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文言文中虚词“以”、“而”“之”“其”的意义和用法并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掌握“以”“而”“之”“其”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二、 探究学习,归纳总结(一)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出示例句:1、策之不以其道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手自笔录,计日以还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虚词“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出示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朝而往,暮而归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三)“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出示例句:杜少府之任蜀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渔人甚异之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四)“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出示例句:既出,得其船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一犬坐于前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当堂提高,分层提高(一)选出“以”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1、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B、屠惧,投以骨 C、因以为号焉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2、A、俯身倾耳以请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卷石底以出 D、盖以诱敌3、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不以千里称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4、A、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全石以为底 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二)选出“而”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1、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溪深而鱼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A、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久而乃和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佳木秀而繁阴 3、A、杂然而前陈者B、人不知而不愠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学而不思则罔4、A、执策而临之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野芳发而幽香 D、水落而石出者5、A、或置酒而招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红装而蹇者 D、感极而悲者矣 6、A、而此地适与余近B、故外户而不闭C、起坐而喧哗者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起左臂(三)选出“之”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1、A、名之者谁?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忘路之远近 2、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A、 于厅事之东北角 B、能以径寸之木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山间之朝暮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当余之从师也5、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黔娄之妻有言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无怀氏之民欤(四)选出“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1、A、颓然乎其间者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增其旧制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A、其人视端容寂 B、或遇其叱咄 C、亦不详其字 D、其必曰3、A、门人弟子填其室 B、亲旧知其如此B、其西南诸峰D、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导学案》“文言文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