中心约,3,万光年处19,,银河系示意图,20,,21,,2,) 银河系的运动,,(,1,)银河系自转,:整个银河系中心轴线不停的旋转运动外,,,(,2,)银河系追赶运动,:整个银河系还以,214 km/s,的速度朝麒麟座方向运动22,,二 、太阳和太阳系,23,,24,,(一)太阳,,位置: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边缘,23000,光年的地方大小: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积约为地球的,12000,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10,4,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3×10,4,倍二)太阳系,,家族成员:,8,大行星;,50,个卫星;至少,50,万个小行星;还有少数彗星25,,26,,1,、恒星,,(,1,)恒星的定义: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具有巨大质量和体积过去天文学家以为恒星的位置是永恒不变的,以此为名。

太阳是最接近地球的一颗恒星恒星的种类繁多,有双星、变星、聚星、新星、超新星等2,)恒星的亮度,——,指肉眼所见恒星的明暗程度,用,视星等,表示3,)恒星的光度,——,恒星真正发光能力,用,绝对星等,表示27,,太阳,,太阳是一颗中等大小、处于壮年期的恒星是地球光热和生命之源,是研究其他恒星的标本1,)太阳的距离和大小:,,①日地距离:平均,14960,万,km.,,②,大小:线半径约,6.96*10,5,km,,是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质量,2*10,27,t,,是地球的,33,万倍,占太阳系质量的,99.87%,;平均密度约为地球密度的,1/4,28,,(,2,)太阳的外部构造:大致分为内三层,——,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外三层,——,光球、色球、日冕3,)太阳的能源:太阳辐射研究中常用的量,——,太阳常数,I,0,,:指在地球大气层外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太阳直射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接受到的所有波长的太阳辐射能量I,0,=8.16J/,(,cm,2,·,min,),29,,(,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局部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

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太阳射电等①形成地球磁层;,保护地球生物,形成“范,·,艾伦辐射带”,,②对电离层影响:,干扰电离层,,③对地磁影响:,产生磁暴、极光等,,④其他方面影响:,降水、气温等的影响,30,,2,、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31,,水、金、地 、火,木,、,土,、,天、海、,太阳系中的组成,32,,太阳系主要行星的基本参数,5913×10,6,,冥王星,1350,0.0024,1.5,6.39,日,248,1,33,,彗星的结构,彗星,3,、彗星,:,”,彗星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彗星大多由慧核,慧发,慧云和慧尾组成34,,4,、小行星,,根据提丢斯,—,波得定则,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应该有一个大行星,但始终没有发现这颗未知大行星,却发现了一个小行星带,,1801,年谷神星被发现,,1802,年智神星被发现,至今已编号的小行星达,2600,余颗。

起源尚有争议,最初“爆炸说”,许多学者认可“半成品说”人类关注小行星是因为与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本身都有密切关系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1976,年我国吉林的陨石雨是小行星的一部分5,万吨级的几率为,10,万年一次,,1,万亿吨的几率为,1,亿年一次35,,5,、 卫星,,卫星,:,体积较小,自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光被看到,绕行星运动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半径,1738.2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27.28%,;质量为,7.35×10,22,t,,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23%,;平均密度为,3.24g/cm,3,,,只有地球密度的,0.6,月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月球没有大气层,没有风云雷雨等天气现象,温差大,经常遭受陨石撞击无水,无生物,无土壤月球对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地球形成潮汐,尤其是海洋潮汐36,,,潮 汐 示 意 图,37,,潮 汐 发 电,38,,(,3,)表面特征和结构,,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

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内部结构与地球类似:月核、月幔、月壳39,,(,4,)月球的运动,,①月球公转,——,月球饶地球的运动,,,周期,——,有恒星月:,27.3217,日;朔望月:,29.5306,日;交点月:,27.2122,日;近点月,27.5546,日日月汇合运动,——,月相的成因②月球的自转,——,同步自转40,,(,5,)月食现象,,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发生月全食;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则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41,,42,,43,,(,6,)研究月球的意义,,由于月球具有几乎没有大气层,没有磁场,弱重力场和稳定的地质构造等特征,所以从月球上发射深空探测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因此,未来的月球基地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天然的发射平台,还是一个理想的太空探测的中转站①理想的对天观测和对地监测站;,,②人类资源补给的新生长点;,,③天然实验室与特殊材料生产基地。

