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二十一、致橡树 1、理解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和评价诗中表现的爱情观和个性独立意识 2、具体分析该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十一、致橡树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致橡树》通过一系列象征性意象表达了新时代的爱情观──男女平等,互助互爱,既终身相依,又保持各自独立的人格,进而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个性意识和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诗人假托木棉,通过木棉对橡树的独白,表达了现代女性全新的爱情理念热情而坦诚地唱出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二十一、致橡树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 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 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 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 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 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 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 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 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二十一、致橡树 她以自己的感情方式,在个人青春的失落中感应民族的命运,在自己不甘沉 沦的追求中寄寓一代人的精神追求这使她的历史反思的主题表现,复合着个人 与时代的双重视角,忧伤与奋起的双重情绪洪子诚《中国当代新诗史》)她 的浪漫型抒情调性依然渗和某种古典美,……且切进现代的感情,尤其是情感情 绪的展开有了过往浪漫派较为多样的复调方式,此种古典美,浪漫风兼及现代手 法的互渗,标记着对立的传统与现代的初度交融陈仲义《中国朦胧诗人论》 )舒婷的诗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这可能也是她的作品在青年读 者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同时她也在抒情方式中自觉地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 ,比如她经常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以隐喻的言辞来 营造诗的精神境界《致橡树》里以“树”的意象,《双桅船》里以“船”和“ 岸”的意象,都在表达中留下阐释的空间,贴近于一种主观的个体生存经验 ……总之,在舒婷的诗中,各种主观性的象征俯拾皆是,意象之间的组合由主体 感觉的变化而任意多样,这其实都不仅仅是使诗的语言空间得到了拓展,而且也 是突现出了诗人心灵中强烈的自我色彩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二十一、致橡树 一、全诗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用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 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 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二、“铜枝铁干”象征着充满阳刚气质的男性美;“红硕的花朵” 象征着体现阴柔妩媚的女性美;“凌霄花”象征着从属依附地位、缺乏 独立的女性;“险峰”象征着单方面的奉献;“木棉”象征着具有强烈 个性意识、独立人格的女性这一系列象征性意象的运用,使诗意深化 ,具有哲理性三、这几句诗展现的是两个相爱者的理想境界:两人同渡难关、共 享欢乐,始终保持各自独立的人格、而又彼此互爱终生相守诗人以此 歌颂了她心目中所渴望的理想爱情用她的诗的语言来说,“这才是伟 大的爱情” 二十一、致橡树 舒婷诗歌中人的价值 孙绍振当舒婷开始写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发表看到自己的诗在知识青年枕 头下珍藏着、日记本里传抄着、昏暗的煤油灯下默读着,她已经十分满足了政 治运动把人的心灵弄得扭曲,互相之间不是敌视就是戒备的气氛使她感到痛苦; 然而她并不绝望,她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本性是可以达到沟通的她觉得用诗 来沟通是最好的方法1980年以前,没有什么正式出版的刊物接受她的诗幸而,福州市马尾区有 一个油印的刊物叫做《兰花圃》,创造了一个奇迹:发表了她的诗,吸引了全国 各地的诗歌爱好者对她的诗展开了相当激烈的争论在福州的一次讨论会上,一 个心胸狭窄的理论家甚至把舒婷弄哭了。
然而舒婷的诗还是取得了节节胜利影 响扩散到全国,推动了中国当代新诗史上波澜壮阔的“朦胧诗”大辩论她的著 名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此变得家喻户晓,至今仍然经常入选大学和 中学课本: 二十一、致橡树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二十一、致橡树 这样的诗作,在当时之所以引起极大的轰动,是由于,第一,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时期,诗歌只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其实就是“假大空”的感情祖国的一切都应该是辉煌壮丽的,而在舒婷的诗里,却并没有回避祖国仍然没有彻底改变贫困和落后的局面老水车”是古老的工具,“熏黑的矿灯”则更提示着原始的劳动方式,而且是在“历史的隧洞里”,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蜗行”是劳动者的形象,同时也是历史缓慢进展的形象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显示了破败,不仅是生产,而且还有整个社会生活下面的意象“驳船”,“淤滩”上的,给“历史的隧洞”又加了一份沉重最后两个意象更富感性——“纤绳”和“勒进肩膊”这是总结的一笔,把祖国苦难的历史转化为当代人的感受,不是一般的苦难,而是带着深沉的痛楚的感觉。
