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奇幻美对幼儿成长的作用王昭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赤峰 024000摘要:首先童话在创造手法上表现出来的奇幻美与幼儿的关系极为密切,童话奇幻之美对于幼儿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幼儿成长面临的问题,第三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锻炼了品质,汲取了精神上的食粮!第四奇幻的想象与童话中的奇幻美为幼儿带来了美好、梦想中的幸福关键词:童话、奇幻美、幼儿成长的问题喜欢听童话故事是每个幼儿的天性,而且童话故事确实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能贴近他们的心灵童话也是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曾接触过的艺术形式但是,什么是童话呢?有人说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也有人说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它最初起源于口述的民间故事一些童话研究者指出:“最本质、表示童话特点的东西就是童话形象[1] 《辞海》中提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2]我认为这些说法都对,我所想象的童话就是内心里最唯美、最感动,最梦幻的一种理想生活,带着幻想融入到生活里。
所以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内心意向的表现和投射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很多好听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这些童话书上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童话中奇幻美的表现形式安徒生说:“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他认为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是童话创造的源泉虽然童话都是虚构的,但是作者也是将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创作出精彩动人的童话故事所以,童话是幻想的产物,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特殊形式的反映,幻想既是童话的内容,又是童话的形式,作为形式,它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这就是拟人、夸张和象征通过这些手法可以体现出童话的奇幻美一)童话中的拟人拟人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诸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表现手法,是童话表现幻想的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作家们在童话中将动物、植物,以及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存在现象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从而形成物性和人性的奇妙和谐的统一比如孙幼军的《小狗的房子》,借助拟人的手法,展开奇妙的幻想,给我们带来一个多么温馨可爱的故事这种成功的拟人化个性描写精细入微地活画出小狗的善良憨厚和随和,小猫的娇憨与任性,给孩子们以亲切真实的感受,引发他们的美感。
二)童话中的夸张夸张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所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并做必要的夸大和缩小,突出其本质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在童话中,夸张往往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用来塑造形象,作整体的夸张,而且是极度夸张它可以制造浓烈的幻想氛围比如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衣》,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衣”赤条条游行的皇帝,其愚蠢和虚伪是那样可笑;而《豌豆上的公主》那位“真正的公主”皮肤嫩的让人惊叹,竟会被藏在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下面的三粒豌豆硌的全身发青发紫!正是夸张手法运用的魔力使幻化的形象和意境的某些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使童话作品更加神奇、有趣三) 童话中的象征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童话里,就是用幻想世界来比喻现实社会,用幻想故事来暗示生活的本质意义比如《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的艰难曲折的经历象征着历尽艰辛困苦走向成功的道路;《皇帝的新衣》中的皇帝是愚蠢贪婪的象征……同时这一切也因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幻想故事作象征载体而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童话中的幻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3]著名童话家陈伯吹说:“如果把童话看成一种精神的‘物质构造’,那么童话也有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幻想比如长着鱼尾的美人鱼,会说话的白兔,会做菜的香肠……这些都是违背客观常识的,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但幼儿对此痴迷不已比如《哈利波特》中的麻瓜世界与魔法学校,会说话的报纸,有灵性的猫头鹰,哈利比特与邪恶势力的较量,这些都是幻想出来的产物,幻想不仅是幼儿的首要乐趣,也是他们自由的标志他们通过幻想完成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无畏的力量存在着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二、童话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认识方面1、教师与幼儿园管理者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认识不足,只是茫然的迎合家长,过于追求生存而忽视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2、幼儿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对童话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如从前那么渴求,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兴趣班,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3、社会对儿童文学的忽视,很少有人关注童话究竟对人的身心有多大益处,更多的人关注哪种形式,可以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4、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转变,也间接影响到教育观,儿童观,重视智力的发展,忽视品格的形成二)环境方面1、幼儿园的人文环境薄弱,幼儿在环境中被关怀的成分较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设置的因素也较少,每天忙于学习知识技能,却很少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教育环境中缺少儿童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更多突出了美化和点缀的功能童话给人幻想的翅膀,但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课上课下都少之又少三)应用发面1、形式单一、重说教、轻审美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多的是被当做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语言教育的工具,而忽视其文学性、审美性教师只关注作品传递了哪些知识,哪些道理,带来了哪些教益,忽视从情感与审美角度进行指导把形美、意美、音美的文章变成要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把童话的诗意幻想快乐游戏等特性完全置之不理,背离了童话的本体功能2、流于形式、重认知、轻感受目前童话教育表现出的是认知大于感知,尽管新纲理念是感知大于认知,但是,真正教育中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实施人们认为教育就是开发人的智能,学习知识,塑造品德,认知大于感知在童话活动中,教师把重点放在以童话为工具的认知语言活动上,以让幼儿尽可能的掌握知识,学会语言为终极目标,忽略了侧重儿童感觉想象、情感直觉能力发展的感性方面的教育3、思想禁锢、重剖析、轻体验童话中的审美体验是应该主体以强烈的情感色调参与文学活动,融入文学作品孩子在童话欣赏中想象的丰富性和对形象感受的真实性,深刻性常常是成人所不可企及的,他们学会与作品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同爱同恨,同悲同喜,并达到忘情的程度。