44,,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45,,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2013,年,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2014,年,1,月,25,日凌晨,嫦娥三号月球车进入第二次月夜休眠但在休眠前,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2014,年,2,月,10,日,第一次玉兔号唤醒失败2014,年,2,月,12,日夜,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状态趋于,好转,,但是出现问题的,“,机构,”,仍然有待进一步恢复。

2014,年,2,月,23,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此前,,“,玉兔,”,号月球车于,2014,年,2,月,22,日午后进入,“,梦乡,”,[2],,2014,年,4,月设计寿命已满[3],,2014,年,7,月玉兔号带,故障,被唤醒9,月首次发布拍摄落月区全景图2014,年,9,月,6,日,“,玉兔号,”,月球车进入第十个月昼工作期,超长,服役,7,个月46,,三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在天球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47,,从 卫 星 上 看 地 球,48,,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1.,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即大地水准面2.,赤道的地球直径比通过两极的直径长,42.5Km,49,,地 球 椭 球 体,50,,地球的半长轴与半短轴,b,a,51,,,半长轴(,m,)    半短轴(,m,)    扁率,,海福得(,1924,),6,378,388      6,356,912      1,/,297.0,,克拉索夫斯基(,1940,),6,378,245      6,356,863      1,/,298.3,,第,15,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1,),6,378,160      6,356,755      1,/,298.25,地球的扁率:,52,,地球的梨,,形状,53,,,地 球,54,,北 极 俯 瞰 图,55,,3.,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1,)日地平均距离为,14 960×10,4,km,,这样,就可以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

当平行光线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热量状况有关的自然现象也具有纬向地带性分布特征56,,(,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圆球体,,当它受到来自一个光源的照射时,就必然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从而,产生昼夜现象,57,,二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大小,,,1975,年,9,月,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8,届全会推荐了一批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赤道半径,=6 378 140±5,米,,,极半径,=6 356 755±5,米,,,总面积,5.1×10,8,平方公里,,,总体积,10820×10,8,立方千米,,,总质量,5.98×10,27,克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把与地球体积相等的正球体半径作为地球的平均半径,即,6 371 110,米地球的经线周长为,40 008 548,米,赤道周长为,40 076 604,米58,,(二)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1.,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大气圈2.,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就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没有生物。

