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苟利国家生死已 岂因祸福趋避之]苟利国家生死以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13KB
约2页
文档ID:300088881
[苟利国家生死已 岂因祸福趋避之]苟利国家生死以_第1页
1/2

[苟利国家生死已 岂因祸福趋避之]苟利国家生死以 【教育教学论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出自清代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意为假如有利于国家,即使死也豁得出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面是我整理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供大家参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由于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留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偏义复词,只是陪衬类似的例子许多,例如鲁迅赠日本友人的诗《题三义塔》中"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恩仇'一词中,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仇',否则,连"恩'也要"泯(泯灭,遗忘)',那还能依旧是兄弟吗?跟上述的"生死'一样,假如两个相反的意思都有,就解释不通了。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莫非可以有祸就躲避,有福就迎受吗? 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曾说过:"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趋:迎受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宠爱,常常吟咏的诗句 出处推荐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林则徐还作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诗中表明白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 "我心里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温总理的这句话感染了许多人。

2 / 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