但往往现实中教师与家长却很少给他们这种体验的机会,使孩子们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的情趣4、观念淡薄、重牵引、轻参与教师对童话在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方面观念淡薄,在童话活动中很少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进入到童话情境中去,而总想着让每个孩子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明白同样的道理,有同样的思想,有硬性牵引的现象三、童话在现实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目前由于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分量偏轻,而之所以这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文化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社会和教育的现实原因,还有教师素养的直接原因一)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系统、理性的认识任何一种教育观念都反映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识,反映对教育功能、对象、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体制、内容、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基于这样的传统教育观念,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话的分量偏轻,因为孩子们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兴趣班,以主知为主;另一方面,童话进入幼儿园,也只是作为一个携带知识的工具,供学生掌握,作为已成定局的故事,让学生记住情节明白道理,而教师在童话活动开始前,喜欢把自己所领会的童话蕴含的道德意义预先准备好,然后使每个幼儿都能接受这个道理,而不考虑儿童自己的年龄特征、知识背景。
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拓展,有些人变得急功近利于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文学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功能也出现了不小的改变在幼儿园期间观察幼儿并与幼儿进行交流,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不像个孩子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不喜欢看童话,他们更多喜欢看那种刺激性、早熟的动画片,因为这些动画片会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幼儿快感,属于那种纯消遣的方式获得愉悦,而童话这种精神粮食却被幼儿冷落以此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和教师的观念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幼儿的价值观形成培养一个早熟的幼儿,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可悲的是儿童不像个儿童,失去了儿童所拥有的天真与快乐三)家庭结构影响 现代社会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较之以往,父母得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父母单方面的对孩子施加的影响作用大于增强活力,那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下赌注的想法,补偿教育、过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观念奇妙的交织于家长的内心、再加上社会压力对父母的影响,使幼儿难以有自己的选择空间四)童话自身的影响 在幼儿园极少的童话欣赏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选择播放录音的方式进行童话故事的欣赏,也有的教师会选择放动画片给幼儿,让幼儿边听边看,真正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不多,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
在他们认为,比方动画片和录音没什么不好,最后的结果都是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扩大语言词汇量而很少有教师会考虑,通过语言交流,会让幼儿感受并想象童话故事中的美,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幼儿能够充分感觉到与教师交流的那种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教师对幼儿的那种关怀与关爱,从而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另外童话本身创作少有精品,也是幼儿园教育对童话忽视的原因有些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在教师眼里这些都是从小在家听过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幼儿熟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再进行欣赏没有新意,很难引起儿童的兴趣,这也是幼师为什么很少选择童话为语言活动的重要原因四、正确认识童话对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 更新观念,从幼儿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童话精神进入教育,作为教师,在童话活动前,应该以幼儿的趣味来选择童话,而非以成人的意志在童话活动过程中,应该以音带幼儿成长为目的,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唤起幼儿的审美体验,可以通过有感情得讲述、朗读、借用多媒体的音乐让幼儿表演,努力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使幼儿进入审美意境,获得自身的体验,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童话是儿童的梦,在释放儿童的无意识压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二)培养健全人格,引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现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品质的培养,应道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现在的童话里都注重了对幼儿的身心教育,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考现实,积极应对现实并合理化改造现实生活的意识。
比如“皮诺曹”的故事,他每次说谎鼻子都会变长,所以当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就要交到他们不要说谎;“丑小鸭”的故事教导幼儿要脚踏实地,不要只看外表,一定要注重内心,建设好心理环境,如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等这些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都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这样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童话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在成人以后对其他人的态度童话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想象、自由的、美丽的世界这里蕴含着许多良好品格形成的范例,让幼儿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感受到诚信、勇敢、善良的重要什么是美,什么是恶,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有个模型这对他们在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童话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也有利于儿童认知的发展从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到如今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