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版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授课教师:热沙来提汗第一单元第1课 正奇相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险中求稳,正奇相生”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险中求稳,正奇相生”的书写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个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难点】:巧妙利用各种因素来取得平衡左右部件和谐,结构严谨突破方法:讲解、示范教法:教师讲解学法:观察、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师机、例字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概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2、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二、新授:(一)讲解险中求稳,正奇相生”的书写方法 1、板书课题《正奇相生》2、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老师示范书写,讲解笔顺和书写方法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书写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未,师行间巡视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练习书写1、出示范字:未、佛、珥、节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3、演示书写过程4、学生练习书写31页练习,教师行间巡视5、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三、辅助练习指导学生用硬笔尝试临摹“未、佛、珥、节”四个字,教师随机指导。
四、书法常识 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故事梗概,知道王铎,明朝进士,欣赏他的行草书作品五、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2课 虚实得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虚实得宜”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虚实得宜”的书写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个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难点】:处理结构关系和左右部件和谐突破方法:讲解、示范教法:教师讲解学法:观察、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师机、例字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二、新授:(一)讲解虚实得宜,结构才能匀称协调的书写方法 1、板书课题《虚实得宜》2、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老师示范书写,讲解笔顺和书写方法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书写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未,师行间巡视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例字讲解、示范1、出示范字:孰、故、归、瞩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3、演示书写过程孰”字左密右疏,“丸”字要喜写得粗一些故”字左右皆有舒展的笔画,“古”收敛以让右边发挥。
归”字右边部件要大于左边,于是用左重右轻来平衡瞩”字中“目”向上提升,让“属”字左撇伸展四) 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33页练习,教师行间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三、辅助练习1、观察比较不同书法家的字,说说怎么使这些字“虚实得宜”2、指导学生用硬笔尝试临摹“孰、故、归、瞩”四个字,教师随机指导四、书法常识 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故事梗概,知道邓石如(1743-1805)的篆书,欣赏他的篆书作品五、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3课 参差互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参差互济”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参差互济”的书写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个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难点】:处理结构关系和左右部件和谐突破方法:讲解、示范教法:教师讲解学法:观察、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师机、例字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二、新授:(一)讲解参差互济的书写方法 1、板书课题《参差互济》2、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老师示范书写,讲解笔顺和书写方法。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书写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未,师行间巡视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例字讲解、示范1、出示范字:书、矗、羽、出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3、演示书写过程书”字以横画为主但横的长短、粗细、用笔方法各不相同矗”字是品字形结构,居于上部的“直”略扁,下面的“直”则一侧一正羽”字左右同形,为并立结构,应左短右长,左收右放出”字的上部比下部窄五) 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35页练习,教师行间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三、辅助练习1、观察比较不同书法家的字,说说怎么使这些字“参差互济”2、指导学生用硬笔尝试临摹“书、矗、羽、出”四个字,教师随机指导四、书法常识《吴昌硕专攻石鼓》 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故事梗概,知道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他专攻《石鼓文》书法,自成风格欣赏他的作品五、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4课 顾盼生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顾盼生姿”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顾盼生姿”的书写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个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难点】:处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彼此呼应关系突破方法:讲解、示范教法:教师讲解学法:观察、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师机、例字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二、新授:(一)讲解顾盼生姿的书写方法 1、板书课题《顾盼生姿》2、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老师示范书写,讲解笔顺和书写方法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书写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未,师行间巡视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例字讲解、示范1、出示范字:心、皇、以、前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3、演示书写过程心”字中的三点水,形态各异,使其顾盼生姿,形散意不散皇”字虽然没有笔画连带,但字中的短横轻巧灵动顾盼有趣以”字虽为左右结构,但通过点画之间“笔断意连”的笔势关系前”字头上两点左右相连月”字末端短横写作提势六) 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37页练习,教师行间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三、辅助练习1、观察比较不同书法家的字,说说怎么使这些字“顾盼生姿”2、指导学生用硬笔尝试临摹“心、皇、以、前”四个字,教师随机指导。
四、书法常识《书写中的礼仪(一)》 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故事梗概,知道书信往来,有很多礼仪上的要求和习惯五、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5课 进退有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进退有序”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进退有序”的书写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个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难点】:处理笔画的进退有序和巧妙穿插突破方法:讲解、示范教法:教师讲解学法:观察、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师机、例字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二、新授:(一)讲解进退有序的书写方法 1、板书课题《进退有序》2、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老师示范书写,讲解笔顺和书写方法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书写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未,师行间巡视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例字讲解、示范1、出示范字:妙、提、琳、頫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3、演示书写过程妙”字中的“女”小而高,为“少”长撇的伸展预留了空间提”字的提画向上紧靠住横,为“是”留出穿插的空间。
琳”字左短右长,左让右,提、撇互相交错,巧妙穿插頫”字左侧“兆”竖弯钩收敛笔势,“页”字短撇伸止其下七) 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39页练习,教师行间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三、辅助练习1、观察比较不同书法家的字,说说怎么使这些字“进退有序”2、指导学生用硬笔尝试临摹“妙、提、琳、頫”四个字,教师随机指导四、书法常识《书写中的礼仪(二)》 1、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故事梗概,知道书信格式长行短行参差错落,带来别样的美感有很多礼仪上的要求和习惯 2、指导学生欣赏赵孟頫的作品五、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6课 揖让如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揖让如仪”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揖让如仪”的书写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个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难点】:处理部件之间的礼让关系突破方法:讲解、示范教法:教师讲解学法:观察、练习三、教学准备教师机、例字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二、新授:(一)讲解“揖让如仪”的书写方法。
1、板书课题《揖让如仪》2、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老师示范书写,讲解笔顺和书写方法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书写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分析讲解:师边讲解边示范二)学生练习书写未,师行间巡视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三)例字讲解、示范1、出示范字:伟、集、骛、眼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3、演示书写过程妙”字中的“女”小而高,为“少”长撇的伸展预留了空间提”字的提画向上紧靠住横,为“是”留出穿插的空间琳”字左短右长,左让右,提、撇互相交错,巧妙穿插頫”字左侧“兆”竖弯钩收敛笔势,“页”字短撇伸止其下八) 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39页练习,教师行间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三、辅助练习1、观察比较不同书法家的字,说说怎么使这些字“进退有序”2、指导学生用硬笔尝试临摹“妙、提、琳、頫”四个字,教师随机指导四、书法常识《书写中的礼仪(二)》 1、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故事梗概,知道书信格式长行短行参差错落,带来别样的美感有很多礼仪上的要求和习惯 2、指导学生欣赏赵孟頫的作品五、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第7课 集字练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掌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