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可编辑)

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23KB
约4页
文档ID:29828596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可编辑)_第1页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赏析 【出处】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意思】 明月从海上升起,我所(思念)的远人定能与我共观这月生大海的景*我同远人所见之明月相同,然而却相隔异地不能相见,这令人多么惆怅啊,怪不得要对这遥遥的长夜表示怨意了,而我的整夜相思却再也无法平抑诗写月夜怀远首句工于发端,气象开阔,不说“升”而说“生”,更具气势,是咏月之名句 注:天涯,指远在天边的人竟夕,整夜 【赏析】 一轮明月从浩瀚无垠的大海中升起,此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大概也和我一样沐浴着朗润的月光吧有情人埋怨长夜漫漫,整个晚上相思绵绵诗的前两句以海月、天涯,展示了辽阔的时空背景,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写出对月夜既怨又(爱)的复杂情感,表达相思之情既洒脱又真挚,一幅活生生的月夜相思图再现读者眼前 注:情人,有怀远之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夕 【全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首诗写在李白“床前明月光”之前,与李白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围绕题目,将“望月”与“怀远”有机交融,情景相生,韵味深长 首联便出“月”入情:一轮明月在茫无涯际的大海上冉冉升起,熠熠银辉与粼粼轻波上下交映,织成天然美景此时此地,那身处天边的朋友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对月怀人呢?如同古人所评,这确是“情至语”!“月”往往与“夜”紧相依存,诗歌自然地过渡到“遥夜”、“竟夕”的描写,“怨”与“思”密切相关,长夜漫漫,情思绵绵,愈是怨得深,愈是显得思念切!长夜难眠,思情无已,于是“灭烛”开门,“披衣”外出了——“怜光满”既贴合题意,又遥应首联,隐现了“望月”之举,诗人怜爱月光,正是托月寄情,传达了他对此时天涯“共”月的朋友的怀念;“觉露滋”则表明了诗人抬头望月,伫立良久,不知时间之推移,以致露水沾衣,触体生凉吧,可见诗人与月同化,一往情深了面对满月如盆,清光流溢,诗人忽发奇想,满把捧起这可人的月辉赠送给飘泊天涯的朋友吧,但是怎么能够做到呢!“不堪”二字多少流露了一些怅惘之意,因此“还寝”成了继此而来的无可奈何的行动,“梦佳期”便是这种行动的发展——诗人与朋友异地遥隔,难能相会,只好在梦中寻求聚首的机缘了,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执着怀念的情愫,凝注着诗人无限眷恋的心意啊! 此诗成于初唐,属对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写得流丽畅达,情真意切。

作品开篇出“月”,接着对月而“望”,继而由望及“怀”,末了使“望月”与“怀远”紧相钩连,显得气韵流转,缜密无间完全可以说,全篇以“望”和“怀”为轴心,由此生发开来,拓展过去,收到了景中有情、情中见景的艺术效果 【鉴赏】 这是一首月夜怀人诗起句点“望月”,言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意境雄浑阔大,自然浑成,乃千古名句次句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之意,言人在天涯,只能与亲人分处两地,共看明月首联紧扣“望月”转入“怀远”,用语平淡,脱口而出,有“千里共婵娟”之想颔联言长夜漫漫,多情之人,对月难寐,通宵都在思念亲人这里以“情人”呼应“相思”,“遥夜”呼应“竟夕”,突出一个“怨”字,道出思念情深此联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有古诗气韵颈联说,相思难眠,是烛光太耀眼了吗?如之何?诗人于是吹灭烛火,披衣出户,仰望这皎洁而撩人思绪的一轮明月,更难入睡,久久伫立,不觉夜露已润湿了“披衣”此联“怜”“滋”二字,用得极好,尤其这个“滋”字,兼有滋润、滋生二意,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中二联写怀人,足见其情深而意真也结联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诗意,翻古成新说,我一无所有,只有“盈手”的月光,它饱含我满腹思亲的心意,可又怎么赠给你呢?还是让我在睡梦中与你重新欢聚吧!结联戛然而止,意境清幽,情意绵绵,韵味无穷,令人遐思不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