59,,一、跟随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1,)表现为地球跟随太阳系做周期,2.8 × 10,8,年,—,3.0 × 10,8,年、平均速度,250km/s,、轨道偏心率,0.07,—,0.10,的绕银心的旋转运动,;,,(,2,)以及地球跟随太阳系在银道面上下往返,周期为,0.67 × 10,8,年 ,往返距离约为,±300 × 10,13,km,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60,,在银河系中运动的地理影响及解释,,地理影响:绕银心的旋转运动周期与,地球上大冰川作用,周期近乎吻合,往返银道面的时间与,地质历史分界时代及地球上的多次生物大灭绝时代相近,;两次穿越银道面的时间间隔与,低温期的时间间隔、海退的时间间隔,大体相近可能的解释:,太阳系要定期穿越高密度尘埃星云区,(旋臂),这些物质会阻止太阳风吹临地球,并使地球大气中宇宙尘埃增加,提高了地球行星反射率,导致冰川形成;同时使地球的能量平衡被破坏,发生一幕幕的造山运动;并可能与其他天体撞击或遇超星体大爆炸,使生物灭绝61,,,二、 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自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南极俯视:顺时针,,缩记:北“逆”南“顺”,,62,,,,下面两幅图的中心,哪个是南极?,,哪个是北极?为什么?,北极,南极,63,,区别,转过度数,所需时间,应用价值,太阳日,360,0,59′,24,小时,日常作息,恒星日,360,0,23,时,56,分,4,秒,科学研究,(二)地球的自转周期,1.,太阳日: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2.,恒星日: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太阳日-恒星日=,3,分,56,秒,64,,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角速度均为,15,0,,/小时(除南北极点外),,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赤道最快,两极最小),,南北极点:角速度、线速度都为,0,三)地球的自转速度,65,,纬度,0,0,30,0,45,0,60,0,90,0,线速度,,(千米,/,小时),1670,1447,1181,837,0,角速度,,(度,/,小时),15,15,15,15,0,计算公式,V=1670·cosφ,,Φ,表示当地的地理纬度,地球表面的线速度大小(海拔为,0,),66,,(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辨析:,“,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67,,68,,2,、产生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赤道,——,无偏向,,特点,影响,—,大气运动、洋流、热量和水分的全球平衡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D,=,2v ω sinA,,v,为运动物体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A,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量,”,并不大,但长时间,“,积累,”,,产生的实际影响不可忽视69,,,赤道,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不偏,,继续,70,,3.,产生不同的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经度相同,地方时一定相同太 阳 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即,“,东早西晚,”,71,,时间,,早晚,日期最早,日期最晚,72,,时间越来越晚,¤,时区划分和时间早晚,,,,,,,,,伦敦,,0,时区,北京,东京,,东,9,区,华盛顿,,西,5,区,堪培拉,,东,10,区,新德里,,东,5,区,莫斯科,,东,3,区,旧金山,,西,8,区,73,,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区 时,:,同一个时区内,区时都相同;,,经度不同,区时也可能相同北京时间”,:,,东,8,区中央经线(,120,0,E,)的“地方时”,,东,8,区的“区时”,,74,,,,,,,,,,,,,,,,,,0°,7.5°,7.5°,15°,,15°,,中时区,东一时区,西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标准时,75,,,,,,,,,,,,,,,,,,,,,,,,,,,180°,172.5°,172.5°,东十二区,6,点,,西十二区,6,点,1,日,2,日,日界线,加,减,西十一区,7,点,东十一区,5,点,,157.5°,157.5°,76,,,0,时区,东八区,,,西五区,1900,年,2,月,28,日,22,时,X,Y,77,,,0,时区,东八区,,,西五区,2003,年,2,月,28,日,6,时,X,78,,,一艘轮船,在,10,月,3,日,8,时(区时)越过,180,0,经线,历时,5,分钟,到达,180,0,经线的另一侧。

此时当地的时间不可能是:,,,A,、,10,月,3,日,8,时,5,分,,,B,、,10,月,2,日,8,时,5,分,,,C,、,10,月,4,日,8,时,5,分,,,D,、,10,月,4,日,7,时,55,分,,,,,答案:,D,79,,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40000,年使地球的一昼夜延长,1,秒,但对地球的长期发展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6,、定义了地理坐 标 80,,小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不同,水平偏向,,,,,,2.,时区和区时,3.,北京时间,,1.,偏向的规律,2.,对环境的影响,1.,地方时,产生潮汐波,与局部运动有密切关系,81,,三、 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月系质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系公共质心做自西向东的周期性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运动2,地球公转证明:恒星的视差位移现象、恒星的周年视差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82,,4,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其中之一焦点上。

公转轨道参数为:半长轴(,a,),——,149597870km,;半短轴(,b,),——,149576980km,;半焦距(,c,),——,2500000km,;,偏心率,(,e,),=c/a=0.0167114,;扁率(,f,),=(a-b)/a=0.00014,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亿,km,,近日点(,1,月初)上,日地距离为,1.471,亿,km,,远日点(,7,月初)上,日地距离为,1.521,亿,km,,,,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赤道面有一定夹角,称为,黄赤交角,,,2000,年时大约,23°26′21″.448,,但它是一个变化的量83,,.,“,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7,,;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3,,;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84,,地球公转轨道,85,,地球公转轨道,86,,,①,公转轨道偏心率及其变化,据张家祥(,1982,)推算,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的变化范围,为,0.0024-0.0571,,据伯格(,.Berger,,,1984,)推算为,0.0005-0.0607,。

