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一、作品抢读,1、 马克西姆·高尔基 (1868-1936),原名 ,他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 2、《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 3、《童年》共分为 章,讲述了 (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廖沙,俄国,阿列克塞· 马克西莫维奇 ·彼什科夫,13,二、阅读方法(略读梳理,精读赏析),1、概括内容,梳理情节--略读,(2)范例:概括第一章的故事情节父亲去世,母亲生孩子我们安葬好父亲后,坐船去外祖父家,外祖母在船上给“我”和水手们讲民间故事1)方法介绍:人物+事件,(3)阅读第二章的故事情节,概括本章内容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瓜分母亲的嫁妆而打架舅舅米哈伊尔教唆自己的侄子,把顶针烧热去捉弄格里戈利外祖父打了萨沙我把桌布放进染缸,结果被外祖父毒打外祖父带来礼物来病床前看我,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小茨冈也来看我,教我如何减轻被打时的疼痛。
1)批注方法介绍: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的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2、赏析句子,品评人物--精读,阅读的时候可用横线、波浪线、圆圈、着重号、三角符号等在书上圈点划线,读到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用上问号批注的方式: ①质疑式批注:即在阅读中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②赏析式批注:即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分析认知 ③评价式批注:即对书中人物的评价,某事的看法等 ④感想式批注: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2)赏析句子方法介绍:从语言表达角度的分析认知,包括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①品词:“ ”(动词或形容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 ②品修辞:运用了“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 “ ③品人物描写:运用了“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 “ ④品环境描写:这是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 ”烘托出“ ”心情3)以第二章作为研读对象,领悟“赏析句子”的阅读方法两个舅舅呼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委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星期六晚上祷告之前,我被一个人带到了厨房里,那里不但一片漆黑,而且静得怕人我记得,过道和房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秋天的傍晚灰蒙蒙的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舅舅们愤怒的神态,突出了他们的自私、残暴赏析: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周围环境是恐怖的、寂静极了,烘托出“我”当时恐惧、紧张的心情别给我装蒜!”外祖父说,“这一下打得轻,不疼!这一下才叫疼呢!”说着,树条又“啪”的一声抽了下去,萨沙的身上登时就像火烧似的肿起一条红道道,表哥直着嗓子叫喊不迭赏析:这段话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祖父下手很重,可以看出外祖父的性格很凶狠、残暴我在他怀里奋力挣扎,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赏析:“挣扎”、“揪”、“咬”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倔强执拗的性格特点三、明确阅读任务(作业),1、运用“略读梳理”和“精读赏析”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名著《童年》: (1)每天阅读30页,6天读完《童年》 (2)全书共13章,概括每章节的主要内容第7天完成) (3)举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主要人物有:外祖父、外祖母、阿廖沙、两个舅舅、小茨冈、格里戈里、两个表哥等。
第8、9天完成) (4)每章至少赏析3个精彩句子、分析艺术特色第10、11天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并协调做好阅读实践汇报课的资料准备(一个星期): (1)组长督促组员完成以上四个任务,组织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每个组员分配汇报资料的具体任务 (2)组员们完成阅读卡内容,整理、筛选、整合阅读汇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