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四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学习目标1.说出古希腊文明的地理位置范围,认同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2.复述希腊城邦出现的时间、含义、突出特点、居民构成及其关系,列举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时期及其完善的表现,辩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简述亚历山大东征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辩证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其对文明的破坏性二、学习内容知识点1:希腊城邦1、古希腊的地理概况(1)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重点提示: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的地理范围并不完全相同2)地理特点及影响A地理特点: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B地理特点对希腊的影响:政治上:多山不便于各地区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经济上: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C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点及成因不同点:古代亚非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以经营农业为主,属于大河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工商业发达,属于海洋文明。
成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希腊境内多山,气候湿润,不适合农作物种植;临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兴盛,这使希腊工商业发达2、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3、希腊城邦(1)出现: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2)含义: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3)突出特点:“小国寡民”4)最大城市:斯巴达(5)居民:公民和非公民两类公民A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B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C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D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隶A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B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两者关系: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非常困难知识点2:雅典的民主政治(重难点)1、雅典城邦的全盛(1)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2)表现:A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B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雅典的民主政治(1)民主机制的完善A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B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D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2)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重点:评价伯里克利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制民主政治A积极影响:它为雅典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使古代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B局限性:它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能够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到当时雅典人口的很小一部分3)根本缺陷:直接选举(或抽签选举)(4)危害:公职人员难以保证素质,容易导致庸才误国知识点3:亚历山大帝国(重难点)1、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2、亚历山大东征(1)进攻波斯帝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迎战,亚历山大以少胜多,击败波斯军队2)进入埃及: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3)再战波斯: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六万精锐之师取胜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3、帝国建立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4、评价(1)消极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积极性:A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B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C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重点提示:A亚历山大东征本意不是传播文化,而是出于开拓疆土、掠夺财富,但是客观上为文化传播与交流提供了途径B东征促成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由于希腊是征服者一方,人员的流动也以希腊人到东方居多,因而相对来说,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更大一些,但东方文明对希腊的某些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五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学习目标1. 简述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建立、征服的过程;写出《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及作用。
2.说出斯巴达克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其爆发的原因3. 复述罗马帝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梳理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从征服、扩张到衰亡的演变过程4.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感受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二、学习内容知识点一:罗马城邦(重点)1、古罗马的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2)地理特点及其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十一农作物生长2、罗马城邦的兴起自公元前1000年起,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从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3、罗马共和国(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2)统治:A元老院:由300名贵族组成,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B执政官: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C公民大会:平民参加,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D保民官:共两名,由平民自己选出,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E《十二铜表法》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名称由来: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影响: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4、罗马的扩张(1)控制西地中海: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2)控制东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了东地中海地区,成为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3)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5、共和国的衰落:奴隶起义不断发生,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斯巴达克起义(1)直接原因: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极其低下,在角斗场上,他们或者相互角斗,或者与狮子等猛兽拼杀,观众以观看其生死挣扎为乐根本原因: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使阶段矛盾激化2)时间:公元前73年(3)领导人:斯巴达克(4)地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5)影响:在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6)结果:被血腥镇压下去7)历史作用: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加速了共和国的灭亡知识点二:罗马帝国(重难点)1、建立背景(1)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
2)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2、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3、黄金时期: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内湖”重点: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是历史的进步我们判断一中体制是否进步主要是看它对历史发展有没有推动作用)罗马帝国共和国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屋大维独揽大权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解决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所以应该是历史的进步知识点三:罗马帝国的衰亡1、原因内部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外部原因: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2、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3、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三、课后反思(结合课堂情况和作业记笔记)第六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学习目标1.判断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文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法学、历法等方面的成就,培养对西方古典文化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认同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培养关注人类社会、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二、学习内容知识点一:文学和雕塑(重点)1、希腊神话(1)特点:“神人同形同性”重点提示: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特点的内涵“神人同形同性”是指神既有人的形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永生,后者生命有限英雄传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神与人的后代,即半人半神的英雄,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斗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2)代表:《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提醒:《汉谟拉比法典》是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主要文献2、雕塑艺术(1)发展程度: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2)代表:A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B《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知识点二:建筑艺术(重点)1、希腊建筑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代表:雅典帕特农神庙2、罗马建筑艺术特点: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代表: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3、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影响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三:哲学和法学(难点) 1、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1)德谟克利特的主张及成就: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2)苏格拉底的主张及成就:将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3)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及成就: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重点提示:哲学的本意是“爱好智慧之学”,它在古希腊被视为知识的总汇现代人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