准周期为,9.5 ×10,4,年至,10 ×10,4,年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根据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可知,,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的速度较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则较慢结果,使得天文四季不等长,:,,春季:春分,—,夏至,,,92,天;夏季:夏至,—,秋分,,,94,天;秋季:秋分,—,冬至,,,90,天;冬季:冬至,—,春分,,,89,天87,,轨道偏心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的影响:,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一方面使地球在一年内接受到的太阳日辐射量随之改变;另一方面又使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获得辐射量的差异也发生变化目前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地球在近日点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比远日点多,7,%如果偏心率为,0.061,时,这个差值可达,30,%88,,黄赤交角,89,,②,黄赤交角的变化,,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光直射在一年内到达最北(北回归线)与最南(南回归线)的地理纬度,及出现极昼与极夜(北极圈与南极圈)的地理纬度,也即,决定着地球表面各纬度带年内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引起天文五带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变化是由黄道面位置的改变而引起的(任振球,,1990,),但它相当于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或赤道平面倾斜度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的范围在,22°00′,—,24°30′,之间,(,20.8,—,24,度,),,变化周期为,4.1×104a.,目前正以,47″/100a.,的速度变小,直到,15ka.BP,之后黄赤交角再一次达到最小90,,黄赤交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量沿纬度的分布,,若黄赤交角减少,1°,时,太阳辐射量在赤道区域就增加,0.35,%,在两极区域则减少,4.02,%当黄赤交角增大时,其效应相反此外,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引起回归线和极圈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也就,改变了不同类型热量带的范围91,,92,,5,公转周期:公转周期为一年,年的时间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①以恒星为参考形成,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9,.,5秒(即,365.2564,日),是地球公转,360°,的真正周期②以春分点为参考形成,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即,365.2422,日),回归年与恒星年之差称为,岁差,,因为春分点每年沿黄道西退,50.29″,,所以地球实际转了,359°59′9.71″,回归年是季节更替的周期春分点西退是,地轴进动,的结果93,,地球公转中的进动,,由于受月球、太阳、行星等天体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摄动,,力图使赤道面与黄道面重合,而使,地轴指向作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即地轴的进动,,其结果使:,,地球近日点在黄道上顺地球公转方向移动的现象。

近日点进动周期约为,10 ×10,4,年春分点反地球公转方向的缓慢运行春分点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为每年,50,”,.2786,,大约,2.58,,10,4,a,运行一周③以黄白交点为参考形成,食年,,为,346.6200,日94,,岁差,95,,6,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为,29.78km/s,,平均角速度为每日,0.99°,,亦即每日约,59′,;,,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线速度最大(,30.3km/s,),角速度最大(,61′10″/,日);远日点时公转线速度最小(,29.3km/s,),角速度最小(,57′10″/,日)地球向径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速度始终不变96,,97,,闰年,,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98,,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99,,,冬至日,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A,B,,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夏至日,,二分日,,,100,,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南回归线,北回归线,101,,(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02,,103,,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1,)纬度变化,(,2,)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104,,例: 北京,39,54,,,夏至日,H=90,—|39,54,,,-23,26,,,|=73,32’,冬至日,H=90,—|39,54,,,+23,。

26,,,| =26,40,,,春秋分,H=90,—|39,54,,,+0,16,,,(,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直射同半球减,夏半年),(直射异半球加,冬半年),105,,3,、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以及天文五带形成,,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白昼就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于夜,北极圈内有极昼秋分日至冬至 日,——,北半球昼短于夜,北极圈,,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106,,4,、产生四季更替和二十四节气,,四季的划分,我国和欧美四季划分的不同,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我国夏季,我国秋季,我国冬季,我国春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夏,秋,冬,欧美季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6,,,21,,下半年来,8,,,23,107,,108,,A,B,C,D,,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2,)判断,ABCD,相应节气:,,(,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4,)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

