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近五,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年份,题型,考查点,分,值,2024,单项选择题,中华文化的传播,2,2023,单项选择题,祖冲之,2,2022,单项选择题,前秦民族交融,2,2021,单项选择题,、,材料题,北方贵族在南方的经济活动,;,五胡,内迁,与,民族交融,6,2020,单项选择题,五胡内迁与民族交融,2,命题,规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政权分立时期,,,也是民族交融的重要阶,段,,,同时还是人口迁移的重要阶段,复习本主题时要理解,,,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本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在中考时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呈现,,,尤,其要把握人口迁移与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政权更迭,人口迁徙,江南地区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七上,P80,83,、,P85,96,),2022,新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影响,三国鼎立相对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来说,,,是历,史的进步,,,局部的统一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29,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政权,重要事件,西晋,(,1,),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时,,,“,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3,),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西晋,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八王之,乱,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前,秦,苻坚,改革,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淝水,之战,383,年,,,前秦苻坚发动对东晋的战争,淝水之战中,东晋,获胜,,,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南,北,朝,南朝,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其中宋疆域最大,北朝,十六国后期,,,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最后,北,周,灭掉北齐,人口,迁徙,人口,南迁,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其影响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少数,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影,响,是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1,),政治,:,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2,),经济,:,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民族交融,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普遍实行麦稻兼作,,,种植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1,),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2,),东晋南朝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影响,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建康,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措,施,(,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洛阳,民族,交融,的,意,义,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易错易混】,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役,时间,双方,胜利,影响,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军、项羽,项羽,秦军主力被歼灭,官渡,之,战,200,年,袁绍、曹操,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383,年,前秦、东晋,东晋,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的统治暂时稳定,2,.,魏晋南北朝更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七上,P97,101,),2022,新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祖,冲,之,简,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成,就,(,1,),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与其子合著,缀术,(,2,),天文历法,:,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3,),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圆周率,齐,民,要,术,概况,北朝,贾思勰,著,,,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影响,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书,法,曹魏时书法名家有锺繇和胡昭,,,锺繇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贾思勰,王羲之,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同时,,,山水画开始形成,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拓展延伸】,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反映社会生产生活,;,内涵丰富,;,雕刻,技法高超顾恺之,官渡,赤壁,220,221,229,八王之乱,孝文帝,洛阳,齐民要术,兰亭集序,官渡,赤壁,220,221,229,八王之乱,孝文帝,洛阳,齐民要术,兰亭集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孝文帝,(,467,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二是褒贬兼有,;,三是全盘否定,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1,),(,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一任一观点加以,解读,2,分,),观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基础任选一个观点,答出,2,点得,2,分,),材料二,【科技人才辈出】,祖冲之,贾思勰,蔡伦,张仲景,【文化成就璀璨】,云冈石窟,史记,兰亭集序,佛教,(,2,),(,时空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通过交流,、,交往和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科技人物和文化成就,,,以,“,我最想生活在,时期,”,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8,分,要求,:,标题明确,,,史实准确,,,短文内容需包含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表述成文,,,150,字左右,),表述,:,两汉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科技文化成就突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逐渐取代竹木简,,,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张,仲景发表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标题,:,我最想生活在两汉时期2,分,),1,.,(,2023,广东,),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D,),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2,.,(,2022,广东,),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
苻坚这一举措,(,D,),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D,D,3,.,(,2024,广东,),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C,),A,.,儒家学说的包容性,B,.,鉴真东渡的影响力,C,.,中华文化的吸引力,D,.,中华文明的创新性,C,【解析】,根据题干,“,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和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半岛学习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C,项正确,;,儒家学说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吸取其他文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原文明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不涉及创新,,,无法得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深圳,),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
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D,),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D,【解析】,据,“,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可知,,,题干说明南北朝时,,,北方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传入南方,,,民族之间相互交融,,,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饮食习惯,的交融,,,与人口迁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