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知识点归纳整理 知识点:1.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2.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3.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4.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6.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政府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8.任何社会都有争议存在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9.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地方人民政府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1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12.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14.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15.(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重要体现,每一张选票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珍视16.每年的(三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共商国是17.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18.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19.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20.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1.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
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22.我国国家国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我们熟悉的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都在行使(行政)权力23.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24.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服务)于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25.一站式服务,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了26.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2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28.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29.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30.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关,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31.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合法的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和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监督行政机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3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33.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权益造成损失。
34.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35.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知识点: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9)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1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14.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以健康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15.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16.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18.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