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根据国家卫生部通报,2010年全国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7起,中毒2086人,死亡1人其中26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541人,无死亡2011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901人,死亡1人其中25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682人,无死亡与2010年相比,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减少1起,中毒人数增加9.15%2012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754人,死亡4人其中34起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2669人,死亡3人与2011年相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数增加3人典型案例,2010年6月13日,广东南海市南庄高中81名学生在校 晚餐后出现腹痛、发热、头晕等症状,个别学生呕吐、腹泻 等经当地卫生部门、公安机关查实,此次食物中毒事件致 病菌是都柏林沙门氏菌,中毒原因是因为致病菌交叉污染 食物引起 2010年6月14日,青海西宁铁路一中学生早餐后,陆续 发生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发烧等中毒症状,当晚12时,共有198名学生中毒经查,此次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是摩根氏变形杆菌,中毒原因是由于学生食堂厨师在制作凉菜时用手搅拌,并贮存不当所致。
2011年9月4日,河北省隆化县章吉营中学135名学生涌现腹泻征兆依据现场观察,推断此事件为学校自备水源井受到污染导致的熏染性腹泻疫情 2011年9月20日,贵州桐梓县茅石乡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故,34名学生中毒被送往医院救治,中毒原因可能与学生吃了食堂的月饼有关 2012年4月9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猫猫爪树小学部分学生因食用学校承包食堂供应的午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012年4月20日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阿勒小学部分学生因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面包,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 2010年至2012年,我市接到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也有7起,受影响学生也涉及近70名,其中比较严重的2起还有极少数学校发生问题后没有报告,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主要问题,◆领导不够重视,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有的学校校长很少过问学校食堂的事,甚至分管副校长也不过问学校食堂的事,特别是一些将食堂外包的学校 ◆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学校定点采购不落实,所采购的食品质量不高,所经销食品常忽略了供餐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包括许可项目)等资质条件的审查,对其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加工能力不能做到认真考察,只考虑到价格因素。
有的标识不清,有的无索证等,存在着食品不安全隐患 ◆食堂硬件设施、功能区划分等卫生设施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消毒措施及保洁设施不落实,无熟菜间及售菜间、无防蝇、防尘设施、熟食间中无紫外线消毒灯等,导致食物受污染或生熟交叉污染 ◆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漠,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法律、法规卫生意识差,不注重个人卫生,长指甲、留胡须、操作时抽烟等时有发生,有的未穿戴工作衣帽 ◆有些学校将食堂、小卖部等后勤工作社会化,全部承包给个人,将之推向市场,某些学校、个体承包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卫生安全,不顾食品安全因素国家颁布的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相关的法规,《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规定》、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一、学校食堂的资质要求 二、学校食堂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食堂操作规范 四、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应急处理 五、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责任追究,,一、学校食堂的资质要求 所谓资质要求,就是开办学校食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开办学校食堂应严格履行申报和审批手续,取得《卫生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营业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 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开办学校食堂属违法行为二)食堂布局要符合要求 布局合理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交叉污染,增加食堂的食品安全系数 《学校食堂与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应该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食堂无论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都要遵循以下二个原则:一是各加工间要相对独立;二是路径要从脏→净、从生→熟,俗话就是说不走回头路学校食堂布局示例,学校食堂布局示例,学校食堂布局示例,(三)食品加工操作间要合符规定 食品加工操作间是指除原料库、盥洗间、更衣间、餐厅之外的食品加工场地总和 1、食堂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北京市规定:不小于50平方米,50平方米的供餐量不得超过100人,超过人均增加0.25平方米);食堂操作间的面积应根据每餐最大供应量来确定 2、操作间的墙壁应有用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加工、消毒、烹饪等消毒间应有1.5米以上的墙裙;处理、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间墙裙应铺设到顶。
3、操作间的地面应有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并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及排水四)其它相关设施的要求 1、要设餐饮具专用洗、消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施设备混用 2、要设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3、食堂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及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等卫生设施 4、由于水源的卫生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对于使用自备水源以及二次供水的学校食堂的用水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5、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二、学校食堂管理的基本要求 有关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的法规,都对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的明确规定的要求,内容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建立健全七项制度机制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制 1、建立校长负责制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2、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 3、有条件、大规模用餐的学校可以建立检验室、配备检验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二)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 具体地讲是要有健全的卫生管理、检查制度;原料采购索证(采购食品的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化验单、购货凭证等)、库房管理、粗加工管理、烹调加工管理、面点制作管理、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制度等等。
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张贴上墙),接受用餐者的监督三)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学校要有详细的应急预案、有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有与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有应急演练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四)建立健全食堂安全保卫制度 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下班后,一定要认真检查门窗是否锁好,以避免因为安全保卫措施没做好被犯罪分子钻空子投毒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此外,清洁卫生用品如消毒剂、洗涤剂以及杀虫剂及灭鼠药等物品一定要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并有领取使用记录以防污染食品或错拿误用 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时,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 对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当中作出了突出成绩的人员要给于奖励 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一定要追究责任,给于惩罚,(六)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从业人员每天按照岗位卫生要求进行自查; 二是管理人员每日应检查从业人员是否落实了岗位卫生要求; 三是学校的领导应定期对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抽查。
除些之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四是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内容应该在用餐场所公示七)建立健全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包括: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食堂仓库保管员等 食堂从业人员是食品的直接加工者,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因此,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的基本要求: 1、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校食堂与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由于食堂从业人员经营流动,所以培训需要反复进行 2、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一定要立即撤离工作岗位,等治愈后才能重新上岗确保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是第一关,这关一定要把好。
4、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习惯,必须做到在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对仪容仪表的要求,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并转身背对食品或他人,以免污染食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学校食堂操作规范,学校食堂操作要从七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采购与运输 (二)入库与存储 (三)加工与保鲜 (四)烹饪 (五)销售 (六)洗刷与消毒 (七)就餐场所,(一)采购与运输,采购是食品加工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证饮食安全的第一个关键点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食品原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被致病菌污染或混有寄生虫、有机磷等有害物质二是采购车辆及人员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造成食品原料被污染一是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品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禁止采购以下食品:⑴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观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⑵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⑶超过保值期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⑷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要依法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并进行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持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二是把好食品的运输关 运输食品的车辆、容器一定要专用绝不能使用曾运过有毒有害物品的的车辆、容器来运送食品如果一车多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消毒并注意不要将食品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运输过程中还应做到防尘、防淋、防晒,长时间运输鱼、肉、豆制品等易腐败的食物,要做到冷藏运输二)入库与存储,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