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命上(2)全文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 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 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 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 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是故子墨子言日: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25),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 大害也[注释](1)本篇的主题为反对命定思想墨子认为命定论使人不能努 力治理国家,从事生产;反而容易放纵自己,走向坏的一面命定论 是那些暴君、坏人为自己辩护的根据关于检验言论,墨子提出了 三 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 对误国误民的命定论2)有命:即命定思想3)此句中 命, 按刘昶说当为力4)驰:同阻5)钧:制陶用的转轮6) 表:此句中用为原则7)原:推断、考察8)废:通发9) 盖:通盍,何不之意10)出:此字恐有误11)盐:为 ■之 误,意为 暇12)五者:疑为 三者13)错:为 措 之假借 字14)谛:依俞槌说读为 悴,忧愁之意15)移:为利之 误。
16)本句则当为利则分之漏17)罢:通疲18)涂: 当为 途心途,即心计辟:通 僻19)《仲虺之告》:《尚书》 篇名20)龚:依孙星衍说,当为 用 之音近假借字,因此意21) 《泰誓》:《尚书》篇名22)处:当为虐23)裾:祗 之误 (24)此句有误, 排漏 疑作 兵备25)忠:通 中[白话]墨子说过:古时候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国家富裕,人 民众多,法律政事有条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贫困,求人口众多不得 反而使人口减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乱,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所 想的,得到了所憎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过:主张 有命 的人,杂处于民间太多了 主张 有命 的人说: 命里富裕则富裕,命里贫困则贫困,命里人口众多则人口 众多;命里人口少则人口少,命里治理得好则治理得好;命里混乱则 混乱;命里长寿则长寿,命里短命则短命,虽然使出很强的力气,有 什么用呢?用这话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 主张 有命 的人是不仁义的所以对主张 有命 的人的话,不能不明 加辨析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 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 白是非利害之分了。
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 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 如何实践呢?把 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 标准的说法然而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有命为什么不朝上看看 圣王的事迹呢?古时候,夏桀乱国,商汤接过国家并治理它;商纣乱 国,周武王接过国家并治理它社会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桀纣 时则天下混乱,汤武时则天下得到治理,它能说是有命吗?然而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人认为有命为何不向上看看先 代君王的书呢?先代君王的书籍中,用来治理国家、颁布给百姓的, 是宪法先代君王的宪法也曾说过 是不是请求来的,祸是不可避免 的;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 这样的话吗?所用来整治军队、 指挥官兵的,是誓言先代君王的誓言里也曾说过 福不是请求来的, 祸是不可避免的;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 这样的话吗?所以墨子说:我还无暇来统计天下的好书,不可能统计完,大 概说来,有这三种现在虽然要从中寻找主张 有命 的人的话,必然 得不到,不是可以放弃吗?现在要听用主张 有命 的人的话,这是颠覆天下的道义。
颠覆 天下道义的人,就是那些确立 有命 的人,是百姓所伤心的把百姓 所伤心的事看作乐事,是毁灭天下的人然而都想讲道义的人在上位, 是为什么呢?答道:讲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 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怎么知道的呢? 墨子说:古时侯汤封于亳地,断长接短,有百里之地汤与百姓相 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得利就分享率领百姓向上尊奉天帝鬼神所 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 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古时候文王封于岐周,断长 接短,有百里之地,与他的百姓相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得利就分享 所以近处的人安心受他管理,远处的人向往他的德行听说过文王的 人,都赶快投奔他疲惫无力、四肢不便的人,聚在一起盼望他,说: 怎样才能使文王的领地伸到我们这里, 我们也得到好处,岂不是也和 文王的国民一样了吗? 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 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前 文所说:讲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 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我因此认识到这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