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第一篇: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大道行思 2022042135 周宁静 2022年11月,中央电视台历时3年、精心制作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大国崛起》开播恢弘的气势、详实的史料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深入的剖析和理性的梳理, 一帧帧画面把观众带进了 500 年来风起云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之中在审视历史的同时, 更激发了国人和平崛起、振兴中华的信心《大国崛起》 打破了人们在教科书上熟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家的传统解读, 以一种新的视角拓展了观众的目光和思维 2022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大历史写作的新人文纪录片》这样评价《大国崛起》——中国电视人首次用影像梳理 500年世界现代历史, 也是中国人首次透过大众传媒观看 500年世界大国风云变幻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引人入胜的片段外,情节、结构、细节、兴奋点、悬念等要素缺一不可《大国崛起》就在这些方面做到了 在情节的构思和编排上,在长达 12 集的篇幅中, 编导者通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 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这根主线, 既不拘泥于政治的纷争, 也不纠缠于战争的阴霾, 而是采用跳跃式的方法将一个个经济变革中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 在理性、生动地刻画历史人物的同时, 为观众寻找出一个个世界大国的发展脉象。
独特的视角让《大国崛起》的情节赋予了新意 在第 5 集法国篇《激情岁月》中, 编导者将大量篇幅聚焦在一批思想家身上当镜头推向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保存库时, 解说词写道: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 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光亮, 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 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解说辞无疑是专题纪录片的灵魂所在它的作用是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而不是画面的简单的重复对于历史专题纪录片来说,因为几乎所有的史实都发生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很少有历史录像可供使用,所以解说辞变得尤其重要,而解说辞也是最难组织语言的,它要求语言精练,有概括性,客观而又不带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看似容易被人忽略而遗忘的解说词,在《大国崛起》中,却体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效果 有力的解说词、磁性的嗓音构造出非凡的气势流畅而传神的句子,有的像情景交融的散文;有的如滔滔江流的演说;有的似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的则同一首含意隽永的短诗解说词的流畅是构成文本的重要基础,只有流畅才能平坦安稳地叙事,才能在起承转合中铺垫, 才能在不经意中酝酿。
传神是一个更高的境界,而在《大国崛起》中却是俯拾皆是,如珍珠般随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解说英国篇时,有这样一段话:“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他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的领地因此,约翰王又被称为‘失地王’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他把贵族们的继承税上涨了100倍,兵役免除税提高了16倍,与此同时,牛、羊、小麦的价格也都出现了成倍上涨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 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兼备,让解说词不仅精确全面有力,更是唯美绚烂如同烟花的开放在过渡上,解说词不仅有直接的画外音、对白,还有精彩的访问,让全集增色不少在艺术欣赏层面,画面的恢弘磅礴与解说词的雄伟深沉相交相融,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魅力和时代印记如解说词中的一段就颇具王者风范:“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在兴奋点上,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片中运用的电脑特技效果在《大国崛起》中,制作团队运用了许多电脑特技,复原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瞬间。
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时的各种地理地图以及航海扩张路线,荷兰的廉价船只的模型以及其大型商船队弥漫大海的壮观,英国全盛时期的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和攻陷巴士底狱时的场景,此外还有德国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等等当这一个个经典的历史瞬间呈现在你的面前时,历史仿佛就在眼前,那种对历史宏观而又近距离的审视的感觉,让人惊叹不已真实的历史画面与虚拟的情景再现有机叠加, 通过多种表现元素来烘托主题, 既弥补了因真实情节的缺失所带来的遗憾, 更增添了全片表述层次的连贯性和艺术感染力, 使其纪实风格更具艺术性和灵活性 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要在情节、细节处出彩,巧妙的设置悬念也是精华之所在灵活的使用悬念不仅能丰富纪录片的情节,更能激发观众观看的兴趣,吸引受众的眼球在《大国崛起》中,体现的悬念点就是理性剖析各国的功过得失,介绍中你会看到与你想象中大相径庭的大国印象如在第 8 集《寻道图强》中, 以 1698 年 10 月 1000 多名俄军官兵在莫斯科被处死的历史画面作为引子, 揭示了沙皇彼得一世的残暴紧接着话锋一转, 讲述青年的彼得一世如何隐姓埋名, 用一年多的时间跟随俄国的平民工匠走出国门, 到当时先进的荷兰、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学习工业技术和科技知识, 从最原始的木匠活做起, 学驾驶、造军舰、学建筑, 并被推荐为优秀工匠。
