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郭庄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 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而《老炮儿》的走红,无疑为构建什么样的诚信社会,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可做的榜样,而且将人人具有的向善天性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故而可以说,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的确难以估量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喜欢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艺作品,喜欢的是文艺作品对现实的真切关怀和真实再现,希望从文艺作品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因此,作为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为人民而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从《平凡的世界》中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B. 读《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更向往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C. 《老炮儿》一炮打响,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D. 《老炮儿》为构建诚信社会树立了榜样,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应该怎样去做,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它们都能为人民群众奉上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B. 来源于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是好的文艺作品受群众喜爱的重要原因C. 文艺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就应该祛除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从这些作品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D. 真切的“获得感”,不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精神食粮,而且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B. 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就要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C. 每一位文艺创作者,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D. 事实上,人民群众具有和文艺创作者一样的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喜欢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参考答案:1. B 2. A 3. D试题分析:1. B项“我们更向往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一信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A项“它们都能为人民群众奉上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中的“都”说法太绝对,应该是老百姓“喜爱的,津津乐道”的文艺作品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原文说“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并没有将人民群众与文艺创作者相提并论,故答案为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①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完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进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瀵进行考察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23. 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4. 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5. 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请加以概括参考答案:23. 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③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24. 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 25. 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需要对全文进行梳理,然后分条列举,就可得到答案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城市的知音”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意思是说,侯仁之是一个热爱城市、了解城市、研究和保护城市的人所以,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侯仁之热爱城市的表现,为研究、保护城市做过的贡献,然后分条列举,就可得到答案如第⑧段“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表现出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的热爱之情;“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表明侯仁之研究过的城市很多;第⑨段“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参与保护卢沟桥与莲花池等行动,表明侯仁之为保护城市付出了很多。
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写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开头段的作用有点题, 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照应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等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写了侯仁之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深感迷茫,表现出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想学史“给社会治病”,既写出他转行的原因,也表现出他的爱国之心,突出了人物形象;从传记的角度看,引用弟弟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从结构上看,正因为开头段交代了侯仁之由学医转为学史,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开头段为下文做了铺垫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和作者观点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需要通览全文,梳理出侯仁之的优秀品质、学术研究中相关的言与行,然后归纳总结文章开头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