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we****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61KB
约4页
文档ID:357905365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_第1页
1/4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教材12—13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特征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4.培养学生观看、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并能用圆的特征解释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名称和特征,会画圆教学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学生学法:自学法、观察法,探究法教学具:圆片,三角板,课件,圆规,尺子,白纸,剪刀,细线等教学过程:一、 谜语导入1、(课件出示)谜语一口吃掉 一个员外 打一字: 圆2、生活中找圆,师: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生自由举手说)师:可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认识圆的特征(一)画一画 师:刚刚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师:平常,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2页例1中圆规的自我介绍,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留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二)说一说1、请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谁能把你的方法给老师和同学们说一下2、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板演适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小结圆的画法: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半径)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定圆心)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就画出一个圆 (旋转一周)3、其它学生用刚才那个同学的方法在纸上自由画一个圆三)学一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例2下面这部分内容自学一遍把你新学到的知识勾画出来,并重点理解一下最后在你刚才画的一个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收集信息为下面反馈做好准备  3、学生交流,边说边在自己画的圆中指出相应位置教师适时追问,刚才针尖的位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针尖与笔尖的距离是什么?它决定圆的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一个绳子系上一支粉笔头甩出不同大小的圆,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说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不够规范时要用书上的规范用语,并通过重点词语理解概念教师在追问及学生回答时适时板书四)议一议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独立探究课件出示探究目标):⑴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⑵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⑷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目标出示后,教师一定要提示学生认真读,明确要求,然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调控时间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板书三、巩固练习---小试牛刀1 、判一判:(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2、比一比半径5厘米7厘米直径30米7厘米5分米3、 断一断: 判断下列线段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四、介绍圆的历史  1、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   2、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五、拓展应用思考;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课件出示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

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六、欣赏--美妙的圆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七、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至于古老的东方,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的“圆满”“美满;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所有这些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是那么的深刻而广远八、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圆心(O)——定位置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直径(d)——无数条——相等d=2r r=d÷2 (同圆或等圆中)九、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我在设计时想到的是:不仅仅让学生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去认识圆,让他们不仅要动脑想,动口说,还要动手折、画、量,使他们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学之前学生对它已有初步的直观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已有经验,该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他们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形成表象,掌握圆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的乐趣。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把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敬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商议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着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略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问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觉察、去猜想、去验证、去商议、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觉察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支配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进展演化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学问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