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七上八下 (猜一分数)2.不三不四 (猜一小数 ) 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 ) 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
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 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 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 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虾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 (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 (小组操作)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 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 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 [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 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 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 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 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 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 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
记录员记录下来 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 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 小组汇报: 生1:5×4=20(元)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 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 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 ,18×5=18(元),2×6=12(元) (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 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 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 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 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 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 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 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
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 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 (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 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 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 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 [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
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 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 [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七、教学反思 《数的世界》是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抽象枯燥,这些概念的学习又是下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基础这样的概念课相对枯燥怎样把概念课上的生动活泼我想还是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对学生读书的方法做了一些指点,然后就把要学习的内容放给学生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能力我也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骄傲!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倍数与因数”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但新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乘数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 2、 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 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 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