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拓展阅读--五岳

j****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5页
文档ID:99936583
拓展阅读--五岳_第1页
1/5

五岳中国名山首推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东岳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华十大名山之首,位于山东泰安,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项目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汉族传统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历代刻石2500余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城子崖遗址、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冯玉祥墓,唐大观峰石刻,北齐经石峪金刚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华山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华阴县,为五岳之西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雄踞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汇处,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

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 180度看华山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南岳衡山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盘古左臂变成的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

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是五岳之南岳,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北岳恒山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恒山,又称恒岳,位于山西浑源县恒山别名常山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历来称为北岳秦朝时“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尔雅》也称:“恒山为北岳”。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曲阳知县田兰广重修北岳庙竣工,他在撰写的《重修北岳庙之碑记》中说:“大茂在邑之西北,崔蛲截粜,巍然见百里之外”等等此类记载颇多《三家注史记》卷二云:“孔安国曰:‘正义《地理志》:恒山在定州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也是这样记载大茂山和恒山的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解释:“大茂山在河北阜平县东北70里,接曲阳县界,即恒山之巅,五岳之北岳也一名神尖石,又曾名常山”此番解释,虽然是今人沿用古书的说辞,但也说明一点,是对恒山历史的一种认可《辞海》载:“恒山,古山名,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唐宋一名大茂山”辞海的解释虽然笼统些,但还是指出了,唐宋时期恒山的另一名称为大茂山,并与其它字典相互印证《宗教词典》称:“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与山西接壤处,……明定山西浑源县之玄武山为恒山,清开始祀北岳于浑源,此后曲阳之恒山通称大茂山”此解释对恒山和大茂山的关系与界限有些模糊不清,时间的划分也有出入,但有一点可取:曲阳的恒山通称大茂山20世纪80年代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载明:“自春秋时期起到明朝早期,北岳恒山一直在河北曲阳和涞源之间,也曾称常山、大茂山;明朝后期和清初,恒山才标注在山西浑源”。

大茂山”为北宋和辽的界山,曲阳、飞狐分属北宋、辽当时的恒山山脉称为常山山脉,其中“倒马关” 还出现在金朝的版图里北岳庙内还有一块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保留下来的《北岳恒山图》碑刻,至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图描绘了北岳恒山的区域范围,以及河流山脉分布情况及曲阳城的部分地理情形还有诗人元好问证大茂山为北岳的诗句:“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扑未散真巧存”诗人对于恒山的描写,他们大多使用形象思维,认为“山为地之胜,山为地之灵”有了胜灵之山的蕴育,也就有了“人杰地灵”之说由于山有灵性,古人信然,所以好山之人多将其引为知己而现今山西浑源的恒山,原本名叫玄武山,在战国、秦汉乃至魏晋一直名“高氏山”,或“高是山、崞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深入考察,在《水经注·滱水》中准确地记载:“高氏之山,滱水出焉东经嘉牙川,川有一水南来注之,水出恒山北麓……滱水又东迳倒马关……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滱水兼纳恒川之通称也即《禹贡》所谓恒卫即从也”书中记载的滱水(今唐河)出代郡灵丘县西北高氏山,而这个高氏山就是现在的唐河发源地所以,高氏山并非恒山原名在此我们注意到《水经注》的记载,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只是游览风景,而是在进行地理考察。

文章重在介绍地势地貌,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不仅是真实地记录,而且语言优美,对后世山水作品的散文影响深远梁勇先生在《再论北岳恒山地望及其历史变迁—兼与王畅同志商榷》一文中指出:宋辽对峙时期,古恒山成为战争要地,北岳的一系列标志性人文景观丧失殆尽,加上恒岳主峰距离北岳庙尚有百里之遥,官员祭祀只到北岳庙而不到恒山,金代析曲阳北部置阜平县后,北岳恒山与北岳庙分属不同县份,导致人们对于北岳恒山的淡忘中岳嵩山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偃师、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494米,少室山最高峰为连天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以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它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它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嵩山古称外方,又称嵩高,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以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嵩山风景名胜区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三岳寨、白沙湖六大景区组成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491.7米,古有“峻极于天”之说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嵩山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2010年位于嵩山地区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理念被全世界认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