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洵 集 评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其略如是以余之所言,于余之所不言,可推而知也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者,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未尝不在此也嘉祐初,始与其二子轼、辙复去蜀游京师今参知政事欧阳公修为翰林学士,得其文而异之以献于上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等于是,三人之文章成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惊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既而明允召试舍人院,特用为秘书省校书郎顷之,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而轼、辙又以贤良方正策入等,于是三人者尤见于当时,而其名益重于天下治平三年春,明允上其礼书,未报四月戊申,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明允所为文,集有二十卷,行于世明允为人,聪明辨智,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已见,不青蹑故迹。
颇喜言兵,慨然有志于功名者也有删节)——曾巩《元丰类稿》卷四十一第261-262页,《四部丛刊初编》缩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版明允本好言兵,见元昊叛西方,用事久无功,天下事有当改作,乃挟其所著书,嘉祐初来京师,一时推其文章——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第18页,《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苏明允至和间来京师,既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宪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宪置酒私第,唯文忠与一二执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都人以为之异礼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第1-2页, 百川学海影宋咸淳本壬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