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概论,巴别塔的典故 翻译与创作(Translation and writing) 翻译主体 对译者的称呼: 古代:象寄之才、象胥、舌人舌人”、“媒婆”、“译匠”、“叛逆者”、“戴着镣铐的舞者” 出色的译者是天生的还是经过后天培训而成的,1.1 翻译的目的与定义,翻译的目的 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 翻译与文化 翻译与政治 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定义,“翻译”古今称呼之由来 “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 ——释赞宁《译经篇·论》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唐朝贾公彦《义疏》 疑汉以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南北朝始用“翻译”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P3-4,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罗曼•雅格布森(Roman Jakobson)将翻译分为三种: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a rewording of signs in one language with signs from the same language)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r interpretation of signs in one language with signs from another language)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the transfer of the signs in one language to non-verbal sign systems (from language into art or music)),Translation: a language activity;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Translation is an art. Translation is a skill. 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Christiane Nord),“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奈达,1.2 翻译的分类,分类的角度类型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翻译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包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的翻译,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节译、改译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1.3 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文质之争”、“直译意译之争”、“归化异化之争”,不一而足 案本----求真----神似----化境 案本:道安 “五失本”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三者,胡精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及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求真:玄奘 “既需求真,又需喻俗” 严复: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100 B. C.—44 B. C.)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栏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来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味,人工未施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Milky Way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面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的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P299)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sun set. “山背后太阳落下去了”,虽然不顺,也决不改作“日落山阴”,,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等化、浅化、深化) 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与“化境”奈达(Eugene Nida)(美国):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译文读者或译入语听众对于译文或译语的反应,要和原文读者或原文讲话听众对于原文或原讲话的反应进行比较,如果大体一致,就是质量上乘的译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s and the message (Nida, p159),泰特勒( Tytler)(英国):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1)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三者的次序不可颠倒。
忠实准确指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把原文内容完整准确地转达出来译者不能随意歪曲、增删、遗漏、篡改原文的内容通顺流畅指译文要充分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译文语言必须标准规范、通俗易懂、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不存在死译、硬译、生搬硬套、文理不通的现象风格得体指译文应尽量忠实转达原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风格忠实: The commuter dies with tremendous mileage to his credit…… 上班族的人死去时有跨越千山万水的辉煌记录 上班族的一生有着惊人的(艰辛)旅程通顺(忠实与通顺兼顾) 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below, the fields, the river, and the village. It was all very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 从那里,我可以看见下面的整个山谷,那田野、河流和村庄这一切非常美丽,见到后使我心里充满了渴望 从这里望下去,整个山谷一览无遗,只见那田野、河流和村庄,全都美不胜收,真叫我心驰神往。
1.4 翻译的过程,狭义的翻译和广义的翻译 狭义的翻译仅反映译者直接阅读原作和写出原作的过程,广义的翻译则包括准备、实施和校核等阶段,即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一、准备阶段,(1)长期准备 语言准备和知识储备 语言准备:通过两种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外国语的系统严格的训练,达到可以顺利地阅读原语并可以有效地用目的语写作的程度 知识储备: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尤其是通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获得较为广博的知识,特别是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2)近期准备 拟定材料和熟悉材料、确定选题和处理方式 选题就是确定翻译的文本和任务 熟悉材料就是通过初步阅读,掌握所译材料的专业范围、题旨结构、文体特色和语言特色,文本作者的生平和观点,文本的写作背景和社会影响 拟定翻译计划: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进度,进行必要的分工等二、实施阶段,狭义的翻译阶段:仔细阅读文本进行理解,然后 用规范、地道的译入语进行表达 (1)理解 词 句 段 语篇 准确理解原作的语言现象:词的含义和色彩、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段落的构成和衔接、篇章的布局和行文、以及修辞方式、习语典故等仔细推敲原文的逻辑关系: 明显 不明显,话语标志 句法结构,概念范畴体系 判断推理方式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叙述的角度与顺序,深入探究原作所表现的事理。
题旨:如科技作品-----阐明一种理论或说明一种设备;政论作品-----表明一种立场或信念;文学作品-----表现一种意象或体现一种风格2)表达 选择适当的译法和词语把源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感情用译入语体现出来翻译中的表达可以改变原文的字面,但不能改变原作的含义 表达的高低优劣取决于译者对原作理解的正确与否和深入与否,同时又取决于译者驾驭译入语的能力是否强,运用翻译技巧的技能是否纯熟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idiomatic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直译:并非完全不考虑英汉词义的不同和句式的差别去机械地进行词对词翻译,而是在考虑这些差异并照顾原文表达形式的前提下,允许译者针对原文在短语层次上作必要的调整也就是说,对原文的遣词造句、比喻形象一般不做大的变动,即使变动也是为了照顾到译入语的规范和流畅意译:不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翻译,而是在原文表达形式与译文表达形式发生矛盾时采用适当变通原文形式甚至改变原文形式的方法,使译文尽量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原作的深层含义,从而读起来近乎用译入语直接写出来的文本 直译应避免死译、硬译致使文理不通,意译应谨防随意发挥以致改变原貌。
在实际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经常结合使用 理解中渗透着表达,表达中贯穿着理解,二者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交替出现Lying on his back 仰卧着 坦腹高卧(胡译) 卧着在他的背上 (死译),三、校核阶段,实施阶段的深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