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记忆“六法”1.心到、眼到、口到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然后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他说:“朗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2.读读、写写、记记《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鲁迅先生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字订成一小本,为自己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方便 3.博采众家之长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除了读规定的功课之外,有关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的书,无一不读他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来蜜来;倘若停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他还主张:“书在千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是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博览群书应是;①不专看一家之书,而博采众家之长;②不但看本专业的书,也要看本专业以外的书;③不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书,也要看自己不愿意看的书,包括论战对手的书;④不专看本国书,也看外国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4.先容易后困难鲁迅先生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也就是说,读书要“先易后难”,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书读多了,知识面扩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5.边读、边思、边问鲁迅先生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书上写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这样,边读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6.剪贴批注积累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消息报告和他本人的文章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文章鲁迅的《肖伯纳在上海》一书从封面到内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