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观后感3篇 【观后感】 纪录片《重生》主要叙述了中华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奋斗历程,分别从"使命'"火种'"选择'"淬炼'"缔造',再现了20世纪二十年月至四十年月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幻,还原了中华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大事以下是本站共享的重生观后感3篇,盼望能帮忙到大家! 重生观后感第一篇 《重生》不仅仅代表着生命的再次连续,更是一种凤凰涅槃、烈火重生的革命精神中华共产党的成立和进展正是经过一步步的"重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重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部像电影的纪录片,它娓娓道来着中华从半封建半殖民到社会主义,中华学问分子思想的巨大转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华革命指明白前进的方向,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新青年》为青年的学问分子打开了社会主义的大门在第一代革命者的不懈努力中,属于中华的革命政党长出了萌芽我始终坚信是"信仰'维持着每一个共产党员连续向着社会主义前行15个人、一张餐桌,就是在这样坚苦的条件下却召开了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中华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然而就在共产党蒸蒸向上进展之时,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国民党却对其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毛泽东在总结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包围城市的属于中华共产党的革命方针,在炮火的洗礼中,中华共产党又一次"重生'。
最让我打动的是当时起义失败后,军心涣散,有许多人都想逃跑,毛泽东拿起枪支递给他们说到:"想留想走,我们都不牵强,但记住,只有共产党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当时逐步失去信念的共产党又团结在了一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一个优秀政党的领导,而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符合了中华人民的迫切盼望 作为新世纪的高校生,我们面对自己的先辈时,每一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我们的圆满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遗忘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烈作为新时代的高校生,我们更应当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喜爱党喜爱国家,做一个新世纪有抱负有作为的新青年 重生观后感其次篇 改革敞开四十周年来临之际,我校组织全体同学观看了一场红片《重生》,感受颇深,至今仍内心澎湃借此,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悟和心得 《重生》是一部叙述中华共产党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年间的奋斗历程的记录片片中还原了20世纪,中华共产党奋浴抗战的艰辛历程,真实感人之余,投射出中华共产党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中华革命道路艰辛而坎坷,这条路上,布满了未知和挑战,中共领导人有过迷茫的时刻,也有过左倾和背叛,但他们也从未想过放弃,这一点充塞让我熟悉到做人的原则问题,让我学习到生活的处事哲学和学习上的思索方式。
纪录片从毛泽东担当北大图书管理员开头叙述,那时的毛泽东只是一个新青年,高校生,并非名声在外,但他却思想卓越,乐观先进担当北大图书管理员这半年来,他研读各种思想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公报》再加上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先进思想分子的影响,毛泽东慢慢地走上中共道路,领导了中共革命这些革命精神不仅仅影响了当代中华人,也影响着21世纪的我们作为一名高校生,在学习生活中,要积累学问与阅历,学习中华共产党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钻研精神,并且,我们要始终学习弘扬中华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不断挖掘新思想,将中共精神与当代中华相结合,让民族之魂振兴中华! 重生观后感第三篇 周末在家,抽了半天时间,看了一部纪录片《重生》,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叙述中华共产党1921-1949年创业历程的纪录片其中叙述党历经的各种"血与火'的考验,形势之严峻,局面之繁杂,简直超乎常人想象 一个组织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在思索的问题而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卓越的组织,其创业史无疑是一部极好的创业教科书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 一、没有枪杆子,就没有话语权 大家都熟知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闻名论断。
在毛泽东之前,对20世纪中华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两个人袁世凯和蒋介石,都是依靠枪杆子起家的 先说袁世凯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斗战败以后,派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袁世凯耗费10年时间,在京、津、鲁地区建成北洋六镇,一举奠定了日后他成为北洋军阀领袖的基础 清政府出于对袁世凯手握重兵的忌惮,曾多次下令解除其兵权但由于北洋新军乃是袁世凯一手创建,其特点便是"兵为将有',换了其他人前去根本指挥不动 在北洋新军拥有无可替代的肯定权威,成了袁世凯捞取政治资本的最大筹码辛亥革命暴发以后,袁世凯和清政府"讨价还价',如愿以偿成为内阁总理大臣;民国成立以后,袁世凯和孙中山"讨价还价',如愿以偿成为"大总统'凡此种种,跟他对枪杆子的掌控力密不行分 再说蒋介石 1926年3月,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除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经过"中山舰'大事,蒋介石一举成为在党内和军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实权人物 由于把握枪杆子,蒋介石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由于把握枪杆子,蒋介石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摧毁了共产党内已经的三个"一号人物'陈独秀、向忠发、瞿秋白;由于把握枪杆子,蒋介石屡次通电下野,却屡次被请回国民党的权力中枢。
最终说毛泽东 毛泽东对枪杆子的熟悉,有一个转变过程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上写道:在对人的方面,主见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公平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见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1920年,毛泽东投身湖南自治运动,主见"二十年不谈中央政治'面对民众和同学的和平情愿,反动军阀不但无动于衷,反而举起了屠刀,对准了枪口......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夫运动考查报告》中提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及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斗失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以后要突出留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假如没有枪杆子,再难解的理论、再犀利的推断、再巨大的群众基础,都无济于事在任何时候,都要靠实力说话"将革命进行究竟'的底气,"向全国进军'的豪气,都主要来源于军事上的成功 启示: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团队要想壮大,就务必要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保证能够在市场上长期赚到钱。
在企业假如没有业务,就像在军队里没有枪杆子是一样的,永久不行能居于重要位置须知,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 2 二、谁最匹配一项资源,谁就将最终拥有它 毛泽东固然是中共"一大'代表之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并不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甚至不常会被"边缘化' 1931年赣南会议上,毛泽东受到错误批判,被指责为"狭隘的阅历论'、"富农路线'和"极严峻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 1932年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受到"左'倾错误领导的打击会后,毛泽东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离开军事指挥一线 这个时候,比毛泽东小14岁的博古,正在步入人生的"高光'时刻1931年,年仅24岁的博古担当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27岁的博古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但是,由于缺乏同学运动、农夫运动和战场上的实际阅历,博古乐观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又与李德推行攻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博古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而正是在遵义会议上,实际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启示:我们能看到许多风云一时的人物,少年得志,但却犹如流星一般划过天际谁取得过程的成功并不重要,谁现在走在你前面也并不重要究竟,每个人的"时区'不一样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拥有有余的实力,能够让你最终匹配得上你想拥有的"资源' 3 三、只要一息尚存,就决不轻言放弃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为5.7万人经过"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血雨腥风,一大批党员倒在了敌人的枪口和屠刀之下,人数最少时仅剩下1万多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开头长征湘江一役,红军固然突破了国民党军队重兵把守的第四道封锁线,但队伍折损过半,兵力已由动身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1941年1月,皖南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奉命北移,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突击部队勇敢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部署攻击延安国民党军出动34个旅25万余人,100余架飞机,由南、西、北三面对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攻击当时,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主力只有6个旅,兵力不足3万,与敌相比,众寡悬殊。
毛泽东打算主动放弃延安,并断言: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不难看出,从1921-1949年的28年岁月里,党所经受的大大小小的挫折数不胜数有许多时候,甚至都到了命悬一线、生死存亡之际,但往往又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假如没有顽固的意志,假如没有坚决的信念,是不行能不被困难困苦所压倒的 启示:从星星之火,到在中华大地渐成燎原之势,再到夺取全国的成功,这一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精神状态,与我们崇尚的"企业家精神'不谋而合软弱的人,在强压面前会被打倒;而内心强大的人,在重压面前会飞速反弹,甚至到达新的高度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