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知耻知耻,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对一个人而言,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得强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虽饱经忧患,却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在心灵深处秉持着正确的荣辱观经典驿站 1不可无耻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文意: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不知道羞耻,是真无耻啊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淮南子泰族训》注释:①治:治理②非:不礼义:礼法道义文意:百姓没有廉耻之心,国家就很难治理不修持礼法道义,廉耻之心就无法确立孟子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注释:①大:重要②机变:阴谋诡计③若:如、赶上文意:孟子说:”羞耻心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些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什么羞耻心的不如别人却不以为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温馨点击: 在本课中,我们学了关于“知耻”的格言孟子等古代大思想家都非常看重羞耻之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知耻”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还关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活动广角: “人不可以无耻读了圣贤的名言我很受启发......是啊,有羞耻之心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我画的关于“知荣知耻”的漫画以文明礼貌为荣 以举止粗俗为耻让我们也来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吧!成长阶梯: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能得几颗☆,就把相应的☆涂红吧!评价项目评价方式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熟练背诵☆☆☆☆☆☆☆☆☆☆☆☆正确背诵☆☆☆☆☆☆☆☆☆☆☆☆交流讨论☆☆☆☆☆☆☆☆☆☆☆☆2知耻近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礼记中庸》注释:①力行:努力去做②修身:提高修养,陶治性情文意:好学的人,离智者就不远了;无论什么事都努力去做的人,离仁者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就不远了知道这三件事的人,就会明白为什么人人都需要修身了。
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强果则下廉耻——(汉)戴德《大戴礼记主言》注释:①恶,憎恶耻:以.......为耻②强果:坚强果敢文意:上面的人憎恶贪婪,下面的人就以争名夺利为耻;上面的人坚强果敢,下面的人就廉洁知耻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治长》注释:①左丘明:古代著名史学家②匿怨:把对别人的怨恨隐藏在心中,不露声色文意:孔子说:“用花言巧语讨好别人,左丘明以此为耻辱,我也以此为耻辱心里怨恨别人,表面上却假装和人家友好,左丘明以此为耻辱,我也以此为耻辱温馨点击: 同学们,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耻”字的金文是这样的——左边表示用耳听,右边表示用心感受趾”字的本义是“耳听批评,内心羞愧”在古人看来,耳朵和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活动广角: 学习了课文,我明白了要时刻把荣辱记在心上我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课文中,孔子讲述了他认为阯辱的事情在生活中,你认为耻辱的事情有哪些?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并写下来吧! 成长阶梯:1.本课的3段选文你能诵 (1段/2段/3段)。
2.在本课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表现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3.学习了本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3不耻贫贱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注释:①衣:穿着缊:旧的丝棉絮②孤貉:泛指名贵的皮毛③由:仲由,即子路孔子的学生④不忮不求,何用不破:《诗经》中的句子意思是,不嫉妒,不贪心,怎么会不好呢? 忮,嫉恨臧,善文意: 孔子说:“穿着破衣服,与那些穿着名贵衣服的人站在起,却不感到耻辱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心,怎么会不好呢?””子路听了,便总是诵读这两句诗孔子又说:“仅仅做到这样,怎么能算是好呢?”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清)宋柏庐《宋子家训》注释:①谄:巴结、讨好文意: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便表现出做慢的姿态,是最卑贱的。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文意:太在乎小细节的人不能成大事,一点羞辱也不能忍受的人不能立大功温馨点击: “知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分清是非、善恶、荣辱,是一个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活动广角:《朱子家训》中讲的都是关于治家的原则和经验我要找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你知道哪些关于“不耻贫贱”的故事?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吧!成长阶梯: 1.本课的选文背得 (很熟/一般/不熟) 2.同学们认为你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3.读了《朱子家训》,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4知耻知足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注释:①上:圣贤②下:穷人③足:满足④可几:可能接近文意:跟圣贤比德行,跟穷人比欲求跟圣贤比德行,就会知道羞耻;跟穷人比欲求,就会懂得知足。
有了羞耻心,就有可能接近圣贤的境界;懂得满足,适可而止,即使简陋的环境也能安处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注释:①诟:羞辱②嗜欲:喜好和欲望文意:品行高尚的人见到利益就会想到耻辱,见到可耻的事情就会想到羞辱,有喜好和欲望时就会想到廉耻,愤恨发怒时就会想到祸患温馨点击: 询悦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汉灵帝时,政治黑暗,询悦于是托病隐居汉献帝时,他被推荐到曹操手下做官他把自己的思想写在《申鉴》里上呈天子,汉献帝看后大为赞赏活动广角: 结合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要“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其中一段选文读给小组同学听,并讲一讲自己的理解比一比谁读得好、理解得正确这一课你学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评一评,看看自己能得几颗☆学们对你诵读课文的评价是: ☆☆☆ 同学们对你在交充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是: ☆☆☆ 5有耻且格 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注释:①道,同“导”,治理、引导②免:避免③格:纠正,改正。
文意:孔子说:“用政今来治理百姓,用刑来约東百姓,百姓虽然能避免犯罪,却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制约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着耻心,且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明)顾炎武《日知录》文意:不懂得的廉洁人,什么样的东西都敢当成自己的;不知道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一个人如果这样,必定失败灭亡夸而无耻,强而无惮,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与也的——(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注释:①惮:畏惧、害怕②忍:对……残忍③与:赞成文意:自我夸耀而不知道羞耻,蛮横无理而不知道害怕,只顾勇猛而对人残忍,这些都是君子反对的温馨点击:顾炎武教导我们,一个人行事,凡是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要去做这实际上就是主张用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让我们从小做起吧!活动广角: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使人“有耻且格”?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吧! 如果人们“不廉”“不耻”,结果将会怎么样?顾烫武先生的话你读懂了吗?请搜集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其他语句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成长阶梯:评价项目评价方式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通读选文☆☆☆☆☆☆☆☆☆☆☆☆参与交流☆☆☆☆☆☆☆☆☆☆☆☆搜集名言☆☆☆☆☆☆☆☆☆☆☆☆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给自己的表现作个评价吧!1周处自新 周处年轻的时候,脾气粗暴,好惹是生非,经常与人打架,人们都把他当作恶霸。
那时候,县境内的大河里有一条恶龙,山里有一只猛虎,它们也经常祸害百姓当地的人们便把周处同恶龙、猛虎一起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有人故意对周处说:“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不去杀死猛虎、恶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这是希望“三害相斗周处听后,立即上山杀死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恶龙搏+ 三天三夜过去了,人们都以为恶龙和周处死了,纷纷出来庆祝没想到周处却杀死恶龙,上了岸他听说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而纷纷庆贺的事后,才知道自己被人们视为祸害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去找受人尊敬的陆云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你能主动认错,还是很有前途的从此,周处改过自新,终于成了一代名人温馨点击: 周处将荣辱记在心上,他的英武正直为后人所倾同学们,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让我们常怀一颗羞耻之心,时刻督促自己进步吧!活动广角: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贾生(宋)王安石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周处成长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把“周处自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最后别忘了说说自己得到的启示。
成长阶梯: 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贾生》这首诗吗?如果能,就奖励给自己一个小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