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设计

逸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0.03KB
约12页
文档ID:349329858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设计_第1页
1/12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班级日期本框所属单元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本框所属课程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建议课时安排2课时(若压缩时长请自行删减内容)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题内容即《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包括“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目内容主要从公民权利的角度阐述维护宪法的权威,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因为下一课《保障宪法实施》具体行动上的做法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以下几个单元的学习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宪法专册的起始,内部知识逻辑严密,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较困难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宪法意识,强化国家认同道德修养能够认识、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并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责任意识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及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宪法的原则;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重难点重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学情依据小学阶段的相关课程通过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使学生初步养成守法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普及宪法常识教育,认知国家标志,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以及司法制度等内容,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公民、国籍、国家的概念,形成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功能的初步认知。

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对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的初步法律认识,为初中阶段法治专册教材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进入初中后,伴随着学生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变化,以及生活领域的扩大,他们需要面对和处理日益复杂的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从认知特点来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十分旺盛,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在小学阶段初步培养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学生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例如,作为公民,我与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与宪法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此,在这一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使之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是从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对外部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剧变”的“心理性断乳期”从心理发展特点上看,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在认识和处理作为公民的我与国家的关系时,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政治参与态度从认知发展特点上看,他们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了解有关事物,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宪法的原则和价值追求;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般不会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简单的说教,需要主动地对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宪法与公民权利关系、宪法与国家权力关系的事例、观点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自主建构起对宪法价值和精神的理性认识。

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的认识容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主要表现为爱走极端,钻牛角尖,只顾一点不计其余表面性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受表面特征和感性经验的左右,例如,有些学生只看到我国人权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家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而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定位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专册的第一课,需要教师在授课前了解本册教材的编写依据,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熟悉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把握好初中阶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建议教师事先通读全册教材,掌握贯穿于整册教材的主线、呈现形式、重点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单元教学主旨和本课教学内容及要求二是教师需要一定的宪法知识储备本册教材对学生进行的是宪法教育,第一单元涉及宪法学概论方面的内容建议教师事先学习宪法学相关书籍,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宪法精神;事先学习中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真研读我国现行宪法,掌握我国宪法的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三是教师要课前了解学情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宪法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生活中对宪法性事例的关注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实际来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准备一是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不仅要预习本课教材内容,而且要阅读教材目录,初步感知初中法治专册的内容,初步思考第一单元在全册中的地位,思考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关系二是准备宪法文本,将本课所引用的宪法法条标记出来,并认真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导入】P2 运用你的经验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荣与辱1.齐声朗读让学生大声齐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的部分内容2.理解碑文让学生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照宪法序言中的相应内容,谈谈对碑文中的“三年以来”(解放战争(1946-1949))“三十年以来”(五四运动(1919-1949))“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1840-1949))这三个时间节点的理解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3.拓展思考:宪法序言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引导学生加深对宪法序言中“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句话的理解4.总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中有关中国革命史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热爱英雄,勇担责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的人民意志的统一,从而导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目的学习展示第一目的标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播放视频《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发表各自观点教师总结: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重点知识】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学生做笔记从以上材料引出结论: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P3阅读感悟展示问题:请你谈谈自己家庭、学校、社区、乡镇、城市的变化,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身边的巨大变化1.通读材料,明确成就。

组织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材料,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2.联系自我,感受成就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学校、社区、乡镇、城市的变化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着眼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如自己家庭的衣食住行和乡村或城镇的经济、风貌的变化,等等,以小见大,从具体事件中体会抽象的道理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光辉历程,了解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重点知识】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重点知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解析: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政军民学:表示党组织、政府部门、军队、群众、学生,泛指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各业所有的人东西南北中:表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间,泛指中国所有的地方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重点知识】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三个维度进行理解:1.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 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3. 党的领导地位要求学生将“革命,事业,宪法,性质,宗旨,目标,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领导一切”等关键词补充在课本上,以便记忆拓展知识:中共中央组织机构让学生深化对党的认识【重点知识】党的领导与宪法法律的关系领导立法: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拓展说明:一方面,我国宪法和法律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另一方面,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来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的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权威要求学生将“领导立法、依法执政”等关键词补充在课本上,以便记忆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他党派都只是参政党第二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展示第二目的标题:国家权力属于人民【重点知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重点解释: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展示图片,详解“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对势力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如、港独分子等犯罪人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是爱国守法、劳动致富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重点知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解释: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对比:资本主义制度是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根本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掌握政权【重点知识】展示宪法的图片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一般被称为人民主权原则让学生懂得国家主人的身份来之不易,因此应倍加珍惜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拓展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