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肠瘘】医学课件ppt26页

F****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8MB
约25页
文档ID:107897276
【肠瘘】医学课件ppt26页_第1页
1/25

肠 瘘,刘春富,【概念】,系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 并发症多、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分类】,(一)按发生原因: 1、先天性:脐肠瘘 2、后天性: (1)腹腔或肠道感染:腹腔脓肿,溃疡 性结肠炎,肠结核 (2)肠道缺血性疾病: (3)腹部手术或创伤:腹部损伤导致肠管 损伤,手术误伤,伤口吻合不良 (4)治疗性:空肠造瘘,结肠直肠造瘘,【分类】,(二)按肠腔是否与体表相同: 1、肠外瘘:管状瘘,唇状瘘 2、肠内瘘:胆囊横结肠瘘,直肠膀胱瘘 (三)按肠道连续性是否存在: 1、侧瘘:瘘口小,部分肠壁缺失,肠腔仍保持连续性 2、端瘘(完全瘘):完全中断,近侧段与体表相通 (四)按瘘管所在位置: 1、高位瘘:距屈氏韧带100cm内的消化道瘘 胃十二直肠瘘,十二指肠空肠瘘 2、低位瘘:距屈氏韧带100cm下的消化道瘘 空肠下端瘘,回肠瘘,结肠瘘,【分类】,按肠瘘日排出量 (1)高流量瘘:每天排出的消化液﹥500ml (2)中流量瘘:每天排出的消化液200ml~500ml (3)低流量瘘:每天排出的消化液﹤200ml,【病理生理】,高位生理紊乱重、低位感染重。

(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二)营养不良 (三)消化液腐蚀及感染,【临床表现】,腹膜炎期:腹部手术后3-5天 局部:肠内容物刺激周围组织器官引起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乏力,大便增多或麻痹性肠 梗阻而停止排气排便肠外漏可在体表找到瘘 口并见消化液,肠内容物气体排出,皮肤出现 红肿糜烂,甚至感染,破溃出血 全身:继发感染患者体温升高﹥38℃,水电解 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脱水者发生低容量性休克,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和血压下降,【临床表现】,腹腔内脓肿期:瘘发生后7-10天 肠内容物漏入腹腔引起炎性反应,若得以局限, 形成腹腔内脓肿表现为发热,脓肿所在不同有 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 里急后重,部分病人有压痛性包块若腹腔冲洗 引流通畅,病人症状可减轻 瘘管形成期:肠瘘发生后1-2月,感染控制,营养恢复,症状减轻,瘘口有局部刺激症,或肠粘连表现 瘘管闭合:炎症反应消失愈合,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RBC↓ HB↓ WBC↑ N↑ 2、肝功能检查:GPT↑ GOT↑ AKP↑ r-GT↑ 胆红素↑ 3、低钾、低钠 4、营养不良指标:血清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均下降,【辅助检查】,(二)特殊检查 1、口服或瘘管管注入美兰 以判断瘘口部位 2、瘘管组织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判断有无肿 瘤、结核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CT 助于发现腹腔脓肿、积液和占位性病变。

2、瘘管造影:明确瘘管部位长度走向大小 3、胃肠道钡剂造影,【诊断】,1、病史 2、临床表现 3、造影检查,【处理原则】,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加强瘘口护理、重视营养支持、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一)腹膜炎期及腹腔内脓肿期: 1、控制感染: 抗菌素 充分引流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3、有效冲洗和引流 4、营养支持: 5、抑制肠道分泌 6、回输引流的消化液,【处理原则】,(二)瘘管形成期 1、加强营养 2、堵塞瘘道(内堵、外堵)如采用医用胶、乳胶片等 3、手术治疗 (1)、时机:感染完全控制、全身营养改善 (2)、手术适应症: ①唇状瘘伴有肠梗阻; ②管状瘘已上皮化或疤痕化; ③特异性病变; ④多全瘘口存在等处理原则】,3、手术方式: ①肠段部分切除; ②肠瘘局部楔形切除缝合术; ③肠瘘旷置术; ④小肠浆膜补片覆盖术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外伤、手术腹部感染 2、身体状况 局部:瘘管类型、腹膜刺激征、瘘管 周围情况 全身:营养不良状况和全身感染状况 辅助检查状况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护理评估】,(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2、生命体征、腹部部、伤口和引流情 况 3、有无肺部和腹腔感染、胃出血和瘘 口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4、认知状况,【护理诊断/问题】【预期目标】,(一)体液不足 病人体液平衡得到改善 (二)体温升高 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三)营养失调(低) 病人营养得到改善 (四)皮肤完整性受损 瘘口周围皮肤得到有 效保护 (五)潜在并发症 并发症得到预防、发现 和处理护理措施】,(一)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回输引流的消化液 2、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补充应引流量) 3、病情观察,严格记录 (二)控制感染 1、体位:低半坐卧位,有利于引流和呼吸 2、负压吸引和灌洗的护理 (1)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2)调节负压大小(10~20Kpa,即75~150mmHg) (3)调节灌洗液速度(目的是保持管内湿润) 每日冲洗量为2000~4000ml,温度30-40℃ (4)观察和纪录:观察灌洗时病人有无不良反应,注意记录引流质、量、色 3、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措施】,(三)营养支持(肠内、肠外) (1)注意输注速度和量 (2)注意无菌操作 (营养支持维持至肠功能恢复止) (四)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1)及时清除溢出的肠液 (2)敞露瘘口,保持干燥 (3)保护瘘口周围皮肤(氧化锌油膏),【护理措施】,(五)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堵片移位及松动 (1)注意观察 (2)发现松动、脱落报告医生 2、肝肾功能障碍 (1)及时纠正水电失衡 (2)加强肝肾功能监测 (3)护肝护肾) 3、胃肠道及瘘口出血(消化液腐蚀血管、胃粘膜糜烂、应激溃疡) (1)病情监测 (2)保持引流通畅 (3)应用止血药,【护理措施】,4、腹腔感染及肠瘘 (1)术前充分肠道准备,保持口腔卫生 (2)术后加强营养 (3)加强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肠排列管、肠造口管、腹腔 负压引流管、胃管、导尿管等(接引流袋、固定、通畅、无菌、观察记录质量色) (4)全身抗菌素 (5)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5、粘连性肠梗阻 (1)注意体位和术后早期活动 (2)病情观察:有肠梗阻症状时及早报告医生处理,【护理评价】,(一)体液平衡是否得到维持 (二)病人体温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 (三)病人营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四)瘘口皮肤是否得到保护 (五)有无发生腹腔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健康教育】,(一)指导病人进食:开始低脂、低渣、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肠胃功能恢复时增加蛋白和脂肪量。

(二)鼓励和指导病人早期活动 (三)定期门诊随访小结】,系肠管内容物经异常通道流至他处并引起感染 肠瘘为腹部感染、创伤和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局部表现为腹膜炎、腹腔脓肿及腹壁瘘口形成通过X造影可了解瘘管形态走向处理:全身抗菌素、营养支持,局部充分引流和堵瘘护理:关键是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肠漏情况,掌握全身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以及负压引流和瘘口皮肤的护理,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