如此立体地对一个君主作全方位的描 述, 这在以往的中国政论纪录片中是罕见的它打破了教科书上对历史人物概念化的解读, 让观众通过荧屏去见证一段尘封的史实 《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对500年来大国崛起的道路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并且提出了大国崛起一些共同的方面总结说来便是:海洋优势,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体制创新,实现现代化 大国崛起的道路虽然是不尽相同,但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集中保罗·肯尼迪说到:“可能我们都不能解释大国崛起的全部原因,我们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我想最终可能是文化或许,大国崛起在于,大道行思! 第二篇: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 学院:XXXXX 专业:XXXX 姓名:xxxxx 学号:XXXXX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对中国而言,在《大国崛起》中的其他大国的兴衰起伏,整个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这些大国都至关重要,他们对中国而言,更多的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回亿,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整个世界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我心中,祖国是我的脊梁,我们的复兴之路还未结束,作为一位中学生,可想而知,我们的肩上负担的胆子还很重,为了中华民族的梦,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大家共勉吧!中国,加油!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三篇: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看了十二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很多人都在思考那些大国为什么会成为大国?中国算不算大国?中国怎样才能成为大国?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大国为什么崛起? 综合片中众学者的观点,大国的崛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的形成 国家政权可以集中比个人和其他组织更大的力量从而为大国的崛起助一臂之力,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的新航路的开辟都是在两国政府(国王)的支持下进行的。
这使得这两国国家在西欧诸国中首先富裕起来在美国,十三块英国殖民地的人民也是先团结起来发表了《立宣言》然后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二、思想文化的力量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精神和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不否认他们其中有些是侵略者)冒着生命的危险扬帆出海时,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美好希望和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心当彼得一世装扮成学徒、工匠在西欧各国工作学习的时候,他对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敬仰是多么的强烈由此可见,探险的精神、求知的精神、敢于否定自我不耻上问的精神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 思想需要发展,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德国洪堡大学的创办者给普鲁士国王提出两项要求:国家要资助大学、国家不许干涉大学的学术自由!奇怪吧?更令中国人想不通的是国王居然答应了!洪堡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之所以吸引和造就了如星汉灿烂般的人才(解释1) 思想家需要被尊敬,这并不是他们本人的要求,而是尊敬思想家的人们看到了思想如同熊熊火焰照亮黑暗的力量法国的先贤祠里埋葬着72个人,大部分都是思想家英国的丘吉尔说:“我宁可舍弃印度,也不舍弃莎士比亚”其对思想的重视和尊敬可见一斑。
思想的力量的确是巨大的,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思想启蒙了法国大革命,启蒙了对欧洲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思想的力量较之权力和武力是深刻和深远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欧洲近代科学的建立也是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才得以诞生的,如果没有宗教改革,没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就不会有日心说、不会有牛顿、不会有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体制的创新 所谓体制,实际上是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组织的结构方式好的体制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落后和反动的体制则阻碍生产的发展,扼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制实际上是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加以创造和实践的产物 中国是不是大国? 要回答中国是不是大国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大国的标准 什么样的国家算是大国呢? 我认为“大国”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大国大概能分为“力量型”大国和“思想力量综合型”大国 所谓力量型大国,指的是单纯的经济富足和武力强盛,例如新航路开辟后赚的盆满钵满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又比如横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