练习,冬至,春分,夏至,秋分,A——C,,,109,,四、 岁差,章动和极移,,,1.,岁差,: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如下图所示--地轴的旋进110,,2.,章动,:月球,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动的,因而引力方向也不断变化太阳每年两次,月球则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轴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摆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扫过的轨迹成为荷叶边形的锥面,而非一般的圆锥面附加在圆上的这种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111,,3.,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真正的极点位置经常发生变化,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极移实际上就是地球的自由章动112,,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又称,子午线,经线特点,1,、是半圆,,2,、长度相等,,3,、指示南北方向,第四节 地理坐标,113,,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确定0,°,114,,本初子午线,115,,116,,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确定经度实质,:本地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两面角,0,0,60,0,E,60,0,117,,经度划分:,书写方法:,,北京:,东经,116°,或,116°E,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118,,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119,,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N,1.,都自成圆圈,——,纬线圈2.,赤道最长,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为点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特点:,120,,纬,,度,赤道,0°,,,,南北极点,90°,121,,纬,,度,40,°,,书写方法,:,,北京:,线面角,北纬,40°,,(,或,40°N),实 质,:,本地点到球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122,,,0º,,,,,,,北半球,南半球,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北温带,北寒带,纬线的应用:,划分,南、北半球,;,五带,;,中低纬度,123,,,纬线,经线,形状特征,,,长度,,,指示的方向,,,度数范围,,,0°,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圆,半圆,赤道最长,相等,东西方向,南北方向,180°,360°,赤道,本初子午线,124,,125,,,纬线,经线,形状特征,,,长度,,,指示的方向,,,度数范围,,,0°,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圆,半圆,赤道最长,相等,东西方向,南北方向,180°,360°,赤道,本初子午线,从赤道向南北递增,0°,向西向东各增大到,180°,126,,0,20,°,40,60,°,,20,°,,40,60,0,30,30,60,90,°,,120,°,150,°,,60,°,°,°,°,°,°,°,°,°,经纬网定位,127,,1,、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 ),,A,、,30,0,N,,,160,0,E B,、,30,0,N,,,20,0,W,,C,、,30,0,S,,,20,0,W D,、,30,0,S,,,160,0,E,,,2,、与,120,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60,0,E B,、,60,0,W,,C,、,120,0,W D,、,0,0,。

D,B,128,,3,.关于下图中,A,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B,.,A,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A,点位于东半球,,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A,点位于南半球,C,129,,[,课后思考,],(,2002,年高考题)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130,,15°,经线的划分,东经,西经,15°,30°,45°,60°,90°,30°,45°,60°,90°,0°,本初子午线,向西增大,向东增大,131,,90°,105°,120°,145°,160°,180°,160°,145°,120°,105°,90°,西经,东经,132,,120°,0°,30°,45°,60°,75°,90°,105°,135°,150°,165°,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15°,西经,东经,北极,133,,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134,,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于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探测、陨石、实验分析及地面调查等给予推断的,部分受到深钻和深海钻探的检验。

天然或人工有控爆炸的震波波速、传播方式,,重力测量与重力均衡运动,,地热与地幔对流,,地磁与地球的圈层运动,135,,,,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2,、圈层的划分:,分 类,特 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横波,,,,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137,,33,2900,速度,{,千米,/,秒,),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138,,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33,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圈层的划分:,139,,思考,想一想:,,,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140,,思考、探究:,,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其他,,改进钻探技术,,14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4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同心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物质组成和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范围和特点,人类生活在地球表层,范围,特点,143,,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一 海陆分布,,1,、,具有“水球”之称,,2,、海陆分布不均,,3,、海陆分布对蹠现象,,4,、大陆分布的成对现象,,5,、大陆轮廓形状特点,:,三角形边缘的吻合性,144,,世 界 海 陆 分 布 及 各 大 洲,145,,二 海陆起伏,,,1,、海陆分布的泛对称现象:即大陆面积越大,高度越高,海洋面积越大,深度越深2,、海陆起伏曲线146,,三 岛屿,,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称为 岛屿 海洋中的岛屿可分为:,,,1.,大陆岛: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大陆有密切联系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等。

2.,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 火山岛 和 珊瑚岛 两类147,,四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148,,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一章完),149,,第一章 作业:,1,、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2,、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5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