这完全是用感性形象来调动读者的感情,不像时期的诗歌那样充满了抽象的口号第二,这首诗的想象很大胆,老水车、矿灯、驳船、纤绳等等并没有被当作外在的对象,而是当作了诗人自我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太通顺,但是,却更能让读者想象到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切肤之痛第三,这种具有切肤之痛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成系列的,意象之间不是按散文的语法和逻辑顺序连贯的,而是时而若即若离,时而叠加,造成了感情层层深化的感觉第四,这首诗虽然不回避苦难和沉重,但是,也并不陷于苦难和沉重,相反,她以相当明丽的语言写出了古老的祖国在新时期的希望: 二十一、致橡树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二十一、致橡树 同样是一系列意象的并列,其间有矛盾(理想和蛛网,古莲和雪被, 眼泪和笑涡)、有单纯的激情(起跑线、黎明),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 感受到舒婷的深刻可贵的是,她的热情并不盲目,而是相当诚实而且清 醒的,这表现在她对自己这一代青年的认识上她在诗的最后,概括自己 这一代人是“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如果舒婷的诗歌都是这样一种风格,在当时就不会引起那么激烈的争 执了按传统诗歌理论,诗歌表现的应该只能是集体的、人民的感情,诗 人的自我,不应该在诗中有突出的地位而舒婷诗中的自我,往往有一种 忧郁的情调,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对个人情绪的关怀有时,她明显地 回避流行的豪迈她在诗中公开表示蔑视那种“佯装的咆哮”,同时也厌 恶某种“虚伪的平静”不管某种隐私的沉寂还是痛苦,她都认真地关切 因而,她时常表现出某种个人的低回她抒写沉默和孤寂,流露出对人 的心灵的沟通的追求: 二十一、致橡树 赠 在那些细雨霏霏的路上 你拱着肩,袖着手 怕冷似地 深藏着你的思想 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子 放得多么慢 如果你是火 我愿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 …… 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 说春洪重又漫过了 你的河岸 你没有问问 走过你的窗下时 每夜我怎么想 如果你是树 我就是土壤 想这样提醒你 然而我不敢 二十一、致橡树 这样温婉的、无言的心灵的沟通,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戒备和怀疑的年代是罕见的如此精致的心灵的脉搏,无疑为新诗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带来了一股新风在诗坛长期只允许欢乐,任何痛苦都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年代,她却不厌其烦地抒写人与人之间由不能沟通造成的深沉的苦难。
在爱情、友谊都会受到批判的年代,她不惜用浓墨重笔来倾情赞美,但她强调,不管什么样深厚的感情,都不能有任何人身依附,人的价值和尊严,都必须建立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她的《致橡树》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许多读者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样的理解可能太狭隘了在这首诗里强调的是,不管感情多么相通,不管对方多么伟岸、多么高大,都不能“借你的高枝抬高自己”: 二十一、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二十一、致橡树 在舒婷看来,“这才是伟大的爱情”这事实上远远超越了狭隘的爱 情,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是一种相互独立的精神其意义 相当于一种新时代的人格独立宣言这在习惯于呐喊的诗人和论者看来简 直有点大逆不道不少参与论争的文章之所以火气很大,原因大概在于他 们觉得他们视为神圣的美学原则遭到了亵渎舒婷的诗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迅速扩展到全国,不但成为诗歌解放的信 号,而且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的论题谁也没有预想到这个历史的任务竟然由一个黄毛丫头(和她的同辈诗 人)承担起来舒婷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有时也不免给偏爱她的读者以昙 花一现的忧虑。
但是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她对自我和生命有了不少更加深刻的发现这一切无疑在她个人的创作 历程上标志着新的高度,像《神女峰》就是可以列入二十世纪新诗经典之 作的几乎所有的诗人和作家写到长江三峡这个自然景观的时候,都以浓 重的笔墨赞扬爱情传说,舒婷却对之发出了疑问: 二十一、致橡树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二十一、致橡树 这就把人的价值、女性的价值,推向了新的高度坚贞的爱情传说,其实忽略了女性的生命传统美德的象征,不过是石头而已,人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一夜的痛哭,也比千年的景仰更有价值和尊严她一出现就比较成熟的风格并没有把她的自我监禁起来,她的才华和活力使她没有不断重复自己、模仿自己她不时发表超越已有成就的诗作,令热爱她的读者惊喜。